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向宇
站在櫥窗外,癡癡凝望著一雙耀眼的水晶鞋。沒過一會兒,只見一個女孩兒開心地穿走了它。心中備感失落,遂發圈感慨:“幸福的女孩穿走了水晶鞋……”好友留言:“鄙視你美的情懷不夠。”哎,我只是卡里銀子不夠,美的情懷里藏著消費的規則。古人云:夫量入為出,邦有恒典。
雖然畢達哥拉斯研究出美的定律,可他認為人生進取的情懷不僅僅是黃金分割比。有人在經濟艙看到比爾·蓋茨,問他為何不坐頭等艙,蓋茨說:“頭等艙比經濟艙飛得快嗎?”現已知蓋茨的節儉里散發著大慈善家的濟世情懷。
小師妹又換工作了,她自嘲:自己的職涯可以打一地名——“八離”。在理財公司,沒有業績就得走人,快速招聘、快速解聘是常態。“快”是他們的不二法則,和人力資源開發沒一毛錢關系。面對人文情懷稀薄的經濟組織,杰克·韋爾奇說,商業的本質就是使命使然。如此閃招閃辭,企業使命何在?
認識一位做電器的創業小哥,因被供應商所騙而敗歸。我以為他會就此歇菜。可他卻再度創業,雖仍做電器,卻是供給側的優化產品。“寶寶有情懷,現在就差一個熊抱啦!”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心理資本,是通用型的職業勝任力,而心理資本是最基礎最核心的變量。只要你進取的情懷尚未偃旗息鼓,你的血就是熱的,心就澎湃著。
情懷,是一個完全可以拋卻詞典解釋的詞匯,正如你心中總會涌動異樣的情感一樣。它是岳飛餐中胡虜肉、匈奴血的家國情懷,也是傅園慧口中使出洪荒之力的體育情懷,更是王石“兩權分立”的商業情懷。里約奧運會再次驗證那句話:中國乒乓球誰也打不過,中國足球誰也打不過。沒有使命感的比賽,只能一敗再敗。
古賢認為,情懷乃氣也,寓于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有時,看起來它不在了,其實只是被你壓抑到了黑暗的內心深處。它還會喬裝打扮,通過迂回曲折的通道在暗中影響你,操縱你。孔子年少時情懷鏗鏘,后來有機會治魯了,以明禮定制為施政方針,結果只用三個月魯國便實現大治。
不知為何,總有人拿情懷當噱頭,對這個很有厚度的大詞開涮。一座建在海邊的圖書館火了。有人指出,這其實就是一個商業項目,目的在于消費情懷。有天使投資人放言,抱著情懷做商業就是耍流氓,理想千金不抵資本四兩。要商業情懷,還是要商業規則?人們有些發懵。其實二者是一體的,再怎么浮躁也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就像“一手論語,一手算盤”,說的是同一“義利觀”的故事,丟掉哪個都要出事故。
世界著名系統思考大師德內拉·梅多斯早就指出,一直有人在制造“理性的陷阱”,當每個人都以為可以使利益最大化時,卻常常是給大家挖了一個坑,一同被活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