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文俠 高寧 王璽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8-000-01
摘 要 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會計準則不斷改進、完善。2006年我國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準則體系。本文歸納總結了我國會計準則的歷史變遷和現實狀況,將有助于會計人員理解我國會計準則變遷的環境,以期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關鍵詞 會計準則 變遷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會計準則也在不斷的完善。近年來,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日益發展,提出了各國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現實要求,同時,我國會計環境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的業務不斷涌現,需要相應的會計處理程序規范,由此產生了對修訂會計準則或制定新會計準則的需求。
一、我國會計準則的歷史變遷
我國會計準則變遷是伴隨著經濟體制改革開始的。1978年以前,我國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采用的是統收統支體制下的資金平衡會計模式。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我國開始實施“改革開放、對內搞活、對外開放、引進外資”政策,三資企業出現,迫切需要改變我國過去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核算制度,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在1979年頒布了《關于中外合資工業企業財務會計問題的若干規定》,1985年頒布了《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制度》,開啟了學習、借鑒國際會計慣例中市場經濟條件下通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的道路。
我國于1992年頒布了《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以及13項行業會計制度和10項行業財務制度(簡稱“兩則”、“兩制”),是結合當時國家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改革開放、實行現代企業制度的國情,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國已經實施多年的計劃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制度,我國采取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并存的方法作為過渡,并于1993年7月1日正式實施。
1997年,我國發布了第一項具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并規定從1998年起開始實施。2000年12月財政部發布了《企業會計制度》,并規定于200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1年,為適應我國加入WTO后經濟全球化的要求,我國會計標準要形成完整的統一體系,與國際慣例趨同,因此迫切需要改變原來“兩則”、“兩制”時期不同行業企業會計制度不統一的問題,《企業會計制度》實現了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企業會計制度的統一。
2001年我國頒布了《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到2001年年底我國已頒布了16項具體準則。2004年頒布了《小企業會計制度》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進一步完善了會計制度體系。2006年2月,我國正式發布了39項新會計準則和48項審計準則,并規定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實施,這一舉措進一步縮小了我國企業會計標準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差異,是中國會計國際化趨同的顯著標志。
二、我國會計準則變遷的現實情況
從企業會計制度時代開始,我國的會計準則制度就一直處在制定—補充完善—重新修訂—再制定的循環之中。自2006年頒布《企業會計準則》至今10年間,新業務、新問題不斷出現。
2014年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提高財務報表列報質量和會計信息透明度,保持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持續趨同,財政部修訂或新增了7項會計準則、一項準則解釋。例如對《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中的很多條款進行了系統化整理;修訂了《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企業會計準則第9號職工薪酬準則》、《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會計準則》等,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40號合營安排》、《企業會計準則39號公允價值計量》。在此次準則修訂及制定過程中,公允價值方法和原則在存貨、資產減值、股份支付等多項準則中均有涉及,隨著各類資產市場交易條件的日趨完善,會計學界對公允價值的研究也日趨成熟,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發布使相關的會計處理有了指導性的操作規范。
三、我國會計準則變遷的意義
我國會計準則的不斷修訂,是與時俱進,適應新形勢、新業務,與國際接軌、趨同的需要。每一次的變遷都是經濟發展的結果,都是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0號——財務報表列報》與原準則對比,強調了財務報表列報對持續經營能力、終止經營的披露以及報表項目金額的重要性原則、并引入了綜合收益的概念。目前正在征求意見的收入準則,是為了解決實務問題,在過去的會計準則應用中,不僅存在《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與《企業會計準則第15號建造合同》的適用界限問題,還因為服務門類與企業業務的創新越來越廣泛,特別是互聯網對經濟模式的改變,使得從前主要按照傳統工商制造業模式制定的收入準則,已遠遠無法適應越來越多的企業經濟業務實務的需要。
我國會計準則制度變遷過程是逐步向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過程,變遷不是一步到位,趨同也不是完全一致,少量準則保留中國特色。例如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明確規定企業對長期資產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只能計提,不可以轉回,是為了防止借資產減值準備的轉回人為操縱利潤的行為,這與國際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準備允許轉回有著明顯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