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璇
一帶一路是中國提出的旨在促進亞歐地區共同繁榮,轉變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經濟發展戰略。從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一戰略以來,“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被逐步打通,然而,這一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巴基斯坦作為兩條戰略線連接的關鍵點對一帶一路的順利推行至關重要。
一、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地位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分為三條路線,其中兩條是從中國新疆出境后,一條向西北方向延伸,途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等國,最后到達波羅的海沿岸。另一條是向西南方向延伸,經過中亞的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伊拉克到達波斯灣沿岸,然后繼續向西經過敘利亞、土耳其、埃及等國到達地中海沿岸。第三條是從中國西南省份出境后,經過緬甸、孟加拉國、印度、馬爾代夫等國到達印度洋沿岸。海上絲綢之路可以分為兩條線路:一條是從中國的沿海港口出南海,沿途國家有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紅海沿岸國家、穿過蘇伊士運河最后到達地中海北岸的歐洲國家;另一條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達南太平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帕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湯加、圖瓦盧等國。巴基斯坦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關節點,既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第三條路線上又處于海上絲綢之路的第一條路線上,把一帶和一路連接在了一起,促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整體布局和實施。而且,巴基斯坦已將瓜德爾港的運營權全面交給中國,其不僅是中國在印度洋的中轉站和補給站,也可以以其為依托逐步深入波斯灣、紅海、地中海甚至大西洋。
從中巴關系來看,兩國一直保持著睦鄰友好關系且合作密切,巴基斯坦方面認為“與中國的友好關系是巴基斯坦的外交基石”。自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巴方表示會盡全力支持,一方面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的實施,另一方面也會給巴基斯坦的發展帶來很大機遇。中國力求發揮巴基斯坦的支點作用,使其成為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示范國家,從而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時實現兩國的合作共贏。而且,自2013年5月訪問巴基斯坦時提出“中巴經濟走廊”后,雙方達成了擴大在交通、能源、海洋經濟等領域的合作共識,雙方合作不斷深化,據報道“到2014年9月,中巴兩國已經簽署了中巴經濟走廊的各項工程協議,其中包括30個大型項目,總投資約320億美元”。2015年4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巴基斯坦,與謝里夫共同宣布5項重大電力工程動工,并與巴方簽署了51項協議和諒解備忘錄,投資規模達到460億美元,相當于巴基斯坦過去所得外國投資總額的8倍。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加深了雙方的經濟互信,可以進一步增強雙方各方面合作,促進巴基斯坦成為一帶一路的“模范生”。
二、巴基斯坦的投資風險分析
(一)政治風險
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境外投資首先要考慮的是政治環境因素。中巴關系歷來友好,是“鐵桿兄弟”,政治大環境本來是對我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十分有利的,然而由于巴基斯坦國內政局的動蕩及其國際環境中的被動地位,使得我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面臨較大政治風險。
1.巴基斯坦政局動蕩。
巴基斯坦自1947年8月14日獨立以來,政府、最高法院和軍方的三方角逐就未停止過。2013年謝里夫重返政壇,其與軍隊和最高法院的恩怨糾葛將使巴基斯坦的政局更加波瀾壯闊。巴基斯坦意為“清真之國”,顧名思義,其國內居民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高達97%,只有不到3%的居民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拜火教。宗教組成表面看似并不復雜,但是伊斯蘭教內部卻并不統一,而是教派林立,遜尼派人數占全國穆斯林的75%,什葉派人數占全國穆斯林的20%,由于教義和教法互異,兩大教派之間以及遜尼派內部經常發生沖突,這種沖突又常常與政治斗爭聯系在一起,使巴基斯坦政治形勢更加復雜。近年來,巴什葉派與遜尼派之間的斗爭愈演愈烈,各自成立了極端主義組織,采取暴力和恐怖手段,制造多起報復和殺害對方領導人、襲擊清真寺、槍殺對方成員等流血事件。宗教矛盾的愈演愈烈加劇了社會動蕩。其中民族分裂問題尤為嚴重,民族分離主義幾乎在各個省都存在。
巴基斯坦的恐怖勢力一直存在,只是自2007年以來受全球恐怖主義和地區恐怖主義跨境進入巴基斯坦的影響,其國內的恐怖活動呈現嚴重化、組織化和國際化的趨勢,逐漸成為了恐怖勢力襲擊的重災區。由于巴國境內的恐怖勢力未得到有效遏制,巴基斯坦幾乎淪為了國際恐怖勢力的聚集地。近年來,巴國每年遭受恐怖襲擊的次數越來越多,而且范圍還在不斷擴大,從俾路支斯坦地區、信德的卡拉奇、聯邦直轄部落區(FATA)逐步蔓延到其他地區,而且隨著武器裝備的改進,恐怖勢力的手段和方式更加復雜,打擊的難度越來越大,嚴重威脅著巴基斯坦國內的安全和穩定,也阻礙著巴國的發展,打擊了其他國家在巴基斯坦的投資信心。
2.印度和美國的干涉。
巴基斯坦和印度自分立以來,由于克什米爾地區和邊境爭端發生過很多戰爭和暴力沖突,但是近年來隨著兩國執政領導的更替,矛盾趨于和緩,和解成為了雙方的共識。但是,由于我國和印度長期以來的領土爭端未得到有效解決,而一帶一路的推行又涉及印度洋地區的整體利益,印度作為南亞地區的大國必定會為自己謀利益,所以我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受到了印度的干涉。在我國剛提出一帶一路戰略后,不久,莫迪政府就提出了“四季計劃”,企圖重建其與古代貿易伙伴的關系,建立一個以印度為中心的“印度洋世界”,顯而易見,這是利用其地緣優勢和歷史文化擴大政治經濟影響,旨在對抗中國。
美國作為21世紀世界上唯一的霸主,在世界各地為自己爭取利益,印度洋地區日益崛起的過程中機遇大于挑戰,美國當然不會袖手旁觀。同時,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提升,讓美國感覺到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脅,加之中美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矛盾在不斷升級。一帶一路戰略本來就是中國為了掙脫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包圍圈采取的應對措施,所以美國必定會插手。再加上巴美由于反恐問題而存在的共識和沖突,美國的干預也更加復雜,中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毫無疑問會受到美國的干涉。
(二)經濟風險
一方面一帶一路可以促進我國的企業走出去,實現經濟發展的轉型和升級,加強我國與相關國家的合作和溝通,提升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另一方面,這種跨境投資環境更加復雜,中國面臨的風險也更大,在經濟方面也是如此。
1.債務違約風險。
巴經濟狀況較差,外匯儲備不足。第一,外國直接投資水平低,2012年巴外國直接投資占GDP比重已降至1%以下。第二,稅收水平差,中央稅收占GDP比重僅9%左右,是全球稅收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第三,創匯能力不足,貿易赤字逐年增加。2014~2015財年,巴貿易赤字220.95億美元,創1980~1981財年以來最高,較上財年增長11%。此外,巴外部債務龐大,國際收支困境加重。截至2015年12月底,巴外債總額達649.28億美元,從2006年至2015年巴外債水平增長了75%。目前,巴外債與年出口額比重達200%,過去兩個財年巴支付的外債利息就達115億美元。自1988年以來,巴基斯坦就依賴IMF的貸款,每屆政府一上臺就會向IMF貸款,但是還款率極低,而且由于無力還貸等現實情況很多次貸款都被中途叫停??梢姡突固箖斶€債務的能力極低,所以,中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回報率很低,其中一部分還可能成為壞賬,我國極有可能成為高風險債務人。
2.項目化和泡沫化風險。
隨著中巴兩國經濟交流的加深,中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逐步增加。一方面,我國在巴方的投資主要集中于基礎設施領域,如鐵路建設、公路建設、能源建設等,投資呈現項目化;另一方面,投資成功固然可以促進兩國發展和友好往來,但是也不能忽視投資泡沫化的風險。如此前我國在斯里蘭卡14億美元的科倫坡港口項目被叫停就面臨著項目泡沫化風險,即使最終經過我國的努力和多方斡旋斯里蘭卡一年后批準恢復中國的施工??梢?,境外投資被泡沫化的可能性極大。
3.國有化和被征收的風險。
中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是否合乎民意?中國的投資是否能得到政府的有力支持?都是無法定論的問題,中國在境外投資過程中往往處于被動地位,而東道國相對而言更具有主動性,所以為了本國利益東道國往往會將外商投資的企業國有化或者征收。中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同樣也面臨國有化和被征收的危險,由于投資地在巴基斯坦,巴方當然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其可以制定政策也可以對其做有利于自己的解釋。
(三)環境風險
所謂環境風險,是指中國在境外投資是不注重環境污染問題而被叫停甚至索賠的風險。我國企業對環境的保護問題不夠重視,近年來,由于我國企業給東道國造成了環境污染和生態問題,而被貼上了“中國新殖民主義”、“中國環境威脅論”、“中國生態傾銷論”等標簽。2015年1月,我國在墨西哥坎昆的市郊的投資項目——坎昆龍城被墨西哥環境保護署以觸犯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規章為由被叫停。在緬甸的密松大壩也因未遵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要求及其可能的環境破壞性被叫停??梢?,環境問題不僅會對東道國產生影響,也會給我國的投資帶來風險。
三、國際投資視野下的風險應對措施
(一)政治措施
1.全面防范政治風險。
巴基斯坦國內的政局動蕩雖會影響到我國在其境內的投資安全,但是無論是民族矛盾問題還是恐怖勢力問題或者是外交問題都是巴基斯坦本國的內政問題,我國沒有理由也沒有權利進行干涉,必要時如果巴方主動尋求幫助可以視情況支援,但絕不能主動采取行動。對于我國在巴基斯坦投資面臨的政治風險只能給予充分而全面的防范,政府可以構建信息共享平臺及時公布各國的各方面狀況讓企業提高警惕,基于自身也要主動關注相關的信息以便及時采取對策。
2.平衡大國地緣政治。
我國和印美兩國在巴基斯坦的沖突并未涉及各國的主權等根本性問題,因而是可以緩解甚至是可以解決的,在目前這種一時無法解決的情況下,我國可以增加與印度、美國的戰略對話,加深理解,謀求共同利益,緩解沖突,平衡各方的利益,從而減少我國在巴基斯坦投資面臨的第三方阻礙。必要情況下,可以構建區域協調機制,解決利益沖突,實現共同發展。
(二)經濟措施
1.加強合作互利共贏。
鞏固中巴傳統友誼,增進雙方的信任,增加雙方的共識,實現全方面合作,謀求互利共贏。全力建設中巴經濟走廊,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于2017年完成,第二階段于2020年完成,第三階段于2025~2030年完成。目前處于第一階段,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主要應集中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面臨巨大挑戰,中國前駐巴基斯坦大使周剛先生認為構建中巴經濟走廊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第一,做好全面規劃引領,整體規劃,分項實施,突出重點,有序推進,以點帶面,逐步完成;第二,大力開展金融合作,發揮中巴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第三,妥善應對安全挑戰,南亞是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的猖獗之地,而沒有安全和穩定就很難順利推進經濟走廊建設,故要提升應對安全挑戰的能力。
2.提高政策規避能力。
如前所述,中國在境外的投資往往處于被動地位,東道國掌握了政策制定權和解釋權,就可能在某些時候為了自身利益做出一些危害我國境外投資企業利益的事。因而,我國政府和相關企業要加深對東道國政策的理解,避免東道國為了自身利益隨意解釋政策;另外,為了達到吸引外資的目的,制度本身往往是比較公平的,所以我們也要學會運用其政策來為自己規避風險。由于巴基斯坦近年政局不穩,政治勢力更迭頻仍,因而,政策變動比較頻繁,增加對其的學習和理解很有必要。提高利用政策規避風險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我國在巴基斯坦投資項目化和泡沫化的風險。
3.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為了提升我國在境外投資的形象,增強我國在境外投資的持續性,我國的境外投資企業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尤其是環境保護方面。我國與巴基斯坦向來交好,而且雙方都有意繼續發展和鞏固這段深厚的友誼,為了雙方的共同發展,我國在巴基斯坦投資時,相關企業要強化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提高環保意識,遵守環境法規,履行環保責任,保障勞工權益等。
(三)軍事措施
增強海軍軍事實力。巴基斯坦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連接點,同時也是印度洋地區的重要國家,我國在巴基斯坦投資并運營的瓜達爾港就位于印度洋沿岸。因而,要提高我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安全,有必要加強我國海軍力量,為我國企業在巴基斯坦的投資保駕護航,防范某些國家因海權問題與我國交惡,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在印度洋地區防御性的反封鎖軍事戰略。
(四)法律措施
1.統一識別標準。
由于我國和巴基斯坦分屬于不同的法系,我國為大陸法系,巴基斯坦為普通法系,再加上兩國歷史文化和社會背景的差異,雙方在涉外法律的規定方面會有較大差別。而在跨國投資領域,往往需要解決不同國籍主體間的沖突和矛盾,所以有必要采取統一的沖突解決辦法。又由于識別的解決矛盾的第一步,所以首先要統一兩國的識別標準。比較法院地法說、準據法說、個案識別說、兩級識別說等解決識別沖突的理論,結合促進兩國商事:以往的利益考量,建議一般依據法院地法對案件進行識別,如果遇以下特殊情況,則具體對待:(1)如果按照法院地法識別,而法院地法沒有關于某一法律觀習的概念時,就應以該外國法進行識別;(2)如果有關沖突規范是由條約規定的,就應將條約作為識別依據;(3)動產和不動產的識別應按照財產所在地的法律。嚴格按照雙方達成的共識進行識別,才能減少沖突解決過程中的二次沖突。
2.法律規避的限制。
法律規避是指民商事法律關系的當事人為利用某一沖突規范,故意制造某種連接點的構成要素,避開本應適用的強制性或禁止性法律規則,從而使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適用的一種逃法或脫法行為。在一般的涉外民商事關系中,一國為了保護本國國民的利益往往不對本國國民的法律規避加以嚴格限制。但是,應該看到在一帶一路之下我國與其他國家是互利共贏的合作關系,因而任何一方都不能僅從本國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應該著眼于彼此利益的均衡,以期謀求長遠的合作與發展。所以,應對法律規避進行限制,中巴兩國可以相互合作,減少各自國民在對方的法律規避現象。
3.公共秩序保留的限制。
與法律規避不同,公共秩序保留是指一國法院在適用外國法時因這種適用會與法院地國的重大利益和基本道德觀念相抵觸而拒絕適用的保留制度。因為公共秩序保留的存在,在國際投資中,東道國往往處于有力的地位,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必要時就可以拿出公共秩序保留這塊盾牌,所以,如果不對此加以限制的話,很難維護相對方的利益,也很難保持雙方長久的經貿往來。巴基斯坦的國情本身就十分復雜,政局也不穩定,對公共利益保留制度濫用的可能性比較大。為了維護我國投資者在巴利益以及雙方的友好往來,中巴兩國可以通過協議或雙邊條約的形式規定雙方公共保留的援用不應與對方的國家主權相抵觸,也不得故意減損對方的投資利益。
結語
我國與巴基斯坦自古關系友好,合作密切,加上雙方領導團隊的努力,即使我國在巴基斯坦的投資面臨恐怖勢力、大國干預及自身利益沖突方面等問題,只要我國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從政治、經濟、軍事、法律四個方面全方位采取對策,緩解雙方的利益沖突,就能減少投資風險,發揮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孟遼闊.“一帶一路”視野下的巴基斯坦戰略地位及其實現路徑探析[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5,(4).
[2]中信保.巴基斯坦國家風險報告[R].
[3]馬昀.“一帶一路”建設中的風險管控問題[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5,(4).
[4]譚暢.“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及對策[J].中國流通經濟,2015,(7).
[5]韓德培.國際私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