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潔
摘要:本文對高校內部控制與廉政風險防控目標的共同性進行分析,從內部控制構成要素的角度,簡單闡述了如何找準廉政風險防范的切入點,促使風險防控措施的有效實施,以及目前高校廉政風險防控的側重方向及其具體措施。
關鍵詞:內部控制 高校 廉政風險防控
由于高校的監督管理機制相對滯后,內部控制制度不盡完善,權力運用缺乏合理監督,個人違規違法行為未能得到及時和有效制止。提高高校廉政建設的效率與效果,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形成廉政風險防控長效機制,是高校廉政建設的長期目標和方向。
一、從內部控制入手建設廉政風險防范體系的可行性
依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以下簡稱《規范》),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主要包括: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資產安全和有效使用、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和效果。由此可見,高校作為事業單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部控制的目標與廉政風險防控的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
由于廉政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工作內容具有共通性,為了實現內部控制目標,使組織整體的內部控制更加有效,就必須對內部審計重新定位并使其內在功能充分拓展,將內部審計的保證功能在廉政風險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強化。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內部審計的工作方法,找準高校廉政管理工作的切入點,在廉政風險評估基礎上,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落實,更加有效地防范廉政風險,順應審計關口前移的發展趨勢。
二、從內部控制要素角度對廉政風險防范著眼點的分析
按照COSO發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內部控制由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以及監督這五個要素相互聯系,共同構成內部控制的立體化有機體系。從內部控制構成要素的角度進行分析,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應如何建立,以及如何促使風險防控措施的有效實施。
(一)控制環境
嚴格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高校治理實現風清氣正的前提條件。應以內部控制思想為先導、構建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和決策及執行機制,通過崗位設置和責任分配實現職責分工控制,樹立全面實行內部控制的思想意識。
(二)風險評估
依據內部控制理論,內部或外部因素產生的風險,對內控目標的方向以及內控目標的實現都會產生一定影響。高校應根據內部控制體系的設立情況,對業務流程進行梳理,評估各項職責與權力的廉政風險,并進行恰當分級。
(三)控制活動
針對不同級別的廉政風險,制定不同力度的控制措施,采用不相容崗位分離、適當授權審批等內部控制技術方法,將其限制在可控范圍之內,實現廉政建設目標。
(四)信息與溝通
信息與溝通是內部控制所有要素發揮作用的有力支撐。良好有效的信息系統能夠有助于決策并支持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理順業務處理中的溝通渠道與溝通方式,可以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運行,避免了由于信息傳遞阻滯而產生的權力尋租空間。
(五)監督
必要的監督,是保障內部控制實施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監督,發現內部控制制度缺陷,及時采取措施修正制度或改進實施效果,防止由于監督不力而使廉政風險失控。
三、廉政風險防控的側重方向及具體措施
以《規范》為依據,明確經濟活動內部控制的重點內容。從內部控制構成的角度,可以將全面廉政風險防控側重方向及采取措施具體化。通過繪制業務流程圖,全面梳理校內各項業務運行流程及其潛在的廉政風險,查找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與監管盲點。據此有針對性地設計廉政風險防范的基本結構,對相對缺乏制約的權力,依其監管狀況和重要程度,劃定分級風險控制點。建立全面廉政風險防范網絡體系,做好制度間的有效銜接,加強整體控制效果。
針對學校不同層面的工作,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在學校層面,堅持“三重一大”的集體決策原則,并與技術咨詢和專家論證相結合,健全議事決策機制,做好內部控制的協調工作,搭建廉政風險防控的組織架構。在業務層面,針對具體業務的特點,運用內部控制技術方法,有針對性地采取具體控制措施。同時,分析主要經濟業務之間的相互聯系,利用不同業務間的聯動關系,加強部門之間制度的整合,建立內部控制的整體運行框架,構建全面廉政風險防范的整體格局。
(一)經濟業務
以預算控制為主線,通過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發現內部控制中的薄弱環節。比如,從預算使用績效分析和預算調整分析入手,對預算完成情況的主要原因做出基本判斷,發現其他經濟活動環節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采購、收支業務、政府采購、資產、建設項目以及合同等方面的內部控制措施,作為內部控制體系的補充細化,落實經濟業務的廉政風險防范措施。
(二)非經濟業務
《規范》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內部控制進行了規定,但由于高校有其特定的社會功能,在一些非經濟事項中,如招生、職稱評定等,也都存在一定私相授受的空間。對此,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依舊適用。要盡量避免在事務處理的流程設計中,權力過于集中。應運用內部控制的制衡性原則,使各項權力之間能夠相互制約和監督,消除利益交換空間,將廉政風險限制在最小范圍內。
(三)加強對二級學院的監督管理
構建多維度的內部控制體系,對于高校的廉政建設十分重要。但是對高校二級學院權力運用的監督,卻是整個監督體系中的薄弱環節。目前,為鼓勵辦學的積極性,相當一部分高校賦予二級學院領導較大的自主權,對領導干部的權力運用卻缺乏相應的制約機制。主要存在的問題有:由于專業限制,導致學院干部缺乏流動性;經費使用的公開性、合理性不足;學院教師科研課題申報不盡公平等。干部的權力過于集中且監管工作不到位,是二級學院廉政案件頻發的主要原因。明確二級學院的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原則,完善相關事務處理流程和處理結果的公開程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只有通過完善的制度制約,才能使廉政風險防控不留死角。
(四)利用高校優勢,加強信息化管理
要充分利用高校信息化水平高的特點,提高電子信息平臺的使用率,加大公共網絡平臺端口與各業務處理流程模塊的兼容性,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加強經濟舞弊防控工作的精細化管理力度,降低人為控制的影響。
(五)防控體系的建立,須注重監督并且不斷完善
廉政風險防控體系的建設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注重控制效果的反饋,形成固定的反饋渠道,及時發現缺陷,改進內部控制措施,使高校的廉政建設工作制度化。建立定期檢查、加強監督等管理的長效機制。要改變目前監管方式單一、著眼點片面和切入時點滯后等現狀,構建立體化、全過程的監督防范體系。在以經濟內容為主要防范對象的內部控制體系基礎上,將內部控制措施與廉政風險防控相結合,拓寬廉政風險防范工作視角,提高工作效率,規范建設成果,建設全面廉政風險防控體系。
四、結束語
從內部控制視角對高校廉政風險進行的客觀評價,可以正確引導管理部門采取措施,應對制度機制風險和權力行使的風險,使內部控制向風險管理延伸,建立廉政風險管理的整體框架,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應有作用,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2.
[2]黃燕,楊連招.新形勢下高校腐敗問題分析與防范對策[J].學術論壇,2014,(9):162,170.
(作者單位:廣州航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