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英



摘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能力,首先要讓孩子養成對每一個漢字進行規范書寫的良好習慣。通過“田字格的認識及規范使用”“漢字基本筆畫的規范讀寫”“漢字偏旁部首的規范讀寫”“漢字筆畫筆順的規范要求”“漢字基本結構的規范要求”“漢字書寫重心的規范要求”六個方面,結合多年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教法,闡述如何培養學生規范書寫漢字的能力。
關鍵詞:規范書寫;田字格;筆畫筆順;偏旁部首;漢字結構;漢字重心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令世人景仰, “文字記載”發揮了至關重要的載體作用,所以“文字”在人類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世界許多國家的文字主要是“記載”功能,而我們的“漢字”除了具備此功能外,她本身獨具的書法魅力是其他文字所無法比擬的。“中國書法”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洗禮和演變,總是煥發著璀璨的光芒和迷人的魅力,因此中國書法備受世界各國文化人士的青睞。可見,讓孩子們寫好一手漢字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明確指出:我們的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要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要引導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優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而“規范書寫”則是培養學生良好寫字能力的一塊重要的“奠基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識字寫字目標”中指出要讓孩子們“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所以初學漢字的孩子們,首先就要學會規范地書寫,然后再進行個性化的創新,這樣才能體現出漢字應有的魅力。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引導孩子們按要求規范地寫好每個漢字。
一、田字格的認識及其規范使用
在認識了田字格之后,可讓孩子們欣賞田字格中的各種漢字,引導他們感受漢字形體的優美。在審美過程中同時要引導孩子們感悟到每個漢字在田字格中都各自有其特定的位置,應該規范地進行書寫,不能胡亂擺放,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只有逐步學會在田字格中規范地書寫每個漢字,才能為以后的寫字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漢字基本筆畫的規范讀寫
然后再按要求規范地書寫由這些基本筆畫組成的漢字。這樣才能引導孩子們寫出一手好字。但我們不能要求學生刻意地、單純地去記憶和書寫這些漢字筆畫,而是應該在識字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漢字進行教學。
現有的小學語文教材對于識字、寫字的教學目標也是有目的、分階段進行安排的。教師只要結合教材中某個階段所要求掌握的漢字中所包含的基本筆畫進行教學即可。例如,“撇折(ㄥ)”這個筆畫的認識與書寫,教材是把它安排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比尾巴》一課中結合公雞的“公”字來完成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的:
1.導入:孩子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認識一位可愛的筆畫小寶寶了,它就是“ㄥ”(課件出示“ㄥ”)。這個筆畫寶寶的名字叫“撇折”,請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讀出它的名字。(讓孩子們多讀幾遍,直到記住這個筆畫的名稱)
2.觀察發現:我用課件出示一個寫在田字格里的“公”字引導孩子們觀察:小朋友們,現在請你們認真觀察今天課文中學到的公雞的“公”字,看看它的第幾筆是咱們剛才認識的筆畫“撇折(ㄥ)”。待孩子們觀察并說出“第三筆”之后,我進一步引導:真棒,你們在“公”字里面找到剛認識的新筆畫“撇折(ㄥ)”了。請大家再仔細觀察觀察,看看這個筆畫應該怎么寫。(引導仔細觀察之后讓孩子們說說該怎么書寫這個筆畫)
3.小結:在鼓勵、肯定了孩子們的各種回答之后,我把“ㄥ”的寫法歸納成三點:(1)從上到下,先撇再折。(2)一筆寫成,不能分成兩筆寫。(3)左下角要撇出尖角,不能寫成圓角。
4.指導寫字:(我問:孩子們,你們都認識哪些帶有“ㄥ”的字呀,大家一起說說吧。)再次鼓勵、肯定了孩子們的各種回答之后,我又結合教材寫字內容及孩子們的回答內容選擇了“云、公、車、去”四個帶有“ㄥ”筆畫的漢字讓孩子們練習書寫。我先用課件出示寫在田字格里的“云、公、車、去”四個字,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它們的間架結構以及在田字格中的具體位置,然后要求在本子上練習書寫。(我巡視指導并強調注意寫好每個字中的“ㄥ”)
5.評價:我隨機抽取了若干份好、中、差各具代表性的學生寫字作業并通過電子投影儀展現給孩子們,讓大家一起來評價這些寫字作業中的優勢與不足。結合孩子們的評價,我針對這四個字在田字格中的間架結構位置及筆畫“ㄥ”的書寫要點進行再次總結。
6.布置作業:在《比尾巴》課文后的田字格里規范地臨摹書寫“云、公、車”三個字。
通過以上幾個步驟,既讓學生學會了寫好了筆畫“ㄥ”,又學會了寫好帶有“ㄥ”的漢字。
三、漢字偏旁部首的規范讀寫
偏旁(包括部首)是構成漢字的基本部件,它們由漢字的基本筆畫組成。古代人把左右結構的合體字的左方稱為“偏”,右方稱為“旁”。如今合體字各部位的部件被統稱為偏旁。在字典編纂時把相同偏旁的字編在一起,稱為一部,并且把這個相同的偏旁叫做“標目”,列為首字,這就是部首。偏旁與部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部首也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在偏旁中,部首的數量很少,通常指在漢字中表意的那些部件,常用的不過一百多個,如“三點水”(氵)、“提手旁”(扌)、“四點底”(灬)等。大量的偏旁都是表音成分的聲旁,常用的有一千多個,如“遍”“駕”“固”等字里包含的“扁”“加”“古”等。
在培養學生寫字能力的過程中,必須先引導孩子們寫好組成漢字的各個部件,也就是各種偏旁部首。同“漢字基本筆畫”的學法一樣,這些偏旁部首不應該要求孩子們機械地去記憶它們的名稱及其如何規范書寫。況且數量如此之大的偏旁部首孩子們不可能集中在一起進行記憶。我們同樣應該結合教材各階段目標中所要求掌握的漢字及其偏旁部首進行隨機教學。當某個階段的教材出現某個需要掌握的漢字及其偏旁部首時,我們就結合進行指導,要求學生掌握這些偏旁部首的規范讀法和寫法,然后指導孩子們在田字格中規范地書寫由這些偏旁部首組成的漢字即可。
四、漢字筆畫筆順的規范要求
在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筆順規則很重要。只有掌握了這些規則并按規則進行規范的書寫才能寫出優美的漢字。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寫字時沒有按照規范的筆順進行書寫,這樣在寫字過程中就不容易掌控漢字的間架結構,從而使所寫的漢字失去了應有的美感。同時,不遵循規范的筆順進行書寫還很容易寫出錯別字。
書寫漢字時應遵循的基本筆順規則有:先橫后豎(如:十);先撇后捺(如:人);從上到下(如:早);從左到右(如:打);先外后里(如:周);先外后里再封口(如:國);先中間后兩邊(如:小)等。在這些基本規則之外,針對不同結構的漢字還有一些特定規則。如:帶點的字,當點在正上方或左上方時要先寫點(如:方、部);而當點在右上方或在里面時則應后寫點(如:代、國)。兩面包圍結構的漢字書寫筆順規則有兩種,“左上包圍結構”及“右上包圍結構”的都是先外后里(如:床、司);“左下包圍結構”的則是先里后外(如:近、建)。三面包圍結構的漢字書寫筆順規則有三種,“缺口朝上”的,先里后外(如:兇、函);“缺口朝下”的,先外后里(如:內、同);“缺口朝右”的,先上后下再左下(如“匹”字的筆順:)。在寫字教學的過程中,以上這些規則不能讓學生去死記硬背。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漢字對這些筆順規則進行滲透性的指導,引導學生寫字的過程中逐條掌握這些規則并結合例字進行規范的書寫訓練。寫多了自然就對這些規則了然于心了。
五、漢字基本結構的規范讀寫
根據構成漢字的部件的多少,漢字可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只有一個部件,合體字有多個部件。組成漢字的各部件與部件之間的方位關系,就是漢字的“結構”。根據不同的構字方法,漢字可分為13種基本結構。第一類即是“獨體字結構”又稱為“單一結構”(如:土、口、人)等等。第二大類即指“合體字”包括了12種結構:(1)左右結構(如:林、明)。(2)上下結構(如:思、早)。(3)左中右結構(如:樹、腳、做)。(4)上中下結構(如:鼻、慧、翼)。(5)左上包圍結構(如:廟、病、房)。(6)左下包圍結構(如:建、遠、過)。(7)右上包圍結構(如:句、可、司)。(8)左三包圍結構(如:區、匣、醫)。(9)上三包圍結構(如:同、問、鬧、周)。(10)下三包圍結構(如:兇、函)。以上第5到10條又統稱為“半包圍結構”。(11)全包圍結構(如:國、因、圓)。(12)鑲嵌結構(如:坐、爽、夾、噩)。也有將上下結構中形如“品、晶、森”的漢字結構稱為“品字形結構”。所有漢字的部件組合都可以歸類到上述的某一形體結構。
在寫字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孩子們了解各種漢字的結構組成,能規范地說出漢字的結構名稱,并觀察它們在田字格中占據的具體位置,然后按要求在田字格中練習規范的書寫。指導寫字時還要引導孩子們讓漢字的各部件達到完美的組合,從而寫出優美的漢字。比如,書寫“左右結構”的字時,適當做到“左緊右松”,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時,適當做到“上緊下松”會讓所寫的漢字顯得更加優美。類似這樣的書寫法則還有很多,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漢字進行相應的指導。
六、漢字書寫重心的規范要求
學習書法,常常提到“重心”這個概念,字的重心就是整個字的分量的中心點。指導低年級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漢字時,要特別引導孩子們注意把握好漢字的重心,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諧調、勻稱、美觀。前面提到過的“上緊下松”“左緊右松”就是對漢字重心的一種把控。字形呈中心對稱式的字,則中心對稱點就是字的重心,如“十”“田”等字在田字格中書寫時,應指導學生把中間的交叉點正對著田字格的中心點;字形呈左右對稱式的,則字的重心在左右對稱軸上,如“天”“大”“夫”等字;有“中豎”的字,重心就在“中豎”上,如“重”“來”等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要把字的“中豎”寫在田字格的“豎中線”上,且左右兩邊要寫對稱;上下結構或上中下結構的字(如“音”“章”“棠”)等。書寫時應指導學生上下要垂直對正,保證整個字不歪斜;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兩個部分要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使字平衡,如“林”“稱”“朋”等字的左右兩部分要在同一水平線上。“重心”問題需要指導學生的內容有很多。教師應結合每階段教學中出現的具體漢字的字形結構進行各方面的指導,以幫助學生逐步把握各種漢字結構的重心,力求把每個字都寫得協調、勻稱。
綜上所述,寫字教學中若能嚴格要求孩子們從以上六點規范地書寫每一個漢字,并鼓勵他們在這些規范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具有個性化的創新,就一定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能力。
參考文獻: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新華字典[M].商務印書館,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