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標
(黃岡師范學院 商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城鄉統籌發展視角下省際生態樞紐小城鎮建設發展定位
——以湖北黃梅小池鎮為例
盧金標
(黃岡師范學院 商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2013年2月23日,湘鄂贛皖四省省會城市達成《武漢共識》,聯手打造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為依托的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此后,四省共謀一體化發展的合作機制逐步建立。在四省合作磨合過程中,合作建設省際樞紐城鎮成為中三角一體化進程中重要一環。樞紐城鎮如何抓住機會,在城鄉協調發展的前提下推進產業融合和構建特色城鎮,發揮自身應有的樞紐作用促進中三角的快速融合,成為中部關注的問題。小池鎮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點,本文通過對小池鎮周邊居民的就業能力及收入結構的調查,并結合小城鎮的生態特征和區域優勢,探討了小城鎮發展定位需要考慮的因素。
城鄉統籌;生態樞紐;小城鎮;建設;發展定位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小城鎮的建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鎮建設的問題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設立,給我國的小城鎮建設者們提供一個充分發揮才能的舞臺。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加快完善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著力在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推進一體化,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隨著我國中部崛起戰略的逐步實施和中三角一體化進程的步伐加快,中部四省小城鎮建設帶來了新的戰略定位和契機,同時,在推動中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地理樞紐小城鎮建設乃至中等衛星城市建設成為區域一體化建設的突破口和經濟及政治體制創新的平臺和試驗區。研究對象湖北黃梅縣小池鎮地處鄂、贛、皖交界點,無疑是這一角色的典型代表。研究黃梅縣小鎮發展策略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一體化統籌建設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樞紐城市建設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現實理論和實踐意義。
湖北黃梅小池鎮地處鄂、贛、皖三省交界點,是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的省級開發區。1995年6月小池鎮被國家列為“全國小城鎮綜合發展試點”,是湖北東大門,也是馳名中外的黃梅戲的故鄉。
小池鎮地處生態環境優美的大別山尾南緣,所處區域是長江以北平原區,南臨長江,東望云霧繚繞的廬山,并有鄱陽湖、太白湖、龍感湖三湖攜手相擁,與中部明珠古城九江一江之隔,并與之東西有兩橋相連,實為宜居生態之城。
然而,正因為城鎮周邊內湖與長江水系相連,毗鄰廬山風景區和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當地生態比較薄弱。但經調研,發現在城鎮化進程中,暴露出一系列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環保基礎設施嚴重滯后
生活服務、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薄弱,天然氣管網尚未開始建設,公共綠地比較缺乏;污水管網、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環衛系統等環保基礎設施均未動工,導致產業園區內的生活污水處于散排狀態,園區內企業的工業廢水僅只經過簡單沉淀后排入東港,最終排入龍感湖。
1.2工業園區開發不合理
一是由于各種因素,產業園招商引資項目時沒有嚴格按開發區發展規劃進行,當前產業結構與規劃存在不協調之處,使區域整體環境與當地經濟發展處于不能同時兼顧的兩難境地。在執行過程中帶有一定的隨意性,不僅給路網及市政設施布局帶來了一定難度,而且使進園企業未能嚴格按照園區的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實施;存在著居住區處于工業企業的下風向,與工業地塊無綠化隔離,未拆遷的居民和正在建設,運行的企業發生環境矛盾等現象,將可能增大由于布局的不科學帶來難以解決的環境問題。特別是九江煉油廠儲油倉庫毗鄰新開發樓盤,安全隱患令人擔憂。
二是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供水、供汽設施,各種配套管網,統一污水處理設施和固體廢物處置設施的建設存在較嚴重的滯后現象,開發建設與環境保護未能實現同步發展。園區企業的綠化率沒有達到規劃要求。
三是產業園環境管理相對薄弱,沒有專職的環境技術和管理人員。
四是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生活安置問題突出。近些年,隨著小池鎮加快開發步伐,城鎮化步伐加快,城鎮四周的部分耕地變為工業用地,部分農民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無所適從,目前耕地補償款尚能維持短期生活,但并不能解決長遠的生活問題。應該加強失地中青年農民工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訓,引導他們融入到城鎮化建設大業中來,利用土地征收補償款為老年失地農民購買養老金保險。
結合對小池鎮區域發展現狀調查結果和存在的問題,小池鎮的發展定位要充分考慮以下四個方面因素。
第一,充分重視和發揮樞紐小城鎮的區位地理優勢,大力推進現代物流城鎮建設,打造商貿特色小城鎮。
小池鎮地處長江、京九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是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鎮。長江是中國最大、最長的東西向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長、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向陸上運輸大通道,兩條大動脈在此交匯。小池成為承東啟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匯點。另有105國道、滬蓉、福銀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京九、合九鐵路在此交匯,兩座長江大橋飛架天塹,水路臨江達海,空運毗鄰九江機場,素有“九省通衢”、商貿旅游“金三角”之稱。
在小城鎮自身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大力加強專業物流園區建設。多年來,盡管途經小池的物流運輸流量驚人(具大橋收費站統計,僅九江一橋2014年日平均通行達到4 500車次,九江一橋不堪負荷,每五年橋面整體整修一次),但是由于地方物流園區建設滯后,車輛多是過境不留或短期逗留,應該從政府、企業、社會多方面籌措資金,合理規劃,構建中三角東部物流集散中心。并要大力發展城鎮商貿物流服務業,加強物流園區企業與長三角、珠三角企業物流聯盟,加強九江經濟圈龍頭企業的物流合作。
第二,聚焦中三角經濟一體化的經濟背景,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構建輕工業小城鎮。小池鎮是中三角鄂贛互聯的黃金節點,是華東經濟圈與華中經濟圈的結合部,是大武漢經濟圈、皖江經濟圈、環鄱陽湖經濟圈的交匯點,是湖北的東大門。
應該大力吸引三省優質企業落戶小池鎮。但小池鎮畢竟是小城鎮,容納有限,故要精益求精。結合環境承受力有限的現實,應該優先發展勞動密集型紡織產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建筑企業進入。之所以偏重勞動密集型紡織產業、農副產品特別是蔬菜加工業、建筑企業,主要考慮有以下幾點。
首先,通過對小池鎮周邊農村調查(如圖1所示),棉花目前仍然是農村留守勞動力的主要收入來源,其次是蔬菜種植的收入。

圖1 小池鎮周邊農村居民農業收入比重
其次,小池鎮居民外出勞動力謀生的技能主要集中在紡織業和建筑業(如圖2所示)。近些年沿海紡織業由于成本壓力較大有向內地轉移的趨勢,應該抓住機會,借助多方力量,做大本地紡織業,并加快原材料及加工業一體化進程,提升紡織業競爭力;小池四周湖泊眾多,水產品豐富,蔬菜基地規模大,交通便利,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潛力巨大;小池能工巧匠眾多,但本地卻沒有一家一級以上建筑企業,建筑人力資源沒有充分整合,農民工大多散兵游勇散布全國,缺乏龍頭企業在高端率領他們爭奪全國市場。

圖2 小池鎮周邊農村居民謀生依靠技能分布情況
當然,本地人才匱乏可能制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但吸引有搬遷和擴張實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進入也是不錯的選擇。通過城鄉產業融合,使新型小城鎮協調和諧發展。
第三,重視、節約集約、產城融合、生態宜居為基本特征的新城鎮建設的政策背景。
第四,關注區域自身的人文基礎,努力構建地方文化特色小城鎮,發揮中三角東三省(湖北、江西、安徽)旅游樞紐中心作用。
小池鎮地處湖北黃梅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民風純樸,文化底蘊深厚。黃梅是馳名中外的佛教禪宗圣地,這里誕生了中國佛教禪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黃梅縣是全國五大劇種之一黃梅戲的故鄉,是鄂東紅十五軍誕生地,還是聞名全國的“楹聯之鄉”“詩詞之鄉”“武術之鄉”。深厚的儒家和佛家思想在此交匯。小池鎮地處大別山東南麓,與大別山風景點緊密相連,禪宗的佛教圣地四祖寺、五祖寺都建于大別山南麓群山之中,更有世界第一漂的玫瑰谷,綠茶圣地挪步園風景區,南望廬山、鄱陽湖旅游經濟圈,東有安徽黃山、九華山、大別山主峰等旅游圈,小池鎮地處三省交界點,處于樞紐中心地帶,應大力發展旅游業,規劃好三省旅游線路,充分發揮旅游配套和樞紐作用。而發揮樞紐作用的內驅力是其厚重的人文基礎。
為了實現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打造中部明星小城鎮的目標,筆者建議將處于三省交界的小池鎮發展定位為:商業物流小城鎮、勞動密集型輕工業小城鎮、生態文化旅游小城鎮及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小城鎮。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海鵬,曲婷婷.農業現代化與農業家庭經營模式創新[J].經濟學家,2014(8).
[2]山丹.基于城鄉統籌視角下內蒙古縣域經濟發展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4(3).
[3]許明.小城鎮主導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6(2).
[4]陳繼寧.美國發展小城鎮對我國的啟示[J].經濟體制改革,2005(5).
[5]金鐘范.韓國小城鎮發展政策實踐與啟示[J].中國農村經濟,2004(3).
[6]黃漢權.美國、巴西城市化和小城鎮發展的經驗及啟示[J].中國農村經濟,2004(1).
[7]顧文選.中國城鎮化的戰略問題[J].城市問題,2008(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28
F299.21
A
1673-0194(2016)20-0187-02
2016-09-20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基金研究項目(14G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