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娜 李天平
分析小組合作性學習結合PBL教學對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的影響
●楊娜 李天平
目的:分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與PBL教學方法相結合在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出從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我院學習的護理班學生120人,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共2組,每組各為60人。其中一組采用分析小組合作性學習,而另一組則結合PBL教學法與常規教學法進行教學,將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與實踐操作成績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與實踐操作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實踐,小組合作學習與PBL教學相結合在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佳,可推廣使用。
PBL教學;小組合作性學習;兒科護理;教學
當今現實生活中的兒科護理工作不僅要重視個人的操作技能的能力,而且也重視團隊的合作的精神,因此,新時代的中國教學改革在現實生活中的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工作,對于如何教學方法的選擇十分重要。合作學習的教學法是指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并且通過團體評分的方式來對于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而PBL教學法則是教師以提出問題作為研究的中心,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的教學方法。此次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我學院學習的120名護理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分析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法與PBL教學的方法相結合在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進行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間在我院學習的三年制護理大專班學生,選出學生共120人,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共2組,每組分別各為60人。對照組中男生為6例,女生為54例;年齡可以為18歲至21歲,平均年齡為(19.36±1.68)歲;實習前理論課成績為(78.36±2.84)分。觀察組中男生為4例,女生為56例;年齡可以為19歲至21歲,平均年齡為(19.756±1.61)歲;實習前理論課成績為(78.30±2.37)分。因為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實習前理論課成績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 教學方法
在現實生活中的對照組的學生們采用常規的“示范-模仿式”教學方法,那就是教師先進行講解和示范,然后學生輪流進行操作演示的方法。再以班級作為基本單位進行案例分析,教師講解并隨機提問,讓學生回答,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而在現實生活中的觀察組的學生們則采用小組合作性學習結合PBL教學法做實驗進行對比。具體方法如下:①病例準備:教師根據需要進行理論教學內容,并對于病例檔案進行查閱,然后準備幾個較為典型的病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和研究。同時提出一些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例如:某疾病具有哪些典型的癥狀?該疾病護理特點有哪些?等之類的問題。②學生準備:學生在完成理論課學習后,教師將所準備的材料進行打印并分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后自行分析,并收集相關的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堂將自己的分析結果進行展示。③分組討論:教師將學生每8-10人一組分成幾個小組,定好小組長,并由小組長分配好組員的各項工作,例如資料查閱員、抄寫員、計時員、發言代表等,最后組間進行討論。④結果展示:小組討論結束后,每組的發言代表上講臺臺對于本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并由教師以及其他小組成員進行補充、點評。
1.3 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在完成實驗后,學校將所有學生進行理論考試(閉卷)以及實踐操作考核。兩項考核評分滿分均為100分,理論部分兩組學生的考試內容、評價方法相同,實踐部分兩組均通過課堂考勤、平常表現、期末考核(對照組為個人考核,觀察組為個人考核與團體考核結合)三個部分進行綜合評價。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軟件對于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進行檢驗,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閱卷和教師所給出的評價,并經過對兩組學生成績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明顯發現,觀察組學生們的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學生的理論、實踐成績對比(x ±s)
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是發展中的國家,很多地方都得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改革,來適應新的環境。以前的兒科護理教學同別的專業一樣,都是填鴨式的教育。教師把該教的內容都一股腦兒的傳下去,從不重視學生到底會了沒有,對教師教授的內容有沒有理解,只是有紙上談兵的理論,而不會去實踐。在新的時代,我們教師的教學也需順應時代來進行改革。
在現實生活中的兒科護理實踐教學不僅重視學生對于病例的分析能力、個人的護理技能,同時也重視團隊之間的合作[1]。然而傳統的“示范-模仿式”教學主要通過教師演示、學生模仿的方式展開教學,課堂教學的針對性不強,因此教學實效性較低[2]。但是PBL教學法主張以“問題”作為研究的基礎,讓學生從“問題”出發,進行自主探究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對于問題的思考更加深刻,學習效果更佳[3]。我發現小組合作學生則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為主,加強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配合意識,同時,小組討論能夠集思廣益,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所以說,將小組合作學習與PBL教學相結合,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個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達到更好的綜合效果。
本次研究中,對照組實施常規教學方法,觀察組則實施小組合作性學習結合PBL教學法,通過對比兩組學生的理論成績與實踐成績可知,觀察組學生的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研究發現,小組合作性學習可以增強兒科護生的交往能力,他們在和同學們的對于兒科護理問題的探討中,經過頭腦的醞釀、思考、口語的表達,對同伴的回應,養成在學習和工作中與他人配合的良好習慣,學會運用群體力量解決兒科護理問題。
綜上所述,小組合作學習與PBL教學相結合在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佳,可調動護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培養了護生的智力和情緒控制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更好地掌握兒科護理知識。可推廣使用。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1]閆宇翔,宋曼殳,王虹,劉芬,何燕. 護理專業本科臨床流行病學模塊化與PBL相結合教學模式研究[J]. 衛生職業教育,2017,11:59-61.
[2]曹亞,高家林,常燕,喻君,戴澤平,童九翠. PBL教學法在麻醉學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 皖南醫學院學報,2017,03:294-296.
[3]李勝玲,楊曉明,唐麗,吳惠萍. 以小組合作性學習為中心的PBL教學在兒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2012,10(15):1429-1430.
李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