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院校的學生雖然經歷了10多年的學校學習生活,當初入大學校門時,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和新的班級,總會有些不適應。而對于新建的班級早日形成穩固、守紀、團結、向上的班型是最重要的,這一時期班主任一定抓住學生的特點,運用科學的管理技巧,多方面、多角度的關心和感化他們,為班級管理做好初期的鋪墊。
關鍵詞:高職學生;班級管理;班型
教師所從事的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工作。因此,面向每一個學生,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做事,便成為我們每一個班主任的宗旨。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對于新建的班集體來說,早日形成穩固、守紀、團結、向上的班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最初的班級管理中,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通過語言、情感和行為等“言傳身教”的滲透藝術,把對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關懷貫穿在班級建設的始終。從多方面、多角度關心感化學生,使全體學生凝聚在濃郁的“愛”的氛圍中。
一、和風細雨的語言交談,輕輕打開師生情感之門
古人云:“言傳身教”,恰如其分、恰倒好處的語言啟發,往往可以像一盞點燃學生心中的明燈。為他們的學習、做人指明方向。與同學們的第一次見面會上,看到有些沮喪表情的同學們,我是這樣說的:“……上大學讀本科,是我們每個同學夢寐以求的理想,來到高職學院學習,可以說不是我們每個學生滿意的歸宿,但我相信三年后的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會為你們今天的選擇感到驕傲,只要努力充滿自信,你們定會超越自我,走在別人的前面,相信自己嗎?”。“相信”聽著這激昂的聲音,看著那一張張激動的面龐,一個職業性的靈感告訴我,他們已經被感染了。實踐證明,開學的動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班級的大部分學生,幾乎每天的業余時間,都在教室里看書學習,并且在各科的學習中都有很好的表現。
幽默的語言不僅使學生有會心的笑容,而且也能讓學生在笑聲中檢討自己,調整不和諧的腳步。班里的一位男生把作業草草地寫在了一張打褶的紙條上,任課老師反映了這件事,發作業的時候,我拿著那張紙條說:“你今天可真帥,看看這作業可沒你帥。”全班的學生哄堂大笑。這樣既點明了他的不足,也警醒了所有的同學。
實踐證明,班主任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往交流,學生更容易與教師開誠布公、推心置腹的交談,這樣的談話能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使思想教育有心理基礎,以達到啟智立德的效果。從而使教師的教育事半功倍。
二、關心 理解 信任,營造溫馨的班級氛圍
情感是人與人心靈之間的一條紐帶。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的喜、怒、哀、樂都會在學生的行為中有所體現,這種心理上的交流,能起到“無聲勝有聲”的作用。
“關心”能使學生產生親近感,教師對學生的關心應體現在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上,喜學生之所喜,憂學生之所憂。關鍵時刻為學生送去一份溫暖,一份關懷。讓他們感到集體的溫暖,家一般的溫馨。一次,班里的一位女生闌尾炎發作住進醫院,我立即帶上錢趕到醫院,與幾位同學一直陪伴之凌晨,直至其家長到醫院,并且每天下班后到醫院看望,學生和家長非常感動。
“理解”,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平衡感。每位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特別來自班主任的理解。當遇到困難時渴望得到支持與幫助的心情更迫切;受到委屈時,渴望得到安慰;做錯事時,渴望得到諒解。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理解就是給學生以友誼。早操的出勤一直都是我最頭疼的事,班里有兩位男生一周四次不出操。在班會上我沒有點他們的名,課下找到他們時,他們不好意思地說:“老師我們知道錯了,你別說了,我們一定改。”從他們的神態中我已經感到了他們的內疚。我沒有責怪他們,因為批評只能損害學生的自尊心,傷害師生之間的感情。在后來的早操中他們一直嚴格約束自己保證出勤。
“信任”,能使學生產生責任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并且往往將信任自己的人視為朋友或知己。一個班集體的學生會因為老師的信任而產生舒暢歡快的心理狀態,更能激發他們工作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班主任的工作也會得心應手,輕松自如。元旦之前,同學們都有開聯歡會的意愿,我欣然的答應了,只提出了安全的要求,對于如何辦這個晚會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規劃,集思廣益,同學們紛紛獻計獻策,晚會非常成功,他們沒有班主任指手畫腳的束縛,大家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并且班內同學們的心貼的更近了。
三、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如果說語言滲透、情感滲透屬于“言傳”范疇的話,作為教育者,更應該注重自身行為的“身教”作用。正所謂“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是學生最直接、最現實的榜樣。因此,班主任的“身教”是無聲的命令,最有說服力。教師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導、影響學生,使學生在教師的行為中辨別是非之道。
剛剛入學的時候,因為班里的同學還不是很熟悉,個別班干部做工作總是皮皮塌塌,不能按時完成,幾乎每件事情都是催了又催。怎么才能改變這種工作作風呢?只是一味的批評指責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于是,在實際工作中,答應學生的事一定要辦得到,承諾解決的時間就不拖沓。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行為滲透對學生影響之大。
總之,在班主任工作中,恰到好處的語言、情感、行為等方面的有機滲透,會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融洽,也有利于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風班貌。
參考文獻:
[1]孫自淑,余曉華.對新時期高職院校班主任工作的思考[J].時代教育,2010(11).
作者簡介:李春明(1964–),男,天津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管理辦公室從事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