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衛國
摘 要:恰當的作業評價是激勵學生振翅高飛的“翼”,是激勵學生向前發展的“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教學。要想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關注個體差異,運用有效的作業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來分析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策略,其主要內容包括: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語言人性化等。
一、評價標準多元化
在教學的實踐中,我們不得不清楚地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之間的能力真的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我們不能要求每個學生面對同樣的問題都能高效地完成,但是我們可以用評價標準的多元化方式來促進每個學生的不同發展。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筆者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一般布置三類難度不等的作業。比如,在學習了“圓柱的體積”后,筆者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布置的作業是:一個圓柱形糧囤,從里面量底面周長是12.56米。這個糧囤能裝稻谷37.68立方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布置的作業是:一根圓柱形石柱的體積是80立方分米,底面積是16平方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對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布置的作業是: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半徑是4分米,長是30分米,它的體積是多少?不同能力的學生的作業難度標準不一樣,這不僅符合學生個體性差異的特點,還能促進學生整體水平的進步和提高,從而提高學生們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每天都在批改大量的作業,雖然工作十分努力,但是教學成效卻不高,其實這些教師對作業評價的認識存在誤區。要想提高教學尤其是作業的評價效益,就要使評價主體多元化。筆者在評價作業時一般會讓三種評價主體參與進來,一是教師,二是學生,三是家長。對于一些簡單的作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評或他評,這樣學生不僅了解了自己的作業水平,還能學習其他人的優點。讓家長參與作業評價的目的是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這樣的話我們的教學就會獲得更多的反饋。作業評價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學生、家長的共同參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評價中參與學習、體驗學習、獲得快樂。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
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方式有很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僅能節約教師的教學成本,還能提高作業評價的質量,所以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數學作業評價方式來提高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作業的評價中,有教師當堂評價和教師課下評價,教師重點評價和教師全面評價,以及學生當堂自評和學生當堂互評等形式。在眾多的評價方式中,筆者比較推崇學生互評和教師的重點點評。在學生互評中,學生不僅能有學習主人翁的感覺,還能學習別人的長處。教師重點點評這種方式筆者采用得不是太頻繁,因為課時比較緊張。但是,這種方式確實很有效,教師在重點點評時,一邊評價一邊講解、糾錯,使學生明確錯在何處、產生錯誤的原因及正確解法;另外,在重點點評時教師還能發現小學生的一些長處,如果能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就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和興趣。
四、評價語言人性化
在平時的作業評價中,大部分教師都習慣性使用傳統的數學符號來評價,學生的數學題目做對了打“√”,做錯了打“×”。還有的教師在此基礎上做了改進,但無非就是在錯誤的作業旁邊畫一個疑問的符號。縱觀這樣的作業評價方式,我們不得不深思,學生把作業交上來之后就只希望獲得一個生硬的符號嗎?其實不是這樣的,學生們尤其是小學生,他們更希望通過作業來獲得教師的賞識和贊揚。因此,在小學數學的作業評價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人性化的語言來批改作業。
筆者在進行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時,就不是千篇一律地畫“√”和“×”,而是根據具體的情況寫出不同的評價語言。對于同一道題目,如果是學困生做對了,筆者會先為他打上一個大大的“√”,然后再寫上一句鼓勵的話,類似“你很棒”“你很聰明”之類的話語;如果是中等生的話,筆者也是給他一個大大的“√”,然后寫上一句“繼續努力”;如果是優等生筆者就不再打“√”了,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寫上一句“再思考一下,這個題目是不是還有更簡單的方法”。這樣的作業評價不僅做到了因材施教,還避免了千篇一律的作業評價方式,從而實現了由對純知識結果的關注轉向對學生生命存在及其發展的整體關懷。
參考文獻:
[1]武 丹.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多元化評價的策略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5.
[2]孫 露.初中數學課堂評價的教學案例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10,(Z2).
[3]胡倩倩.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教學做合一”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5,(45).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