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飛+陳文彬
摘 ? 要:新媒體時代,微信、微博等火爆的背后,對于文藝作品該如何保護著作權的問題顯得十分迫切,抄襲、剽竊等行為大量出現,轉載、轉發等十分普遍,而且難以追究相關人的法律責任。因此,當文藝作品的傳播不再沒有傳統媒體時代那么有難度時,如何通過法律認可的手段確定文藝作品的著作權,這是一個值得每一個文藝作品創作者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介紹幾種在中國現行有效的著作權保護方法分析,提供了數種可行的新媒體時代文藝作品保護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著作權;保護方法
中圖分類號:F204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30-0285-01
一、可信時間戳保護(TSA版權保護)
TSA版權保護系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為依據,得到全國律師協會知識產權專業委員會、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版權聯盟及國內著名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同。TSA版權保護后可以放心發布自己創作的作品,例如:投遞稿件、發表文章、參加固定在相應的專門的保護文件里,將著作權形成時間固化,發生權利爭訟時,只須在線驗證作品的完整性及作品完成時間的可信性即可,只要保證作品原創后沒有被人搶先申請可信時間戳版權保護,就可將著作權完整地控制在著作權者手中。
可信時間戳,可以自然人身份注冊,也可以企業法人、非法人組織身份注冊,當以企業或非企業法人組織注冊時,還有一個特點可以授權下面的員工獨立完成可信時間戳保護的申請。任何文字、符號作品均可以申請保護,不用上傳作品,可以在本地完成對作品的可信時間戳程序,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作品不會外泄。可信時間戳成本十分低,每申請一次的費用是十元人民幣,不管作品的字節數量多少均是費用十元錢,但只能對單個文件進行保護,但可對由數個文件壓縮成一個文件進行保護。驗證時,只須進入可信時間戳保護系統,按提示打開相關的文件,即可以驗證作品是否完整,至于作品完成時間會直接體現在一個PDF文件中。當然,如果完成保護后對作品進行任何一丁點的修改,均不會被驗證通過。
筆者認為,可信時間戳版權保護系統是新媒體時代文藝作品生產者的版權保護利器。
二、版權登記
版權登記主要依國家版權局的部門規章《作品自愿登記試行辦法》操作完成,版權取得原則上是不須申請登記即可自動產生,只是通過版權登記后,對于權屬的確認產生了更強的對抗第三人效力,所以許多作者完成作品后認為作品的商業價值較大時即會考慮申請版權登記,以固定自己的著作權利,有助于解決因著作權歸屬造成的著作權糾紛,并能為解決著作權糾紛提供初步證據。作品登記機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版權局負責本轄區的作者或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工作。國家版權局負責外國以及臺灣、香港和澳門地區的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權人的作品登記。
筆者曾在中國版權登記中心進行過數件版權登記,每次登記的費用達到數千元,并且登記程序十分繁瑣,完成登記的時間達到數個月,與前述的可信時間戳版權保護,不方便進行普通大眾的新媒體作品版權保護。但是,如果是重要的文藝作品,建議先采用可信時間戳版權保護,然后申請版權登記保護。
三、其它保護方法
對于計算機版權,建議直接申請相關的專項版權登記,登記機構為國家版權局;對于植物新品種權,登記機構在農業部;對于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權,登記機構為國家知識產權局,是依據我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獲得和一種兼有版權、工業產權性質的權利。因這些權利與新媒體作品的關聯性不太大,所以不作詳細敘述。
四、商標權、商號權、版權、外觀設計專利權綜合保護方案
當認為自己的作品完成后,版權是肯定可以獲得的,如果認為其創意名稱具有商標權特征,可以同時申請商標注冊,當該創意商品成為了企業主營業項時還可以將該商標名稱直接變更成企業名稱,如果該作品可以工業產權化,還可申請外觀設計專利,這樣做的好處是:商標權在理論是無期限,只須每隔十年申請續展,版權是作者在生期間與其死亡后五十年里可以得到財產收益保護(人身方面的保護是永遠的),外觀設計專利雖然只有十年的保護期限,但在權利保護方面較其它保護形式更為強勁。——如此設計,可以將一個獨特的商業創意方案進行全方位保護后,其本可以實現無期限保護目標。
只是請注意:專利的三性要求之一是新穎性,在作品公開前一定要完成外觀設計專利的申請后才能公開發表作品,否則會破壞外觀設計專利的新穎性要求。
五、知識產權保護方法總結
由于法律的滯后性,我國的著作權法對著作權的保護越來越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的需要,尤其是自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根據自媒體的發展方向,有必要在著作權法中增設相應條款,或者頒布行政法規試進行規范后再將試運行經驗總結與上升至著作權法的修訂條款中,來厘清自媒體相關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
綜合新媒體作品知識產權保護方法,筆者作如下總結:建議優先采用可信時間戳保護,對于重要的作品及工業實現的作品,可以綜合應用版權登記保護的同時,將商號權、商標權、外觀設計專利權進行系統性保護。
參考文獻:
[1]張鵬程.自媒體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困境[J].出版廣角,2015(16).
[2].“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技術、信息安全與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報告媒體發布會在京舉辦[J].紡織導報,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