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杰
摘要:我國民辦高校是國際化進程中的新生軍,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整合國際教育資源,推動民辦高校的改革與發展意義深遠。黑龍江東方學院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國際合作工作基礎,學校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強支持力度,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隊伍建設,全方位拓展合作,通力協作,體現工作整體性;乘勢推進,取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民辦院校;國際交流與合作;途徑
中圖分類號:G229.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6)08-0159-02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趨勢日漸加強,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都在尋求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推進本校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新的發展機遇期。整合國際教育資源,推動民辦高校的改革與發展對民辦高校來說無疑是值得探究的意義深遠的大事。
一、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時代背景,
截至目前,黑龍江東方學院已經走過二十四年的辦學歷程,學校堅持公益性辦學方向,秉承“蒙以養正,學以致用”的校訓,嚴謹治學,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斗,學校目前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黑龍江東方學院被黑龍江省政府確定為特色應用型本科建設高校;被國務院批準為“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被國家教育部選定為“全國應用型科技大學綜合改革試點院校”;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學校的成長與發展正是抓住了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特別是高校擴招給民辦教育帶來的良好機遇。如今,教育國際化熱潮越來越迅猛,世界各國高校都在尋求適合自己的國際化之路。作為中國民辦高校發展比較好的院校之一,黑龍江東方學院更應該抓住這個機遇,通過大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自身的改革與發展,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及競爭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鼓勵學校吸引境外知名學校、教育和科研機構合作設立教育教學、實訓、研究機構;支持中外大學間的教師互派、學生互派和學位互授、聯授等,這是國家層面上的大政方針,也為黑龍江東方學院根據自身實情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指明了方向。
二、黑龍江東方學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意義
當前,黑龍江東方學院面臨新的發展與挑戰,過去二十幾年的拼搏成就了今天的發展地位,今后如何讓學校保持長足的發展勢頭,始終走在中國民辦高校的前列,這是一個大課題。黑龍江東方學院是中國眾多民辦高校當中的一所,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中國民辦高校相對于公辦院校和國外私立院校辦學歷史都比較短,經驗有限。中國民辦高校無論是在性質、國家政策還是在社會地位或是發展階段都是有別于中國公辦高校的,因此適時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吸收借鑒國外民辦高校先進的辦學理念,整合教育資源,是推動學校改革與發展的良好契機。
三、黑龍江東方學院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現狀
(一)教師交流
黑龍江東方學院已經與國外三十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系,選派36名優秀教師到國外合作院校進行交流學習,分別派往俄羅斯、日本、美國等高校,教師通過到國外高校交流進修既提高了國際視野又學到了知識,對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從而對改善學校的教師資源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學校聘請來自母語國家的外籍教師來校任教,一方面充實了學校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創造了良好的外語學習氛圍。
(二)學生交流
學校與國外高校開展學生互派,開展3+1、3+2合作模式,學生通過在國外高校一年或兩年的學習獲得國外學習經歷,并且留學兩年的同學如順利畢業將同時取得兩所高校的學位證書,國外學習既開闊了視野又增加了就業砝碼。出國的學生有的會選擇繼續留在國外高校深造,攻讀碩士學位,追求更高的發展機遇。有的學生在國外學習一兩年以后回國工作,實踐證明,這些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她們跨國學習的優勢,提高了學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學校在開展學生派出工作的同時也積極招收外國留學生到校學習漢語,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650名外國學生來校學習漢語,學校安排優秀的漢語教師給留學生上漢語課,并且安排有吸引力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組織外國留學生與學校對外漢語專業的學生或者外語專業學生聯誼活動,既加強了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同時加強了外國留學生的趨同化管理及中國學生的國際化思維,實現學生教學管理雙贏效果。
四、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不足
(一)合作交流的局限性
學校開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僅僅是局限于教師交流和學生互派等基礎項目。學校長時間的合作模式比較單一。
(二)沒有發揮合作優勢
國外高校各具特色,而我們開展的交流活動基本一致,沒有根據合作院校的優勢和自身的特色進行合作對接,因此產生深入合作的可能性很小。
(三)投入不夠
學校一直都很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意識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這方便工作投入的力度卻不夠。無論是資金支持還是政策導向都有待加強。
(四)隊伍不健全
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需要一支具有國際視野,有開拓思想,有擔當精神的,懂外語的專門管理人才隊伍。當前學校的現狀是人員配備不足,工作人員忙于事務性工作,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出去交流學習,不利于提升隊伍的工作力,不利于打開工作局面。
五、對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支持力度
學校不僅在思想上重視更要在實際工作中多投入,要有專人負責,思考確定國際合作的大正方針,作為學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指南。付出才有回報,加強資金的投入和使用,選派學校各個領域的優秀人員到國外相關大學交流學習,學習他們的先進理念、辦學特色、教學方法、現代化的管理理念等等,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良好的環境和政策能夠激發老師和管理人員的內在動力,待大家羽翼豐滿,必能在崗位上大展身手,創造奇跡。
(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要在一定制度的基礎上進行,在有利于學校的發展和建設的前提下開展各項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學校和學生利益是這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三)加強隊伍建設
國際交流與合作隊伍建設是黑龍江東方學院深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有力保證。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隊伍應該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思維,能夠站在較高的層面上思考這項工作的并且是懂外語能交流、能解決問題的有效執行者。這個隊伍要善于學習,善于借鑒,因為學習借鑒可以提升自己,激發人的潛能,能夠更好地創新工作。學校要在隊伍建設上發揮資源優勢,制度優勢,吸引熱愛國際交流工作的有志之士加入,并且加強對在崗人員的培養培訓,選擇合適的機會走出去學習交流,不斷提升隊伍的工作能力。
(四)全方位拓展合作,發揮優勢形成有效合作對接
目前黑龍江東方學院與國外高校的合作專業領域局限性很大,合作重點都集中在外語專業。形成這樣合作局面的客觀原因即外語專業有語言優勢,而其他學部語言相對比較弱。筆者認為這種局面的形成也有主觀因素,出國留學是語言學習者提高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這一方式被大多數語言學習者認可并接受,一般有條件的同學都會選擇這樣提高語言和文化學習的機會,同樣學部領導和老師也會很支持和鼓勵。而非語言專業的同學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或者是直接需求不強烈,同時非語言專業的領導老師們國際化意識淡薄。這就需要學校在總體上有一個大的方向把握,就是有一個開展這項工作的指南,逐漸調動相關的領導和老師樹立這種國際化意識,把握工作的準則,放開眼界,拓展工作思路,創造學校國際化工作的新局面。
(五)通力協作。體現工作整體性
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是學校全面發展建設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工作要從全局考慮,不能僅局限于部門工作,涉及諸多部門的通力合作。此項工作對外是代表學校的,因此涉及部門及相關工作人員要有一種責任意識,要有這種工作的整體性和全局性,更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團結協作是實現工作良好運行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