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玲
中圖分類號:F27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8-000-02
摘 要 十八大以來,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深入,企業紀檢監察職能重要地位得以凸顯。明確紀檢監察部門職能,對紀檢監察職責與作用的發揮給予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紀檢監察機構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急先鋒,是企業反腐敗工作的排頭兵,是紀檢監察工作得以順利、有效開展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 紀檢監察 地位 作用
紀檢監察是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職能部門,肩負著維護黨紀政紀的重要職責和特殊使命。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的職責之一,就是發揮監督保障作用,履行監督職責。監督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監督的服務性。即配合企業中心工作,為完成各項任務而實施監督保障職責,在監督中履職盡責;二是監督的制約性。在實現工作目標的全過程中進行檢查監督,規范其行為,糾正其偏差,保證其順利進行;三是監督的參與性。監督者積極參與生產經營過程當中,在過程參與中實施監督,以保證監督的有效性;四是監督的預防性。通過監督,及時發現廉政風險和隱患,以便預防和阻止各種廉政風險的發生,規避風險,防患于未然;五是監督的規范性。通過監督檢查,可以使工作目標、計劃、決策、協調、實施等各個方面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同時監督落實整改職責。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監督職能的作用,就必須強化監督意識,提高人員素質,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監督機制。
一、當前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薄弱環節
隨著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的不斷攀長,在反腐倡廉建設領域出現了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深入,企業的紀檢監察工作職責和任務更多更加繁重,但是在行使監督職責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內部監督為主的監督機制功能不足
企業監督機制以內部監督為主,即主要依靠各級領導干部和員工以及企業紀檢監察部門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監督為主。由于企業多年來圍繞生產經營和電網發展建設主題,內部監督機制的不斷完善以及企業廉潔文化教育不斷增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化,盡管廉政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是員工中部分人員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僥幸、鉆空子的心理狀態,特別是一些關鍵和重要崗位人員,沒有重視到個人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對崗位廉政風險認識不夠,當個人的一些行為與企業利益發生沖突時,以自我監督為主的監督機制極易喪失功能。
(二)決策權和監督權一體化,監督職能難以履行到位
決策權和監督權集于一身,這是企業多年來形成的一種管理模式,領導干部不但是決策參與者,同時也擁有決策監督權能,即知曉監督內容和監督程序,同時對相關部門職責的履行和發揮享有指導和決策權,導致監督職能難以完全履行到位。監督具有強制的屬性,即要求被監督者必須無條件地接受監督,這本是監督實施的基本條件。
(三)完善規章制度,是行使監督職責的保障
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管理工作要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就是要強化法規制度的可操作性。任何單位、部門及工作,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我們完善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針對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做到有的放矢,使管理制度符合客觀實際;要廣泛聽取和認真采納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使管理制度更加具有群眾基礎,變領導的決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要深刻理解和領會中央精神和企業的要求,把宏觀的、原則的要求變為具體的、明晰的實施辦法,這樣,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上級的指示;要力求使法規制度達到細化、量化,體現出工作任務目標明確,檢查落實標準清楚,措施辦法具體得力,獎勵懲罰有法可依。才能保證各項法規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從而使監督管理工作達到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二、紀檢監察在企業職責的發揮,應注重從以下四個方面抓起
企業紀檢監察工作從職能上看,即“教育、監督、懲處”。
(一)教育是基礎,以教育為基礎,推進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
把思想道德教育當作首要任務,將黨性黨風黨紀條規教育列為廉政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領導干部和關鍵、重要崗位人員開展廉政風險防控教育、預防職務犯罪行警示教育,對黨員干部開展黨紀條規教育。廉政教育中,要把握好“三個注重”。一是注重教育的有效性。開展警示教育,增強震懾力。運用以案說紀、典型案例和《廉政課堂》為契機和載體,梳理學習公司典型案例,組織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動,進一步筑牢反腐敗思想防線,做到警鐘長鳴。二是注重教育的常態性。建設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按月配發《廉政中國》系列警示教育片,組織開展警示教育和編輯《紀檢監察信息》;定期開展檢企共建和預防職務犯罪警示教育講座。簽訂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承諾書;堅持“三項談話”制度,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廉潔氛圍。三是注重教育的長效機制建設。深化廉潔文化“六進”活動,不斷創作出貼近實際的廉潔文化作品;
(二)制度是保證
以制度為保障,建立健全標準化管理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點和關鍵。按照企業上級統一部署,積極推進制度、標準、職責一體化建設,建立科學的績效考評體系,實現工作任務與流程、流程與崗位職責、崗位職責與制度標準的有效銜接,確保責權對等,提高工作主動性、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三)監督是關鍵
以監督為關鍵,強化權力制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十八大報告明確,“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一要發揮協同監督作用,定期召開會議、查找風險、制定防范廉政風險措施。二要加強民主監督,建立了總經理聯絡員制度和總經理、黨委書記短信平臺,多種形式定期征求基層員工的意見和建議,暢通職工訴求渠道。三要有效引入外部監督強化行風糾建。自覺接受外部監督,多渠道公布95598供電服務熱線電話、12398電力監管投訴電話,主動定期征求各級黨委政府意見和建議。
(四)以信訪案件管理為基礎,發揮案件查辦治本功能
加強信訪舉報線索和重要案件剖析,堅持把案件查辦與案件剖析、教育警示、建章立制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完善信訪案件預警機制,及時分析反映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超前防范,促進對風險的源頭化解。
三、完善紀檢監察監督職責,切實發揮紀檢監察作用
近年來,企業不斷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的步伐,對紀檢監察職責與作用的發揮給予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紀檢監察機構是黨風廉政建設的急先鋒,是企業反腐倡廉建設的排頭兵,是執法執紀的中堅力量。使得紀檢監察工作得以順利、有效開展。
四、提高紀檢監察隊伍素質,是發揮紀檢監察監督作用的關鍵
圍繞中央紀委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兩個責任”、“三轉”要求,著力落實黨委的主體責任、紀委的監督責任,促進紀檢監察部門明確職責定位,聚焦中心任務,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善于監督、敢于執紀。嚴格落實信訪舉報“三個必查”工作要求,遵循“三不放過”原則,促進強化監督執紀。
(一)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質,加強紀律作風素質的培養
正人先正己,作為紀檢監察干部,首先要用十八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理論武裝頭腦,要保持堅定的立場,做到紀律嚴明,依法辦事,不徇私情。
(二)不斷增強業務技能素質
紀檢監察工作政策性、原則性強,涉及領域比較廣,工作難度比較大。因此,要求紀檢監察工作人員不僅講原則,講政治,同時要學習和掌握各種相關的法律知識,精通黨紀政紀條規,了解和熟悉行業專業知識,主動學習有關財務、審計、營銷管理、黨建等業務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才能更加有利于職責的履行。
(三)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素養
紀檢監察工作者不僅要有嚴格的自律精神,同時要堅定理想和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受得住“委屈”,把得住“原則”,做素質過硬的紀檢監察工作者。
紀檢監察工作在企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新時期企業紀檢監察工作的監察體系,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是一個不斷實踐、不斷探索的過程。紀檢監察部門要使其監督保證作用得以充分、有力、高效地發揮,就要堅持不斷地研究新形勢、新特點、新問題,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更好地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劉清魯,王文君.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業務知識讀本(第四版)[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1.
[2] 王相國,向曉靜.紀檢監察業務短期自學培訓筆記[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