沈陽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教育信息化促使教育現代化,用信息技術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已是學前教育改革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當前學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和必然方向。我嘗試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幼兒園科學教學活動中,力求創新,激活課堂,增強教學效果,實現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現我以中班科學活動《我們的身體》為例,談談我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的感受。
一、闡述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是幼兒的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認識興趣的探究欲望,以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幼兒科學探索活動的對象,讓幼兒體驗發現的樂趣,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在中班科學活動《我們的身體》中,我選取了iPad課件中《我的身體》《身體部位》《記憶游戲——身體部分》這三個APP軟件,并借助會聲會影和PPT來完成本次活動。活動中幼兒的眼球被生動、直觀、有趣的情景所吸引,并能在與iPad互動游戲的同時探索身體的奧秘。
本次活動,我預設了鞏固—認識—提升三個階段。首先,我借助幼兒耳熟能詳的音樂《我的身體都會響》進行游戲互動,同時利用會聲會影相冊《我的身體》,調動幼兒已有的關于身體部位的知識經驗;其次,借助iPad上的現成課件《身體部位》,采用集體游戲和獨立操作iPad的活動模式,讓幼兒通過玩玩、找找、拼拼,熟悉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并了解不同身體部位的特征和作用;再次,巧妙運用游戲課件《記憶游戲——身體部分》中的“翻牌游戲”,既幫助幼兒鞏固身體部位,又巧妙地引導幼兒完成闖關游戲;最后,我運用生活中危害身體的行為圖片,讓幼兒以小組形式討論,從而懂得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保護我們的身體,不做危害身體的行為。
在整個活動中,信息化技術有效服務于幼兒的探究和學習,改變了傳統科學活動的“教與學”的方式。信息化技術的巧妙運用將枯燥的科學探究與實驗趣味化,將復雜的科學知識生動化,將平淡的教與學的過程立體化,融試聽、探究、練習于一體,拓寬幼兒學習科學的路徑,有效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增強幼兒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和公平性,促進師幼之間、幼兒與身體部位之間的高效互動。
二、制訂教學活動目標
本活動是基于個性化學習的環境下,充分利用平板電腦中現有的軟件,變傳統的“聽講式”學習為“探索式”“參與式”“個性化”的學習,提高教學互動性,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能力。
信息技術具有集信息于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綜合表現力強的特性,轉變了傳統的信息單一的表現形式,化繁為簡、形象生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和能力水平,我制訂了三個目標。
1.通過玩玩、找找、拼拼,熟悉、了解身體的各個部位,對自己的身體感興趣。
2.通過iPad鞏固游戲,玩一玩、說一說我們的身體。
3.在游戲中體驗快樂,并知道要保護好我們的身體。
三、分析教學活動過程
我將本次活動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集體認知,了解身體部位
活動分析:運用多媒體課件中原有的幼兒熟悉的熊貓奇奇,以熊貓奇奇和大家做游戲為開場導入,帶領幼兒一起復習音樂游戲《我的身體都會響》,有效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第二部分:嘗試操作,鞏固身體部位
這是整個活動的重點部分,共分三個環節開展。
環節一:玩一玩,多通道感知身體部位。
活動分析:
(1)點一點,說一說身體部位。借助游戲課件《身體部位》,界面中會出現爸爸、媽媽、哥哥和妹妹四個不同的人物,幼兒可以自由選擇點擊進入。進入后會出現自己選擇的人物放大版,幼兒可隨意點擊身體任何部位,然后會朗讀出所點擊身體部位的名稱,幼兒在游戲中便能進一步熟悉這些身體部位,并為后面的活動奠定堅實的基礎。
(2)拼一拼,組合身體部位。課件自動將所選人物的身體部位進行拆分,由幼兒根據先前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拼接,進一步考驗了他們的記憶力和判斷力。
(3)選一選,搭配身體五官。在讓幼兒操作練習的同時,課件也為幼兒提供了趣味小游戲,幼兒可以從不同的臉蛋、發型、眉頭、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中選出自己喜歡的進行自由搭配,從而組合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身體五官。
環節二:說一說,多角度分享操作經驗。
活動分析:這部分我運用iPad的推送功能,分別請幼兒上前交流他是如何操作的,在交流的同時分享操作經驗。同時,就個別幼兒的問題提出來,大家一起分析,共同解決。
環節三:動一動,多形式體驗游戲樂趣。
活動分析:這部分運用了現成課件《記憶游戲——身體部分》,課件分為五輪闖關游戲,難度由易到難,種類由少到多,要求幼兒通過點一點、翻一翻,將每個牌背后的身體部位記住,同時翻出兩張相同的身體部位則為勝利。課件將簡單的翻牌游戲多樣呈現在幼兒面前,減少了教師課前準備“多種實物”身體部位的工作量,同時這種具有挑戰性質的闖關游戲也紛紛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欲望,并為自己順利闖關成功贏得最后勝利而鼓掌歡呼,也將本次活動推向了高潮。
第三部分:拓展經驗,保護身體部位
活動分析:這部分也可以作為本次活動的延伸。首先,我一一出示圖片,這些圖片都是我在平常的一日生活中用相機記錄下來的,讓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這些圖片,互相討論一下,這些圖片上的行為對嗎?并要求他們說出自己的理由。然后我將小朋友的回答進行總結,以此得出結論,告訴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要做危害身體的行為。
信息技術手段是激發幼兒興趣,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幫助幼兒釋疑,解決科學活動中重難點的有效教育手段。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科學活動教學,是改革傳統活動手段的必然趨勢,更是幼兒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優勢諸多: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問題趣味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欲望,發展幼兒的探索精神和動手能力,既提高了幼兒的智力水平,又提高了幼兒的非智力水平。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拓寬了教學空間,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不同設備和方式的資源利用生動了課堂、豐富了內容,為幼兒教學活動打開了新通道。同時,它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掌握了這一現代教育手段,合理發揮其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讓幼兒園科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肖珍.現代信息技術在幼兒科學活動中的運用[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