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賓
摘 要:作為高職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對于高職教育的成敗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新時期,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生管理工作需要提高。本文通過分析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實現高職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9C-0020-01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高等職業教育的不斷重視,高職院校快速發展起來。但是,在高職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方面還有待改進。因此,加強對其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
(一)基礎知識儲備較差
相對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來說,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儲備相對不足,這不僅給教師組織教學活動帶來一定的困難,還為學生學習帶來一定的壓力。
(二)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就目前來講,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多數高職學生衣食無憂,不僅崇尚我行我素,還缺乏奮力拼搏與進取的精神。有的學生不尊敬教師,不遵守課堂教學制度,甚至出現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即使會有與他人的交往行為,他們也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注與關心。但是,一旦無法滿足這些愿望,他們就會出現矛盾的心理,甚至敵視他人。
(三)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
在高考的戰場上,有的學生能力有限,有的學生發揮失常,最終沒有考出理想的成績。但是,不管是哪種原因,他們都認為自己已經是失敗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再加上,與自己想象中的大學相比,他們在步入大學后的經歷差距相對較大,會出現怨天尤人的心理,影響日常學習。
二、實現高職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一)提高學生自主教育管理能力
第一,重視開發并挖掘學生的潛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不斷增加。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一些家長就讓孩子學習一些舞蹈、書法、音樂和繪畫等。在高職院校,很多學生具有一定的特長。因此,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應適當放權,采取有效的措施,積極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得到充分發揮。
第二,加強學生組織建設。在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可以說是鍛煉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實踐能力等的重要場所。因此,應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提高社團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凝聚力。
第三,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人翁意識。一方面,應在尊重學生自主權與參與權的基礎上,合理調整日常管理規章或制度,提高學生自主管理能力,促進其自主創造與發揮。另一方面,應積極引導學生的自主管理行為,合理把控日常教育管理,為學生提供個性發展空間。
(二)樹立“以人為本”的日常教育管理理念
首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一般情況下,高職院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包括管理主體、對象、方法和工具等要素,其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轉變工作理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素質的提升。
其次,完善行為規范與原則。從一定意義上講,一種能夠體現管理主體與對象雙方利益與意志的行為規范制度,不僅能夠明確學生的權利與義務,還能夠有效地提高高職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質量。因此,應根據高職學生的具體特點,制定符合時代發展,能夠提高教育管理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
(三)創新教育管理制度
第一,創新工作方式。在管理方法方面,高職院校應進行人性化、差異化和規范化管理。在人性化管理中,應采用個性化與多層次的指導方式,采取直接與隱性的教育管理方法實現對學生的有效管理;在規范化管理中,應逐步完善日常教育管理制度,有效地約束學生的行為;在差異化管理中,應對不同資質和條件的學生進行分類管理。在管理技術方面,高職院校應使用信息網絡等現代化管理技術,加強教務管理系統、學生后勤管理系統以及綜合素質評測系統等的建設,提高學生日常教育管理效果。
第二,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工作隊伍。一方面,應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具體來講,一是應制定嚴格的準入標準,考察應聘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基本知識素養和從業資質,特別要注意對應聘人員基本素質的考察;二是應組織培訓活動,促進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發展,并強化其學習意識。另一方面,應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其一,應強化學生干部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充分發揮其帶頭模范作用。其二,應立足學校實際,制定并完善干部選拔與培訓制度。其三,應建立健全監督管理體系,增強學生干部的自律與服務意識。此外,還應建立并完善評價體系,注重對管理人員與學生的考核,進而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有效性。
三、結束語
總之,高職院校學生具有獨特的特點,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在高職院校學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為實現有效性管理,管理工作者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學生自主教育管理能力,注重創新日常教育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
王玉紅.高職院校關于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