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雨
摘 要:農村地區英語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匱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氛圍差,是農村地區英語教育發展受阻的原因。提高師資素質,政府加強資金投入等都成為改善英語教學現狀的突破口。由此分析我國農村地區中學英語教育狀況,總結現存問題,提出科學、合理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學英語教育;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C-0011-03
我國城鄉基礎教育差別比較大,在英語教學方面的差距表現非常突出。我國各地區的農村英語教育發展參差不齊。本文綜合分析我國農村地區中學英語教育現狀,并提出解決措施。
一、農村地區中學英語教育現狀
(一)師資狀況
首先,教師學歷在農村地區普遍偏低,有些教師都不具有英語教學從業資格。在皖西地區農村中學教師學歷相對城市偏低,一部分教師是非英語專業畢業。豫北地區農村中學科班畢業的英語老師鳳毛麟角,招聘了一些高中畢業生代課,或讓稍懂英語的教師改行教英語。有的地區情況稍好,具備英語教師資源,但教師學歷不容樂觀。以西北地區禮縣二中為代表學校共31名英語老師,本科學歷不足28%,他們大專及本科文憑有相當數量是通過假期函授或在職進修及自學考試獲得的。
教師的學歷會影響教師素質。目前,提高農村英語基礎教育水平的關鍵就是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師的專業素質主要體現在教法及評價上。教師教學目標不同,教法及評價就會不同。有些教師會把考試當作英語教學的唯一目標,只有部分教師認識到英語是現代學生文化素質的必需品。皖西地區教學教法不再是過去單一的“填鴨式”,逐漸被“自上而下認識法”及與具體情況相結合取代。對于學生的評價也能運用激勵性評價、真實性評價。
教師培養方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繼續教育較差。教師學歷補償教育主要通過自考,這也是教師培養的重要途徑。農村中學由于師資不足,所以無法脫產進修。第二,中、高考評價制度制約教師提高。教師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學生如何考高分上,無心思、時間自我充電,結果并不理想。
農村地區教師的教研教改意識相當薄弱。教師很少研究教育理論,不去反思教學實踐。資料顯示,在皖西地區常規的教研活動83%的學校較少開展或很少開展。在西北地區,農村教師教學知識體系偏重語法知識,教師很少集體備課,相互交流學習。
阻礙教師成長的因素中,不光存在客觀因素,也存在主觀因素。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看法。有50%教師認為教育觀念陳舊是主要原因。教師缺乏正確的動機、教學水平不高等都是阻礙教師成長的因素。
(二)學生狀況
學習動機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出發點。調查數據顯示,在英語學習剛開始,就有42%的學生把它當成一種負擔。學生對英語課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往往受到外界不同的刺激,從而成為學生學習動機。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師的幽默,對理想教師的形象要求以及學生認為英語的難易程度都會成為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農村中學的生源大都來自附近比較貧窮落后的鄉村,學生從小處于信息閉塞、觀念落后的環境。這樣的環境,使學生對英語接觸很少,所以會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認為英語難學。在農村雖然能保證小學英語課程的開設,但是學校無法保證教學質量。學生的基礎不牢固,學習起來就會比較困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學生英語學習主動性差。
在談到農村地區學生英語作業量時,農村地區的輔導書及練習冊遠不及城市。有調查數據顯示,皖西地區學生英語輔導書及練習冊有3本的占60%,35%僅有一本,只有5%有6本或6本以上。即使是對英語學習感興趣的學生,這樣的狀況也限制學生們興趣的發展。學習與實際生活脫離,只有相互聯系,才能得到更好的結果。有調查表示,學生課堂所學內容,60%的教師很少聯系或者不聯系學生的經歷或社會的現實。教師僅照本宣科,學生的語言能力運用受阻。
農村地區,教師是學生的主要引導人。教師課堂教學及教法指導也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影響因素。教師在課堂上,英漢語的使用比例,對聽力、口語等能力的訓練,以及訓練方法都會影響學生學習態度。有學者調查發現,在農村地區,85%的學生反映英語老師“不重視”口語教學,不積極培養他們用英語交流,幾乎全用中文講課。72%的學生反映英語老師“偶爾”或者“很少”告訴他們英語學習的技巧和方法。相當一部分教師只知“授之以魚”而不能“授之以漁”。
學生對理想老師的要求不盡相同,希望老師“才華橫溢,幽默風趣”。老師表達能力差也會阻礙學生英語學習。
(三)家庭因素
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就是學校和家庭。除了學校,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家里。農村家庭一般人口較多且經濟水平不高。現如今就業困難,一些家庭就會有“讀書無用論”的想法,認為讀書不如早早就業。有些家長認為學習英語的目的也就是考大學。除了升學需要,一點用處沒有。在農村地區,學習英語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也就是趕時髦,對英語學習一點也不重視。有的家長即使有支持的態度,也無力支持,無法給子女提供輔導。農村地區的家長就算發現孩子英語學習有困難,由于素質較低,心有余力不足。家長只能把培養孩子寄希望于老師。家里從來不會訂閱報刊,更別說有關英語的書籍。
(四)教學基礎設施
農村地區辦學設施簡陋,教學設備陳舊。盡管國家對農村地區投入資源,但這對農村中學教育事業來講,只能算杯水車薪。英語教學不僅需要專業教師完成教學任務,還需要專業設備輔助教學。農村地區由于學校投入資金較少,硬件設施不足,所以教師只能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上。
農村教學基礎設施狀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硬件設施不齊全。農村地區的學校基本沒有多媒體展示的多功能教室和語音教室。在一些山區,連錄音機、電視機,甚至是教學掛圖都不齊全。即使有這些設施,資源也是很缺乏。以西北地區禮縣二中為例,這樣有60個教學班的大學校也只有一個語音教室。在豫北地區,許多中學的英語教學設備僅限大、小黑板和教師自制的圖片、卡片、簡筆畫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村中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在皖西地區,學生反映自己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主要是學校提供的教學基礎設施太差,沒有英語交際、交流的環境,口語操練機會太少。
第二,學生圖書資料匱乏。在農村地區的學校,一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圖書館。調查顯示,西北地區禮縣二中學校圖書資料不齊,中學英語方面的雜志很少。農村中學學生英語閱讀材料僅有教材外加練習冊,沒有課外閱讀資料,學生的知識面較窄。
第三,農村地區中學規模較小,多采用大班教學。有學者表示,由于農村地區缺乏教師,中小學班級平均人數普遍超過50人,有的甚至超過80人。班級人數過多,教師無法準確、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大班教學效率低下,也成為制約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
(五)社會環境因素
由于社會環境因素,缺乏對英語學習的合理定位。因為英語在農村的實用性不高,作用也不易顯露,人們看不到它的重要性,就不會對英語學習有興趣,不會重視。農村地區的學生遠離城市競爭壓力,缺乏對英語學習的合理定位,把讀書當成了掙錢的手段。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社會環境比較封閉,使人們看不到英語的實用性。缺乏正確的價值引導,對英語的學習更容易產生厭煩情緒,這就會影響到學習。調查顯示,農村地區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關鍵期,長期與父母分離,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得不到滿足。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沒有正確的價值導向。
農村地區,各方面都不比城市。例如,辦學條件、居住環境、交通通信、文化娛樂、工資待遇等。這樣就容易造成人才流失。有學者表示,廣大農村地區教師普遍存在經濟收入較低、生活條件差、待遇邊緣化,留不住有能力且有發展平臺的優秀教師。
二、改變農村地區中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對策
(一)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首先,要保證教師隊伍的數量,確保滿足英語老師的需求,所以要加快教師培養。在農村地區,英語教師缺乏現象日益嚴重,人口城市化,優秀教師也會涌入城市地區。全國普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所以教師更加短缺。高校要加大對英語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擴大英語專業的招生規模。有了高校支持,才能填補英語教師缺口。
有了數量的支持,還要有質量的保證。皖西地區在職英語老師素質的提高對本地區教學水平有重要影響。提高教師素質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前提。建立教師資格制度,保證教師隊伍規范化,確保在工作崗位上的教師都具有英語教學能力。實施教師資格制度,有利于推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有效優化教師隊伍,也是使教師任用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的重要保證。支持教師的繼續教育,無論是函授、自修,都可以成為繼續教育的途徑,這也是提高農村英語老師專業素質的重要途徑。
其次,要發揮教研組的作用。學校要幫助老師們加強教研。這樣有助于教師提高業務能力,樹立英語教育理念。學校要加強對英語學習的認識和定位,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例如,英語故事大賽、詩朗誦等。還有就是要鼓勵教師盡量在課堂上多說英語,使用好教學用語。教師掌握了靈活的教學方法,有了教學風格,教學效果也就顯露出來了。
此外,教師形象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要重塑教師形象。現代教育理念要求這一代教師應盡快從塑造型轉向服務型,教師也要思考努力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教師不光要注意自己的儀表,也要在授課語言表達、教學方法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農村地區比較落后,可以與城市地區高校建立溝通交流機制,這樣有助于農村地區教師的提高。一方面讓城市英語教師下鄉幫助指導;另一方面,創造條件組織農村中學教師去城市師資配備較好的學校聽課學習。
(二)改善教學條件
政府應該幫助農村地區改變落后的教學條件,改善學校教學設施。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資源,這樣最大程度地縮短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的差距。農村中學運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現狀并不樂觀,有調查數據顯示,有81.3%的學校沒有建立遠程教學資源,即使有條件的地區,運用資源也不樂觀,有教師認為只有自己制作的教育軟件才可以為我所用。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質,利用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使教師建立資源共享意識。
(三)營造語言學習氛圍
幫助農村中學的學生積極創造英語學習氛圍。學習語言離不開兩大環境:“情景和語境”。英語老師要努力為學生學習英語營造學習氛圍。
(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改變農村英語教育現狀,就要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只有經濟發展了,教育才能快速發展,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長才有能力去支持子女的教育。還有學者認為,可以利用有天然資源的地區,開發農村旅游業,發展經濟,從而帶動文化發展。
(五)家長重視程度
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家長重視子女英語學習,就會經常督促他們學習。 老師督促,家長重視,有了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自然也會重視。
分析我國農村地區的英語教學現狀,存在如此多的問題。改變現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需要分析造成現狀的原因,提出解決措施,更需要社會、國家、學校和個人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曾必好.皖西地區中學英語教學現狀調查與反思[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4,(8).
[2]張高峰.西北地區農村中學英語教育現狀與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7).
[3]王瑞梅.農村初中生英語學習的限制性因素分析[J].英語教師,2010,(6).
[4]李奇兵.農村中學英語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讀與寫雜志,2007,(9).
[5]張清習.豫北地區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英語教學,2009,(1).
[6]付玲.新課改下縣鎮中學英語教學的瓶頸突破[J].教育時空,2008,(2).
[7]高燕.農村中學留守學生英語學習現狀調查與分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2008,(3).
[8]李觀儀.具有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9]官志紅.影響農村學生英語學習的因素分析[J].農業考古,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