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障礙與對策研究

2016-11-05 02:52:32李時黎
長春大學學報 2016年9期
關鍵詞:新能源發展

喬 梅,李時黎

(長春大學 管理學院,長春 130022)

?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障礙與對策研究

喬梅,李時黎

(長春大學 管理學院,長春 130022)

近年來,我國作為年度碳排放第一大國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面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環境氣候惡化以及低碳減排和能源安全的國內外雙重壓力。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主要存在生產者技術、消費者觀念和國家機制等方面的障礙,因此政府頂層設計下的新能源產業布局規劃,應從鼓勵技術和機制創新、培養全民新能源意識等方面入手,突破新能源產業技術、觀念和機制障礙,破解當前我國內憂外患的局面。

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障礙;頂層設計

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的背景下,各國加速能源轉型。歐盟委員會在2015年初發布的《2030氣候變化和能源政策框架》中明確了到2030年完成減排40%的任務。德國最大的發電裝機為1億6000瓦,風電、太陽能裝機目前為8000萬瓦左右,風、光等新能源發電量占比已達40%,計劃到2030年占比達80%,2050年實現電力行業脫碳。美國提出,到2030年燃煤發電量占比從30%下降到15%,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到2015年增加30%。與此同時,對經濟效益最敏感的市場化公司也紛紛加入到可再生能源的市場開發中,如美國杜特在2013年4月與谷歌合作,向各大公司直接出售可再生能源;谷歌提出大能源發展戰略,用15億美元投資了18個可再生能源項目;蘋果公司則承諾官方零售店未來將全部采用新能源。而此時,中國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一場關于能源生產和消費的革命浪潮。

1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現狀

1.1新能源企業發展現狀

2005—2014年,我國新能源企業數量增長迅速,從1545家猛增到14219家,2010年之后注冊成立的企業占69.14%,且新能源企業多分布于經濟發達地區。從企業的規模來看,50人以內的企業占總數量的比重為91.35%,注冊資金低于50萬元的企業所占比重為67.31%。雖然新能源企業從人數和資金方面看以小公司為主,但是42.64%的新能源企業收入增速超過50%,說明其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尚德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在2014年中國十大新能源企業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前10名企業共占全國73.12%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國新能源企業集中在制造業,占比35.96%,份額最大,其次是批發零售業,占比為26%。圖1和圖2數據顯示,新能源產業67.23%的收入源自制造企業,在新能源產業中國有企業仍是主力軍。根據圖3可知,新能源企業專利數量從2006年的75個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4143個,達到頂峰之后下滑趨勢明顯,說明了新能源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有所下降。

圖1 2014年我國新能源企業的收入情況

圖2 2014年我國新能源企業分布情況

圖3 2006—2013年新能源企業專利數量數據來源:騰訊財經和九次方的大數據

1.2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

2012年,國務院的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新能源利用包括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并提出了太陽能產業、風能產業、生物質能產業和核電技術產業的發展路線圖。相關數據顯示,到2015年11月,占總裝機12.4%的新能源并網裝機容量總量為14626萬千瓦,占總發電量5.6%的新能源累計發電量為2317億千瓦時[1]。

1.2.1太陽能產業發展現狀

太陽能的利用大體分為兩方面:一是直接利用光熱效應,如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從太陽能集熱產業來說,我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全面的產業體系,核心技術領先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別是自主知識產權率達到95%以上,在太陽能集熱器的生產和使用上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2015年,我國太陽能集熱系統的總銷量增長幅度連續下滑,該行業雖然仍處于負增長,但實現了太陽能集熱面積4億平方米的“十二五”規劃目標。二是利用光伏效應將太陽光輻射能直接轉化成電能[2]。在經歷了歐美國家對太陽能電池板“雙反”調查的低潮期后,2014年在國家不斷出臺相關利好政策和國家電網公司配套措施的支持下,光伏產業整體呈穩中向好的發展局面,全年累計發電并網裝機容量合計為2805萬千瓦,相比2013年增長了60%,年發電量約250億千瓦時,新增并網發電容量1060萬千瓦。 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在“十二五”時期平均每年以170%的速度增加,發電量的年均增長也達到了219%。2015年23家光伏企業總收入為740 億元,同比增長33.98%,全年光伏發電量達392億千瓦時,是全國發電總量的0.7%,光伏總裝機量達到了43.18GW,在全球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排第一位。然而,在光伏產業發展形勢一片大好時,卻出現了較為明顯的棄光現象,棄光電量大概是40 億千瓦時,全國平均棄光比率為15.2%,以下3個地區的棄光現象最為嚴重,甘肅省棄光率為2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棄光率為20%,吉林省的棄光率更是高達43%。

1.2.2風能產業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和新增裝機總量都位于全球首位,風電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開發利用規模增長迅猛。累計裝機容量已大幅超出風電“十二五”規劃制定的100GW的裝機容量目標,且在此期間風電裝機容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9%,發電量年平均增長率為29%。數據顯示,2014 年我國發電總量達5.46 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了3.2%,風電發電量為1534 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了9.49個百分點,是全國發電總量的2.78%,所占的份額不大。2015 年上半年,全國風電上網電量為977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20.7%。根據表1可知,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在2006年到2009年呈爆發式增長,在2010年后出現了回落,但我國的風電行業已經步入跨越式發展的階段,前景廣闊。在全球市場需求競爭的背景下,風電設備制造業技術與產業能力明顯提升,大兆瓦的風電機組樣機下線,除了陸地上的風電項目,目前我國也在積極發展海上風力發電項目。

表1  2006-2015年中國風電累計和新增裝機容量及增長率

1.2.3生物質能產業發展現狀

沼氣利用、生物質直燃發電、工業替代燃料和交通運輸燃料是現階段我國生物質能應用的主要方向。在沼氣利用方面,正在從分散式農戶經營向產業化方向轉變,且技術成熟。在生物質發電領域,截至2013年底,除西藏、青海、寧夏以外有28個省(市、區)開展了生物質能的發電項目,全國累計核準容量達到12226.21兆瓦,并網容量7790.01兆瓦,上網電量356.02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直燃發電并網量為4195.3兆瓦,占比53.85%;垃圾焚燒發電總并網容量為3400.29兆瓦,占比43.65%;沼氣發電并網容量為194.42兆瓦,占比2.5%[3]。以燃料乙醇為代表的生物質液體燃料產業目前的主要方向是乙醇汽油和乙醇柴油,規模僅次于美國和巴西,到2014年底,總計生產和消費燃料乙醇1728萬噸,調合汽油為1.7億噸,間接減少原油消耗超過9000萬噸。生物柴油裝置總產能在525.5萬噸,但長期閑置產能為239.3萬噸,大概是總產能的45%,目前該行業普遍經營艱難,部分廠家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1.2.4核電技術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于1985年開始核電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核工業體系。到2014年底,正在運行核電站11座共23臺機組,裝機容量為20330.58兆瓦,核電累計發電量為 1305.80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了18.89%,核能發電占總發電量比重提高到2.39%,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明顯距離。隨著中國核電行業的產能穩步提高,2014年行業實現利潤總額達129.4億元,同比增長13.59%,在經歷了低谷期后,雖然經營效益稍有好轉,但營業利潤率仍然是下降趨勢(見圖4),說明核電產業發展壓力較大。目前,我國對核電發展的戰略由“適度發展”調整為“積極發展”,預計截止到202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為5800萬千瓦,占總發電比約6%,在建3000萬千瓦。政府工作報告在2015年第一次提出了推動核電等技術裝備走向世界市場,“華龍一號”就是核電“走出去”的佼佼者[4]。

圖4 2010-2014年中國核電行業營業利潤率

2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障礙

在扶持政策不斷出臺的同時,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能源結構變革的主攻方向,其發展卻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后,用電量增速也逐步放緩,2015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回落4個百分點,一些重工業地區甚至出現用電量負增長。但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火電項目依然高歌猛進,僅2015年上半年新投產容量就達2343萬千瓦,同比增長55%,各地核準開工進度依然快速增長,核準在建規模達到1.9億千瓦;與此相反,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能源卻出現了大量棄風棄光的現象,遭遇了經營慘淡的局面。

2.1生產者的技術障礙

2.1.1預測技術

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不是時時刻刻都有,存在穩定性差的缺陷,國家電網對新能源電力的入網數量有嚴格控制,要保證需求和供應每時每刻的平衡,而利用電網的控制手段來調節關鍵在于對新能源準確的預測技術。德國電網有50%左右的不穩定電源,開始也只有10%的可再生能源能并入電網,現在已經提升到30%,有些地方甚至達到60%,但電網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并沒有受到影響,反而更穩定了,其原因就在于對風能、太陽能的預測。先進的預測技術不僅可以預測每天或每月的數據,而且可以準確預測每個小時的數據,這樣電網就可以提前知道在哪個時段有多少風能和太陽能電量可以被接入。近年來,我國風電場對風電的預測準確度已由50%提高到80%,但仍需進一步提高。根據電網機制要求,預測準確性低,就會減少入網電量,從當前我國技術發展情況來看,除風能、光伏產業的預測技術較為成熟,其他新能源預測技術仍處在起步階段[5]。

2.1.2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弱

在能源領域的變革中,新能源開發利用的核心技術發揮著關鍵作用。我國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弱,新能源的關鍵技術大部分掌握在外企手中。目前我國光伏發電企業仍處在“來料加工”的組裝階段,承擔產業鏈中高污染、高能耗的生產環節,上游原料技術壁壘高,獲取技術非常困難;風電的并網發電技術研究和開發滯后,雖已具備兆瓦風機的自主研發能力,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差距明顯;核電發展規模不大,自主化程度低,尚未形成完整的核電標準體系,不完全具備自主設計和裝備制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的能力,特別是缺乏核電站安全屏障系統的設計能力;除沼氣技術運用成熟外,我國生物燃料產業的其他技術還在發展探索的早期,核心技術仍需從國外引進。另外,地熱能、海洋能等也都處于探索階段,關鍵技術尚未掌握,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產業[6]。

2.2消費者的觀念障礙

2.2.1新能源成本高

新能源在我國的發展雖然相比其他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發展勢頭好,特別是通過近幾年的宣傳,人們大都對新能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還存在很多誤區,如人們普遍認為新能源價格高。實際上,新能源的成本價格表現出快速下降的趨勢,30年前風電單位千瓦的造價在1萬多元,10年前風電裝備價格下降到了6000元左右,目前的風電設備價格大概是4000元,發電的生產和運營全部過程成本約為1毛錢。而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光伏千瓦裝機的造價就從六七萬元快速下降到六七千元,10年后可能會降到4000元左右,那時光伏發電就相當于現今煤電發電的每度電成本。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風電和太陽能的上網電價逐年下降且速度較快,截至2014年,上網電價風電是0.37元到0.45元,太陽能是0.68元到0.8元。對新能源使用成本的認識,公眾普遍缺乏合理的價值評估,其實新能源的社會邊際成本比化石能源低,因為它給環境帶來的貢獻是節約化石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終造福后代。因此,如果把綜合成本加到火電上,那它的成本一定會比新能源成本高。

2.2.2缺乏全民的支持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節能減排意識不斷增強,對新能源的發展也持肯定和支持的態度,但在消費新能源時仍有顧慮。以北京市為例,每個家庭年用電量大概是3000度,如果新能源裝機發電量從現在的10%左右提升到2030年的20%左右,大概需要的補貼是每度電2到3分錢,每個家庭一年會多支出100—120元。如果我國14億人中的20%積極購買新能源電力,心甘情愿多花200元,一年就會多出500多億元用來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協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共山曾表示,規劃建設光伏電站時,絕大多數人要求一次性付清25年的租金,這會使整個光伏電站最后被財務成本加大,而抵沖掉制造成本、建設成本下降和系統效率提升帶來的整體效益提高。因此,對新能源使用價值的認識還需進一步加深,同時也更需要得到全民的大力支持。

2.3國家的機制障礙

2.3.1規劃布局不合理

目前,新能源產業在規劃布局時沒有很好地與市場結合,而是堅持把區位資源稟賦放在第一位,導致了大量投資涌入三北地區建設風電、光電等,但是這些地方卻缺乏足夠的市場需求來消納新能源產出的電量,并且由于地處偏遠,電力輸送、儲存等基礎設施落后,新能源產業的大量投資并沒有得到回報,只能依靠國家的補貼艱難度日。以風電為例,分布在新疆、甘肅、內蒙古等風能資源較豐富地區的風電場,由于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慢、電網結構薄弱、配套建設投資巨大、電力消納市場難以落實等現實因素,以致遲遲未能并網或因未能全部消納而開工不足,很多開發商賺不到錢,從而影響了進一步開發的積極性[7]。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平均棄風率達15%,個別地區甚至在某些時期高達60%以上。由于缺乏基礎設施建設,棄風現象的出現是必然的。科學合理的布局不僅要對該地區的資源現狀有足夠的了解,而且更要注重對技術適應性和市場消納能力的考量。

2.3.2以煤炭為主的傳統能源產業的阻礙

由于我國的發電資源構架中煤炭是中堅力量,因而在倡導新能源發展的潮流中,煤炭的確是一種阻礙。我國的資源稟賦中煤炭占93%,煤炭價格持續走低,成本優勢明顯,最落后的電廠和最先進的電廠上網價格是一樣的,傳統能源產業在能源市場的競爭力仍然很強。現有的傳統能源產業吸納了大批勞動力,強制取消或限制其發展可能會造成大量人員失業,進而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以國企為主的新能源電力企業沒能得到地方政府的賞識,主要是由于這些企業利潤不歸地方政府,還享有較多的稅收優惠,而與此相比,開展火電對地方政府在促進就業和提升經濟效應上的作用都十分顯著。2014年底,火電在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的不利局面下擴充容量,就是因為國家發改委的火電項目審批權下放到了省一級政府。“棄風限電”的現象還沒有解決,有些地方甚至“以風補火”,如云南省部分地區要求風電企業每度電要無償給予火電企業0.21元,這樣必定會影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2.3.3新能源補貼難題

關于新能源享受國家高電價補貼的爭議由來已久,以光伏產業為例,經過估算,未來10年的光伏補貼額度不變,我國將面臨1.5萬億元的資金壓力。然而,補貼資金缺口問題還沒有解決,新能源電價補貼的拖欠問題也愈發明顯,全國新能源補貼欠發大約700多億元,而光伏的補貼拖欠大概是200億元。目前我國新能源的補貼流程很復雜,企業要經歷上報、審核、申請、再核準的全部過程,結果出來大概需要一年多的時間。就目前來看,風電企業的補貼普遍要拖欠兩年左右,光伏企業大部分要拖欠2-3年以上。當一個新能源企業60%的收入在兩年以后才能拿到,這是對企業經營發展的殘酷考驗。由此可見,新能源產業看似得到國家的許多資金支持,實際上是新能源企業自身在支撐企業的發展。

3 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3.1培養全民新能源意識

如今人們大都對新能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還存在許多顧慮,因此要繼續大力宣傳新能源對比傳統能源在環境保護上的作用,特別是要利用霧霾天氣的頻發,讓大家了解背后的原因。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霧霾天氣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大規模使用化石能源。盡管目前的化石能源利用技術已經非常精細成熟,但以煤電為例,度電的碳排放在800—900克,排放量相比新能源依然很大。當前光伏的度電碳排放是二十幾克,而且技術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可以將其降得更低。因此,要實現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減少霧霾發生的頻率,僅使用煤炭和清潔煤炭是不可能達到目標的,需要大力培育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如購買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家居等,并加大補貼力度。新能源不僅清潔,而且取之不盡。從煤炭到油氣進步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化石能源被新能源取代的時間會更快。

3.2鼓勵技術和機制創新

技術的進步來自于機制的創新,特別是對新能源的激勵機制。電網要利用自身優勢制定規劃和統一協調的機制,在規劃布局時統籌資源和市場,加強配套輸電儲能等基礎設施建設。風電和太陽能電的間斷性、波動性需要大電網來調節,火電廠參與深度調風,壓力也非常大,要建立一種調節的補償機制,鼓勵傳統能源產業參與其中,以減少傳統能源對新能源的阻礙。電網可以要求新能源發電廠加強對風能、太陽能等的預測,建立預測獎懲機制,如果預測不準,可以減少吸納電量,這樣不僅可以促使新能源技術的提升,更能夠保障電網的穩定性與可靠性[1]。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實施,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意味著新能源發電都應被電網收購,但實際上卻沒有真正實行,導致了風電出錢讓火電減少上網電量的局面。可見,在電力管理體制中,上網配額存在分配不均的問題。因此,在全國范圍內應該實行優先消納新能源電量的機制,如法國就明確提出了傳統能源的電都只能給風電、太陽能作補充,電網首先要把新能源發電全部消納;德國則出現了將核電以負電價賣給電網并讓電網幫助消納的情況。

3.3簡化新能源發放補貼的流程

國家補貼是必要的,特別是在新能源發展初期需要政府搭臺、企業參與、消費者作為載體來支持產業技術的革命。新能源補貼拖欠嚴重的原因是補貼發放流程復雜。各省雖是補貼實體,但新能源發展差距較大,于是電網將資金統一放到財政,財政再根據每個省的量分發,看似清楚合理,卻使新能源補貼流程更加繁瑣,而且也增加了財政的管理成本。國家電網作為一個獨立的央企,不需要按省來結算,所有的錢應該由電網收取,然后交給財政,再通過電網去結算,政府再按照電網結算單發放補貼。因為發電量只有電網清楚,讓電網一次結算完成,再向中央財政報賬,只需要設置監督機制加強對電網的監管,就可以大大簡化補貼發放流程。或者按照火電脫硫、脫硝的電價,統一定價,一次性直接支付,而不是把新能源的補貼分開進行二次支付,從而增加社會和政府的管理成本。

3.4頂層設計

3.4.1總體戰略規劃布局

“十三五”時期要明確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意義,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做好能源升級版的總體戰略規劃布局。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和調整能源結構的首要任務是做好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規劃。為了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15%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20%的戰略目標,對新能源產業要提出科學的發展目標,不能盲目擴張,政府相關部門要明確重大項目、重點任務和機制創新方案,為新能源的合理發展提供更為全面的政策支持。要圍繞戰略目標以及2020年各省市區需完成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指標要求,充分考慮能源、電力增長需求和環境約束條件,繼續完善和加強落實新能源的法律法規,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優化升級。頂層設計是推動能源革命、促進經濟和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8]。

3.4.2地區規劃布局

“三北”和“西南”等地區新增用電需求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供應為主,中東部地區主要以非化石能源和外來電為主。各地區要明確本地區新能源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中所占比重、新能源裝機占全部裝機比重和發電量所占比重的具體要求。嚴格落實新能源的相關政策規定,對煤炭消費比重和火電裝機提出控制性的指標,避免出現棄光限電、以風補火的現象出現。引導省級政府的規劃布局,明確新能源所占的消費比例,規定每個行政區域電力消費總量中新能源消納比例,加快電力體制改革,建立電力市場交易,施行新能源配額制。通過規劃政策設計,促進各地區建立科學的能源體系。

4 結語

不遺余力地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仍是“十三五”時期的必然趨勢。面對技術、觀念、機制的三大障礙,國家要做好頂層設計和相關政策的落實,充分發揮大電網的作用,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和消費者新能源觀念的轉變。總之,發展新能源產業既是能源革命的關鍵,是治理環境和低碳減排的重要舉措,也是順應社會發展潮流的必然抉擇。

[1]張海龍.中國新能源發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2]張慶麟.新能源產業[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

[3]江蘇省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2013中國生物質發電建設統計報告發布:去年生物質并網發電356.02億千瓦時[EB/OL].(2014-05-28)[2016-05-08].http://cegreen.org/article-1555.html.

[4]中國產業信息網.2016年中國核電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EB/OL].(2016-04-14)[2016-05-08].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4/405635.html.

[5]唐麗春,顏淼.中國新能源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J].市場研究,2015(2):19-23.

[6]李瓊慧,王彩霞.新能源發展關鍵問題研究[J].中國電力,2015(1):33-36.

[7]詹花秀.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面臨的障礙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4(25):60-62.

[8]牛學杰,李常洪.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戰略定位、政策框架與政府角色[J].中國行政管理,2014(3):100-103.

[9]徐耀芬,童志龍,牟鵬文,等.黑龍江省新能源發展研究[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13(4):86-89.

責任編輯:沈玲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New Energy Industry

QIAO Mei, LI Shili

(Management College,Changchu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China, as the first country of annual carbon emission and the second largest economy entity in the world,is facing the dual pressures from home and abroad such as the slownes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worsening of environmental climate as well as the low-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nergy security. The obstacle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ew energy industry are the technology of producers, concept of consumers and mechanism of our country. Therefore, the layout planning of new energy industry under the government′s top-level design should encourage technology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s and cultivate national support consciousness to break through barriers of new energy industrial technology, conception and mechanism, which is the key to get rid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edicaments.

new energy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obstacle; top-level design

2016-06-01

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292號)

喬梅(1962-),女,吉林長春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企業和公共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F407.2

A

1009-3907(2016)09-0006-06

猜你喜歡
新能源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63%新能源二手車開不滿5萬公里就被賣掉
新能源汽車成為主流還需要多久?
海峽姐妹(2019年8期)2019-09-03 01:01:00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買不買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門”的背后
風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6
順應新能源發展趨勢
風能(2015年4期)2015-02-27 10:14:34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蝌蚪国产精品视频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亚洲黄网视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2|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人久久久久久AV|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国产女人在线观看| 亚洲香蕉在线| 国产精品v欧美|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天天综合网色| 欧美精品啪啪|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色欲不卡无码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亚洲精品图区|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网久久综合| 午夜国产理论|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福利片|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国产三级视频网站| 欧美黄网站免费观看| 欧美啪啪精品|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91在线视频福利|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 欧美劲爆第一页| 中文字幕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看|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 亚洲啪啪网| 亚洲综合片|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一区国色天香| 狠狠亚洲五月天|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视频|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 噜噜噜综合亚洲| 无码粉嫩虎白一线天在线观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熟女偷拍|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