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英式教育,推崇發展天性、藝術滲透和自我認知等;中式教育,重視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學習基本功。兩種教育方式各有千秋,因此相互借鑒與融合是中西方教育改革必然的走向。
英式教育,推崇發展天性、藝術滲透和自我認知等;中式教育,重視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學習基本功。兩種教育方式各有千秋,因此相互借鑒與融合是中西方教育改革必然的走向。
英國教育一定程度上屬于“歐盟核心素養框架”體系,將提供“新基本技能”( the new basic skills) 作為優先策略,同時強調終身學習,“讓學習從學前階段延展到退休以后”。他們認為:“素養是適用于特定情境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綜合。”這里的“情境”主要指個人情境、社會情境和職業情境。“核心素養”指“所有個體達成自我實現和發展、成為主動的公民、融入社會和成功就業所需要的那些素養。”英國八大核心素養分別是:母語交際;外語交際;數學素養和基礎科技素養;數字素養;學會學習;社會與公民素養;首創精神和創業意識;文化意識和表達。
2016年7月,我有幸參加“中英校際連線項目”,到英國部分小學進行了考察交流。英國小學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對我們有許多啟示和借鑒。接下來,我將通過考察交流的所見所聞,闡釋英國小學生的核心素養表現與培養策略。
一、養成秩序感與禮節
集會過程中,老師們組織孩子到室內大廳非常準時,從最小的孩子到六年級孩子全體到位,一般不超過3分鐘。孩子們有序地一排一排席地而坐,隊伍的前后各有一名老師,集會隊伍整齊、安靜、有序。一次觀課,我們偶遇一、二年級小孩在操場休息。當老師用鈴鐺示意休息結束時,孩子們瞬間安靜下來,迅速地涌向教室門口,沒有擁擠,很快就排成了兩行隊伍。一組一組地和我們說“再見”后走進了教室。老師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大聲提示。孩子的秩序感從進入學校的第一天開始培養,個人、班級、群體、社會,秩序感在逐級的成長過程中得以學習與規范。英國傳統的貴族教育也影響到現代學校教育,皇室禮節中的一些禮儀影響著學校培養目標的形成。很多孩子都會參加附近的教會活動,在教會活動中接受價值觀教育,這是對學校教育的另一種有效的補充與引導。英國教育八大核心素養之一“社會與公民素養”成為育人目標“面向所有個體達成自我實現并主動融入社會走向成功”的基礎,從細節可以看到英國小學教育沒有為學生品德行為教育單獨設置課程,而是將其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
二、鍛煉自信、專注的品質
教師、學生陽光自信。集體活動中,我們時常聽到英國老師爽朗的笑聲,看到其幽默的派頭、豐富的肢體動作與表情。在老師影響下,孩子也很陽光自信。在舞臺上唱歌、表演舞臺劇時,學生隨性地站成隊伍,每一個同學都在參與,隨著節奏點頭、搖晃,很是自如。
學生課堂中的主動參與性強、專注度高,老師關注學生的目標達成。一次數學觀課中,學生主動邀請我們參加乘法計算游戲,且在活動中參與公平競爭的熱情很高。閱讀課上,老師拿著繪本,邊讀邊講,孩子聽得很專心。老師用他的姓氏分解的字母開頭請學生造句,富有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讓孩子們樂于挑戰;數學乘法難度大,后進學生堅持專心地做完書面練習……孩子學習目標性特別明確,專注自己的目標達成,這鍛煉了他們走向成功非常重要的品質。
三、培養藝術創造的能力
英國小學藝術教學分年段進行。唱歌、畫畫、手工制作、發明創作都有涉及。學生從一年級開始舞臺唱歌練習,所以臺風都不賴。到六年級要進行多幕舞臺劇畢業表演。英國小學的藝術教育尊重孩童天性發展,從幼兒園開始到六年級畢業,學生一直都在自主創作,好奇心、想象力、操作能力、創造力、創編能力一直都伴隨著他們。越是年段高的孩子,富有創造性的作品成果越多。
學校綜合課程關注“文化意識和表達”,注重學生知識學習與創造實踐的有效結合,音樂、美術、設計、戲劇……多種形式的融合,讓學生在學習中持續保持對藝術的熱愛,呵護創造力的培養。利用好社會資源,將日常生活與學校生活融合,實行課程生活化滲透,引導孩子鍛煉幸福生活的能力。
四、引導生活與成長的態度
學校尊重學生成長的原生態,引導學生真實面對自己的成長記錄,一段時間后讓學生對自己進行前后對比,看到努力前后的變化,從而增強學生由內而外的自信心,發現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取得進步。
英國社會有一個特別值得點贊的做法,就是尊重事件本身、尊重歷史背景,保護本民族文化與歷史。學校教育也在引導孩子用心關注生活與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溯本逐源,尊重歷史、尊重原貌、在繼承傳統中開拓創新。
英國教育強調終身學習,“讓學習從學前階段延展到退休以后”。英國小學教育關注核心素養的同時指向一個人的終身發展,引導學生在特定情境中習得素養,實現自我發展、成為主動融入社會的公民。
五、啟示與反思
英國小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和方式給予我們啟示:學校是生活的場景,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當前中國教育改革正在從“學科課程”轉向“學生的核心素養”,著力通過落實核心素養來解決 “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的問題。新一輪課程改革將會圍繞“核心素養發展”真正解決“如何在復雜的情境中實現學生心智模式的運作,實現學生自主性學習(自主認知)得到最大發揮”。關注學生核心素養需要與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尤其是要在核心素養理論的指導下,促進課程體系的改革與發展,形成國家質量評價體系,真正實現“管辦評分離”。
在考察與交流中,我們深刻領悟到中國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只有堅定不移地圍繞核心素養展開理論與實踐研究,在行動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才能讓變化在教育場中的每一個人身上顯現,讓核心素養的音符擲地有聲地流淌出來。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岸區學府路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