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的全面推進,審計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各級各部門對審計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不斷賦予一些重要的審計事項,并且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審計部門不僅要對經濟運行的全過程進行監督,還要為宏觀決策提供服務。審計工作已經涵蓋了經濟決策、運行、管理、效益、責任等全過程、全方位,促使審計工作不斷創新。
一、審計理論創新
審計理論創新是審計工作創新的基礎。傳統的審計理論是在審計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是以傳統的經濟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經濟學等學科理論來構筑其學科體系和理論框架的。當前,審計目標、審計對象等審計理論發生重大變革。一是審計的目標將從財務收支轉向管理績效;二是審計對象將逐步拓展到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隨著信息和通訊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系統將從單一化走向集成化,這將使會計數據與管理數據聯系密切,導致審計范圍不斷擴大。三是審計監督的重點從重有形資產轉向重無形資產、人力資源的審計。目前審計理論滯后于實踐的發展,缺乏超前意識,致使審計理論難以切實的指導審計實踐,影響審計質量的提高。所以,有必要創新審計理論體系,加強審計科研機構建設,促使審計理論體系走向時代的前列。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技術、管理、信息已成為主要的生產要素,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等迅猛發展,新的審計理論體系必須涵蓋這些內容。系統論和信息論是現代社會的兩大基礎理論,新的審計理論體系必須以系統論和信息論為基礎來構架,把系統論和信息論的觀點和方法運用于審計之中,從系統的角度看待問題,用系統論的方法研究問題,從總體上把握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和審計重點。要把審計的過程看作是一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信息、生產更高層信息的過程,并以此來分析經濟運行情況,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同時,要由傳統的以定性分析為主向定量分析轉變,從注重邏輯推理向注重實證研究轉變,使審計工作更科學、更精確。
二、審計指導思想創新
審計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當前審計所面臨的各種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審計本身必須完善提高、改革創新。當前審計工作的指導思想應是“強素質、求質量、講效益、促管理”。強素質就是建設一支政治、業務素質過硬,廉潔自律的審計隊伍;求質量就是要嚴格按照審計法規辦事,確保審計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規范化;講效益就是要追求經濟效益和政治效益,經濟效益是通過審計促使經費投向正確,使用合理,使有限經費發揮更大的作用。政治效益是通過審計查錯防弊,揭露貪污腐敗行為,規范經濟運行秩序,促進黨風廉政建設;促管理就是通過審計發現問題,提出建議,提高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管理和經濟決策水平。
三、審計組織創新
推進審計組織創新,是確保審計工作質量、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的根本保證。一方面,建立有權威性的獨立組織,實行垂直領導,審計活動獨立于被審計對象所在單位的經濟活動。另一方面,要形成審計工作的整體合力。審計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要把這項工作搞得更加扎實穩妥,卓有成效,必須增強監督合力,形成黨委牽頭,組織、審計、紀檢等相關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從組織力量上為審計工作的健康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四、審計方法和技術創新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迫切需要審計方法創新。如就地審計方式將逐步過渡到網絡媒體審計,以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節約審計成本;事后審計方式將被適時審計方式所代替,以保證及時發揮審計監督作用;以制度為基礎的審計將逐步過渡到以風險為基礎的審計,以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
審計技術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的。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手工審計技術將受到嚴重沖擊,審計技術必須改革創新才能生存和發展。當前,需要開發出適合審計工作特點的審計軟件,解決好審計軟件與財務會計軟件、物資管理軟件等軟件的接口問題,以便利用審計接口直接從被審計單位的信息系統上下載和讀取審計數據;探索和研究網絡在審計工作的運用,盡快建立審計信息網絡,借助大數據處理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將審計機構收集、整理的數據、經驗、方法和程序等通過網絡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將分散、浩繁的和雜亂無章的審計數據精練濃縮為綜合、系統、可用的審計信息,并以磁介質作為主要載體加以存儲,以便各審計機構傳遞和查閱,實現信息共享,減少審計證據重復收集、整理所耗用的成本,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
五、審計內容創新
隨著審計領域空前拓展、審計業務量迅速擴大,審計工作的內容和重點也必須進行調整和創新。一是由側重經費審計向經費、物資審計并重轉變。傳統的審計重錢輕物,對物的審計缺乏足夠的重視。實際上,錢物都是財富,只是存在形態不同,且二者又可以互相轉化。只有審錢與審物并重,才能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二是由側重資金使用審計向資金運作的全過程審計轉變。傳統審計往往注重資金使用的真實性、合理性,忽視了資金來源渠道的正確性和資金運作的合法性,使一些單位發生資金來源不明、資金流失、資金無效或低效運行等問題。為此,要抓住源頭,對資金運作的全過程實施強有力的審計監督。三是由側重事后審計向事后與事中、事前并重審計轉變。審計實踐表明,發現問題,揭露矛盾,提出改進意見很重要,但防止發生問題更為重要。因此,審計部門要特別注重事前審計。四是由側重傳統的紙質賬簿審計向電子數據處理系統審計轉變。電子數據處理系統是各種經濟信息包括審計信息的生產系統,對電子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審計是審計部門不可推卸的職責。審計部門既要審計被審計單位提供的經濟數據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又要審計產生該信息的電子數據處理系統的效率及效益性、數據完整性、系統安全性。五是由側重實物資產審計向實物資產和無形資產審計并重轉變。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體現知識產權的無形資產急劇增長。知識資產化、資本無形化已成為現實。因此,審計部門要探索對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和商譽權等無形資產進行審計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