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李少慧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8-000-01
摘 要 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基層黨組織作為作為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面對普遍的新入職人才流失現狀,如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開展新入職大學生黨員工作,打造一支永葆活力、積極進取的先鋒模范隊伍,其重要性日益突顯。
關鍵詞 黨組織 基層員工 問題方法等
一、存在的問題
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受眾多因素影響和制約,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業的人才管理工作。但是在實際中,許多企業,更關心的可能是資金和市場問題,人才管理常常為其所忽視,然而恰恰是人才流失的瓶頸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近幾年來,國有企業大量招聘各大高院大學生,但是基層黨組織對學生的培養和使用卻不盡人意。招人不易,留人更難,居高不下的學生跳槽、流失現象,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究其根源
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分析新入職學生跳槽普遍的原因,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初次就業沒有安全感
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對自身的職業定位模糊,缺少職業規劃。求職時缺乏自我認識,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什么樣的工作,喜歡什么樣的工作,職業定位不準、不清,出現為了就業而就業現象,導致走上工作崗位后發現很難適應,或工作與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匹配等原因的產生,最終難以堅持而選擇離職。
(二)薪酬福利達不到心理預期
近年來,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在這樣的情況下,達不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大學畢業生在城市中很難生存。入職后企業提供給完全不具備工作經驗的學生的薪資待遇距離他們心中的期望落差較大,是導致離職的因素之一。
(三)自我價值得不到體現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學說,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來自于對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新入職學生所能從事的基礎工作重復性高、強度大、簡單枯燥、不易激發其成就感。自我價值得不到認可,放棄現有工作重現開始,成為他們輕易作出的選擇。
三、解決途徑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這是我們黨根據新的形勢和新的任務對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
要解決國企基層黨組織中新入職學生離職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從開展學生黨員的工作入手,營造和諧工作氛圍、革新工作方法、完善用人機制、完善企業文化、健全培訓模式、量體打造職業規劃、關心新入職學生員工所需、所想,為你解難題、辦實事,做貼心人,將其融入企業集體中,為企業的人才積累提供切實的系列保障。具體措施如下:
(一)招聘期間信息對稱
據網上調查顯示作為當代大學生有高達75%的大學生表示,就業時信息十分不對稱。一方面是學校提供的信息面比較窄,信息量比較小,許多大學生在缺乏對企業及從事崗位深入了解,就稀里糊涂的簽訂了就業協議,隨大流地就業;另一方面則是企業在應聘階段,將各自的企業描繪的很好,以此來吸引人才,但等到大學生真正的走進企業后才發現,其實遠不是自己想象的那般美好,理想與現實產生較大的差距,心理上難以接受,而選擇離職。針對這一現象,企業應在招聘期間憑真實的信息幫助大學生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
(二)及時辦理組織關系結轉手續
黨組織關系轉接就是指黨員因調動工作、參軍、學習、外出等原因離開原所在地或單位,經黨組織同意,將黨組織進行轉接的一種調動形式。新職員入職后,基層黨組織應及時辦理黨組織關系的結轉手續,建立檔案,這既是對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的需要,同時也是對學生黨員負責的表現。
(三)積極開展黨課學習活動
加強黨課學習,是提高政治素質的需要,是保持政治清醒的需要。基層黨組織在黨建工作和黨務處理中及時吸收新入職員工參加黨課培訓。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豐富的實踐方式進行黨性教育,提高黨員信仰素質,如老黨員言傳身教,進行心靈教育,開展黨員實踐,用黨的榮譽感激發其自身榮譽感。
(四)量體打造職業規則
企業建立成長激勵模式,關注先入職員工的個人發展前景及晉升空間,并努力創造接受培訓教育的機會,為員工治理職業生涯規劃,以滿足他們自我價值實現的需要。同時,給與表現優秀的員工以物質獎勵,形成積極向上的氛圍,創造公平競爭的良性平臺,為其提供廣闊的職業發展通道和空間。
(五)充分發揮新入職黨員模范帶頭作用
通過新入職黨員在學生中的積極正能量,關注新職工對薪酬、福利、工作條件、工作環境的反應,采取措施,相應做出調整,建立關愛幫扶機制,激發黨員內在動力,形成企業合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從根本上改變入職大學生流失現狀。
參考文獻:
[1] 駱寶明,周偉.新形勢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建設探析[J].黃山學院學報,2011(2).
[2] 李麗,鄒穎.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工程建設探析[J].東北之窗,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