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摘 要: 作文一直是很多學生聞之頭痛之事,但它也是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文章主要從增加語言儲備;利用文本素材,多種形式練筆;評價淡化甄別三個方面來總結自己的研究成果,希望能讓學生保持寫作熱情,愛好寫作。
一、增加語言儲備,書寫精彩篇章
1.從閱讀走向“悅讀”
調查分析表明,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缺乏閱讀興趣,閱讀量不夠;閱讀方法不當,閱讀高耗低效;盲目擇書,閱讀內容不夠豐富多彩;不重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仍未養成。我的做法是:
(1)課文輻射閱讀。每個孩子都有一本《小學語文同步拓展閱讀》,每學完一篇課文,就布置學生去閱讀配套的文章。我還充分利用班級網站,每教一篇課文前后,就上傳與之相關的資料和文章供學生閱讀,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也做到一篇帶多篇,以點帶面,輻射閱讀。
(2)單元整合閱讀。學校改革實施了“單元優化整合”,即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與學方式的整合,在資源整合中實現學生語文素養最大限度的提升。
2.把“任務”變成興趣
時下很多學校在流行做閱讀筆記,讓學生把閱讀中的好詞佳句摘錄下來,充實自己的語言倉庫。我加強了閱讀筆記的導向性和趣味性,在筆記中設立了形式新穎、極富趣味的欄目:
“妙抓詞藥”——像醫生一樣圍繞一個“主題”去抓“藥”。這樣經過過濾、篩選過摘記下的詞語,必然會成為學生語言倉庫中的“活躍分子”。
“心情花園”——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心情去摘錄詞語或句子。
二、利用文本素材,多種形式練筆
1.拓寬文本視野
(1)按照一定句式,引導孩子仿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對課文中人物的外貌、對話、物體的形態等進行描述,按照句式特點進行仿說、仿寫,對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作文水平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住關鍵詞語,結合圖畫聯想寫。“詞串識字”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學時教師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學著“過電影”,由靜止的詞語聯想到具體的事物,由每行詞串想象相關的畫面,之后在看圖想象說話時試著用上所學的詞串,進行說話寫話訓練。
(3)結合實踐,自由發揮創造寫。“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實踐是作文的基礎,讓學生親身實踐,動手做一做、試一試;動口說一說、議一議;動腦想一想、猜一猜,然后再讓學生自由地寫,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寫作興趣。
(4)借助童話,鼓勵學生大膽寫。童話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因此,我指導孩子們續編童話故事,以提高他們的說話、寫話水平。
2.開啟生活之窗
(1)立足生活,真實表達。教材的寫話訓練題材畢竟是有限的,生活才是寫話的源泉。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并從中獵取許多感興趣的寫話內容,在生活中進行快樂的寫話實踐。
(2)開展活動,豐富體驗。喜愛活動是學生的天性。我們可以順應兒童這一心理特點,配合時令、節日,有計劃、有步驟地安排有意義、生動有趣的活動。寫話訓練則相機安排在活動中。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寫話漸漸融入生活實踐,并產生了寫一寫的欲望。
(3)放飛想象,鼓勵創新。兒童之所以是天生的戲劇家,就是因為他們那可貴的童心。珍惜童心,讓童心說話,讓童心想象,才能形成兒童特有的作文個性。所以我每周都提供幾個話題供孩子選擇,鼓勵他們寫童話故事或科幻故事。
三、評價淡化甄別,永葆寫作熱情
1.真情朗讀學生作品
我利用晨讀、語文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將批改中發現的優秀作文進行朗誦。朗讀時,我著力創造一種隆重的氛圍,繪聲繪色地朗讀他們的作文,動情地贊揚文章的佳妙之處,然后,迎著全班敬佩的眼神,報出作者的姓名;或讓學生們猜一猜,再請作者在掌聲中領回自己的作文本。
2.積極創造發表機會
學生往往不滿足自己的作文僅被周圍的老師和同學認可,更希望被更多的讀者所了解和欣賞。為此我組織學生自己動手創辦班級作文手抄報和作文選;積極向武進教育網學生園地、《武進日報》等投稿,多方面展示學生佳作,努力給學生創設體驗成功的舞臺。
總之,老師在寫話教學中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培植其自信心,期待下一次的成功。這樣,我們的孩子才能在贊美、激勵中獲得動力,在寫話的起跑線上快活、輕松地飛奔向前。
參考文獻:
[1]樓珠風.農村小學低段看圖作文現狀分析及對策[J].小學語文教學,2008,(2).
[2]張碧寬.巧用教材啟童心[J].小學語文教學,2008,(3).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劉海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