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形勢影響之下,英語已經成為我國各學校的一門必修課。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水平也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視。作為當前廣為接受的二語習得理論,如何利用克拉申的“監控模式”理論指導英語教學也隨之成為二語習得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
關鍵詞:監控模式;英語教學;可理解輸入
中圖分類號:H31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78-01
一、引言
二語習得,通常指母語習得后其他語言的學習。20世紀60年代起,兒童自然、毫不費力習得母語的現象引起語言學家的興趣,使他們開始研究語言習得,目標是描述學習者如何習得第二語言并解釋原因。美國語言學克拉申在Chomsky語言習得機制的啟發和影響下于80年代提出并發展了語言監控理論,成為目前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最全面、最可接受的理論。
二、克拉申語言監控模式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在上世紀80年代初提出“監控模式”。這一理論包括五個假說: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及情感過濾假說。此外,克拉申的監控理論還涉及一些與這五個中心假說相關的因素。這些因素的討論也有助于理解語言監控理論。
三、語言監控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克拉申監控理論的假設對教學有重要啟示,我們可據此嘗試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優化英語教學。
(一)習得和學得有機結合,促進語言習得。
根據克拉申的觀點,習得與學得都是獲得第二語言的方式。“習得”是無意識的,“學得”是有意識的,都是獲得語言能力不可或缺的方式。通常,外語學習者很難有自然習得環境,因此需要通過創造更好的課堂與課下指導習得環境補充。根據此理論,正式學習能對習得的內容監控和加工,彌補其中的不足;有意識的學習和無意識的習得可相互補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同時關注語言講解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課上要合理安排教學步驟,盡量把課堂模擬成真實的語言環境,所設課堂活動要有真實交際目的,讓學習者以交際者身份參與其中,發揮語言學習中習得的作用和優勢,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應盡量用英語交流。
此外,克拉申認為聽說是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重要環節,聽說訓練可為學生提供新的單詞、語句甚至語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所以教師應利用一切機會,以多種形式向學生進行知識輸入,讓學生能有更長時間沉浸在自然語言環境,更快地提高英語水平。
(二)強化語言輸入。
根據克拉申的監控理論,知識主要通過可理解輸入習得。因此教師在課堂中需盡力創造可理解輸入語言環境,采用更靈活的方式,結合具體情境多渠道輸入。課上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創造集音頻、視頻、動畫等于一體的學習環境,從感官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的最佳輸入。人腦主要以兩種方式獲取信息:聽覺,視覺。多媒體可集聽覺和視覺于一體,給學生提供地道的語言供模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豐富語言輸入方式。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訪問有關外文學習網站,獲得國外優秀資料。
(三)適當實施監控,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克拉申把監控時間分成提前、即時和延時三種情況,英語課上,教師和學生都應把握好監控時機,在必要的時間內合理地運用監控,更好地進行學習和交際。以聽力為例,聽力前,教師最好能提醒學生易犯哪些錯誤,并做出正確指導,使學生提前對聽力監控。聽力中,可即時監控,此時教師應讓學生發揮對語言的監控作用,對不會阻礙交際的錯誤,教師最好在聽力完成后延時監控糾錯,這種方法不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先給學生指出錯誤原因,再告知正確答案,并讓他們做相應練習。總之教師應掌握好監控時機,做到既能幫學生糾錯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監控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不論何時發揮作用,或最后由誰進行監控,都應該做到合理慎重。
(四)降低情感過濾,營造輕松語言環境。
“情感過濾”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果的又一重要原因,它涉及學習者的動機、態度等相關因素。積極的情感可以最大限度吸收言語輸入而消極的情感則會過濾較多的言語輸入。情感過濾是“無意識、由于缺乏自信心或焦慮而造成的”。學習者焦慮感較少,就容易得到更多的語言輸入,學習效果會更好;反之,則會影響習得的產生。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動機,不斷鼓勵學生,使其自信不斷增長,從而減少對英語學習的抵觸,降低情感過濾,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五)注重了解外國文化和知識。
由于語言和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了解目標語言所在的文化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一門外語。了解文化可擴大可理解輸入范圍,有助于掌握監控語言的使用語境及其文化含義,降低情感焦慮從而進一步提高外語學習能力。現今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語法輕文化,過多關注學生對語法的掌握,對語言得體性不夠重視;現實生活中,有時句子語法準確無誤,但若不了解當地文化,使用場合不對,也能造成聽力理解上的錯誤。所以教師可以在課上補充一些文化知識,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語言。
四、結論
克拉申的監控理論給英語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起到了實際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外語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從不同方面優化二語習得,使學生如同置身于真實的語言環境。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創造自然語境,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不“過分監控”,增加可理解輸入比重,遵循語言學習的自然規律,幫助學生降低“情感過濾”,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保持自信,不斷提高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扎實掌握所學外語。
參考文獻:
[1] Vivian Cook.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2]戴煒棟,周大軍.中國的二語習得研究:回顧、現狀與前瞻[J].外國語.2005(6):62-70.
[3]郝禹.克拉申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與中國英語教學[D].長春理工大學.2008.
[4]呂亮球.二語習得監控模式在外語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13):221-222.
[5]王建勤.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作者簡介:王素娥(1991),女,漢族,碩士,應用語言學與外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