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向瓊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85-02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其顯著標志就是具有超時空的文字記載。記得有一位語言學家曾經說過,"語文課之獨立價值是文字"。漢字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根。正是這方方正正的漢字,描出了中國人的氣節,滲入了中華民族的靈魂,每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絕美的靈動的畫。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漢字文化氛圍,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1.引導學生品味漢字文化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于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不了解漢字的字形和字音的關系,以及漢字表意的起源,所以覺得漢字學起來很枯燥,在這種心理下,很難對漢字產生興趣。
給學生介紹漢字的起源能激發學生識字的極大興趣。漢字的造字法有七種,其中最直接表達意義的是象形字。從象形字入手介紹漢字起源,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具體操作如下:給學生呈現幾個他們已經學過的漢字的甲骨文,讓學生猜猜這是什么字。學生肯定會做出各種猜測,當然很有可能猜得不對,不過這沒有關系。學生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之后,教師可以告訴他們是什么字。因為絕大部分漢字的字形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變,將最初的甲骨文與簡體字進行比較,往往會引起學生的驚嘆,教師再"趁熱打鐵"給他們呈現這個漢字的發展歷史,讓學生明白漢字是怎樣一步一步演變到今天這個樣子的。如在教學漢字"魚"時,教師用多媒體呈現出"魚"的甲骨文,讓學生猜猜是什么漢字,然后告訴學生答案,學生會發現這兩個"魚"字差別很大,這時教師再給學生展示"魚"字是怎樣從象形逐步發展到現在的字形。
興趣是學生認識事物的內驅力,激發興趣的方法很多,我們要讓學生識字興趣越來越高,從對漢字的熟悉、親近,從認識一個簡單的漢字到了解相關的語句,從學校環境到社會環境,都要讓漢字的魅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向他們展示一個奇妙無窮、色彩絢麗的世界。
2.把教學置于活動中 使學生快樂識字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乏味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
首先,要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讓學生自然而然地識字。
2.1聽讀跟讀法:利用配上音樂的兒歌、故事等,讓學生一遍一遍地聽讀,熟讀后,一串一串地識字,使口語和書面語言同步發展,同時也提高了聽的能力和讀的能力。
2.2自然滲透法:利用環境和活動,讓學生"一瞥識字",通過無意記憶來學習漢字。
2.3游戲活動法:根據需要創造性地開展一系列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識字。
2.4感悟刺激法:利用六種感覺通道,讓學生建立"事物——漢字——語言"之間的聯系。
2.5相似聯系法:利用漢字相似的讀音,一組一組地學認和鞏固漢字,讓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形成結構體系。
其次,要遵循識字教學原則,讓學生循序漸進地識字,如,
(1)不全看齊原則:不規定統一的硬性的任務。
(2)只識不寫原則:針對課標要求,不要求書寫的字只讓學生認識即可。
(3)順其自然原則:從學生認知水平出發,從他們的興趣出發。
(4)輕松愉快原則:把識字置于活動之中,游戲之中。
(5)允許遺忘原則:小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識字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不能只以單一的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因此,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學習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策略。游戲是學生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識字教學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并結合教學內容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使學生在游戲中思考,在玩耍中學習,在快樂中體驗。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在教學中要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鞏固識字練習。
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中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眼、睛"等這些形聲字的教學中,要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分"三點水"旁和"目"字旁的表意功能。并告訴學生"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目"字旁表示與看有關的意義。
3.不斷強化識字教學 以拓寬學生的識字渠道
漢字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保持著它旺盛的生命力。它是漢語的基礎,尊重漢字,學習漢字,就是一種深情的熱愛祖國的體現。要培養小學生的愛國情操,就得從識字教學入手。當然,小學生識字僅靠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開辟多種識字渠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增加識字量。
3.1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生活識字也要從興趣開始,因為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動力。生活識字場主要是校園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
校園環境中,學生在校園見到的關于校風、學風、教風、行為習慣和安全教育提示語等宣傳語,給校園的花壇植物配以相應的文字介紹,櫥窗、黑板報和墻報布置,都是很好的識字場。
在家里、在街道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看宣傳廣告等,這是隨時隨地都能夠見到的識字天地。我們要努力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在社會大環境中快樂識字。教師對學生的識字積極性,要大力宣揚,熱情鼓勵,從而激發學生識字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情緒。
3.2引導學生多讀多背 積累優美詞句。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由此可見積累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平時就要多鼓勵學生多讀書,如唐詩、宋詞、諺語、童話、寓言和成語故事等。
3.3加強學生書寫漢字的指導。《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小學生要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因此,教師指導學生識字時,不僅要耐心細致,還要特別注意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使學生喜歡寫字,寫好字。
魯德說過:"興趣不是學習的先決條件,而是學習的產物。是良好的教學的必然產物,它來自于取得成就的滿足。"總之,要讓學生愛上漢字,教師就要做有心人,努力創造條件激發學生對漢字的濃厚興趣,讓識字成為學生的需要,成為學生快樂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