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夢麗
摘 ? ?要: 國人感覺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了某些問題。究其原因:社會的忽視,學校的漠視,家長的缺失,個人的短視。為此我們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整套體系,各部門密切配合,做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和實踐育人。
關鍵詞: 大思政教育 ? ?必要性 ? ?建立途徑
一、在新形勢下建立大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在各級黨組織的重視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很大進步,但在某些學校,不足和問題仍然存在。雖是局部,但應重視:
1.尊師重教的氛圍淡化。教師不敢理直氣壯地批評學生,萬一學生想不開自殺怎么辦?教師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尤其是民辦高校,教師的工資和學生的評價掛鉤。某些教師開始迎合學生的趣味,脫離授課主題講一些奇聞逸事。有一位學者說:“原來老師是被跪拜的,現在是光著屁股做花轎”。
2.思想政治教育泛化。本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心工作是,樹立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跟誰走,走什么路。但普通院校因為生源問題,現在的中心是維護學校的穩定,改變學生的行為習慣。輔導員每天不是發通知、收文件,就是檢查衛生,把中心工作淡化了。
比如X高專臨床班班規第一條是不準亂扔垃圾,不準在教室里吃東西,不準穿拖鞋進教室。
放假時要求大學生不準游泳、不準乘坐無牌照的車輛等。
有做學生工作的老師戲說:“每天做在火藥桶上,打火機不在自己手里?!?/p>
3.教師被匠化,不能占領道德制高點?!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F在某些教師思考最多的是錢,為酬金而上課,人品修養低,成了教書匠。專業課教師只講專業課,把偌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丟給思政教師。
4.教育手段技術化。某些教師上課以自己的PPT至上,形成新的形式主義。如果沒電,整個教學將要失控。學生對教師不心服口服。
5.隨著社會的發展,通信手段進步了,思想政治教育遠程化。對思政教育來說,最有效的方法是面對面交談。學生即使在網上、微信、微博上看到你的諄諄教誨,也感覺不到你的關愛。
6.高校運行行政化,學生干部化、功利化。某些高校學生會設秘書處、紀檢處等,不是為廣大師生服務,而是把自己的朋友拉進來當“官”。一些學校由于教師監督不嚴,幾萬甚至幾十萬的獎助學金可能會被學生會暗箱操作。不少學生為了加分、獲獎而參加活動,不能達到相應的效果。
7.輔導員、班主任隊伍過于年輕化,和學生一起成長。剛畢業的大學生進入教師的角色需要一定的時間。每天疲于應付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8.思政考試過場化,學生沒有壓力。由此導致某些學生不學書本知識,連最基本的常識都不知道。思想政治課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
9.心理教育課、職業生涯規劃課形式化,效果差,不能為思想政治課提供良好的平臺。
二、某些學校大學生思想教育存在問題分析
第一,國民教育不把德育放在首位。小學、初中雖是義務教育,但不管是家長還是學校都只關心學生的成績。我們只在幼兒園里有養成教育,X版小學三年級的思想政治課本第一頁是八榮八恥,對小學生基本不起作用。
第二,嚴峻的就業形勢,讓某些學生為了提高競爭力而參加活動,帶有嚴重的功利性。學校從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出發,但學生只想得獎狀,弱化活動本身的教育意義。
第三,現在某些農村家庭,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父母和孩子溝通交流不暢,導致某些學生在心理上、思想上出現短板。
第四,某些大學不重視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輔導員處于教師的最底層,沒有干勁。一些人自身沒有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業指導、心理健康及學生黨團建設等方面工作的意愿。
某些教師做班主任的根本目的是評職稱(某些學校高校教師不想當班主任,學校硬性要求必須當班主任才能評職稱),從心里不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幫助學生、服務學生。
某些學校思政教師在學校沒有地位,學生不喜歡學,專業課教師不喜歡(因為占據專業課時間),領導感覺可有可無。教師少,課多很辛苦,沒精力也不心甘情愿課下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三、在新形勢下建立大思政教育的原則和途徑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大學生的行為習慣有問題,說明基礎教育沒抓好。不僅僅是大學教育,每個階段的教育都是關鍵的一環,應各有側重。小學和學前教育可以主要抓學生行為方式的養成。初中必須灌輸道德教育,塑造學生的道德底線思維意識和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高中必須引導學生跟誰走,走什么路。思想道德要跟隨學生一輩子,如果小學、初中、高中做得不好,到大學要好好地做,把人生的紐扣扣好。從幼兒園到大學,做一整套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劃,對中國整個教育體系加強頂層設計。
政府相關部門要和大學密切配合,如政法委、司法局、民宗局等,做好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學,如讓學生旁聽司法審判,通過實踐育人。
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單單靠思想政治教師,各部門要聯動。專業課教師的話語權更大,對學生的影響更強,學生更容易相信。思想政治教師苦口婆心一年的成果,可能專業課教師的一句話就會化為泡影。所以在話語表達上,學校要統一口徑,要求只要是教師,就要有大局意識、政治意識。要整合學生處、團委、教務處、招就處等力量,為學生行為和思想的養成提供最大的可能。
某些大學條塊分割嚴重,出現管理真空。學生思想出了問題,把思政教師推到風口浪尖。教育者對于學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抓重點,不能什么都管。大學教師不是保姆,不是學前班教師。為此呼吁大學管理者:
1.教書育人,提高思政教師的水平。把國家的基本理論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感興趣。引導、灌輸并舉。在重大的場合一定要灌輸黨和國家的思想、方針、政策。比如在評獎助學金時,一定要告知學生,這是黨和國家的英明決策。
2.管理育人。相信學生,把事情交給學生去做,做好監督。(1)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比如對于入黨的學生,學習成績必須占全年級的前1/9,沒有違規、違紀、補考行為等。對于評助學金,比如擁有電腦的學生不能參與評選。評獎助學金一定要公開、公平、透明,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決策是對的。不能把黨和國家做得好事情,讓學生感覺到黑暗,變得憤世嫉俗。(2)做好痕跡管理。從學生一入學對學生的思想狀況就要有所了解,至少半年要做一次檢測,如果思想水平提高則可以一年后再了解情況,如果思想狀況不理想,老師就要經常關注該生。(3)關注特殊群體,尤其是經濟困難和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心里比較敏感,害怕其他同學瞧不起,自尊心過強,容易走極端。(4)從高年級學生中挑選優秀生,幫助管理班級,做班主任助手。
3.服務育人。教師要以服務者的心態對待學生,不讓每一名學生在道德方面掉隊。班主任多做一些提升班風、士氣的事情,以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實踐育人。(1)是結合第一課堂,引導學生在專業實踐中成長?!笆帜X并用,知行合一”一直是我國優秀的教育思想傳統。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2)是圍繞志愿服務,引導學生在公益實踐中成長?!靶惺侵?,知是行之成”,實踐是進步的起點,更是成長的試金石。廣大青年在參與志愿活動、積極服務他人、無私奉獻社會的同時也提高人的能力、磨煉自己的意志、蕩滌自己的心靈。(3)是依托“三愛教育”,引導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成長。“三愛”教育是培養勞動技能和勞動情感,錘煉意志品格的重要抓手。高校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科研助研、宿舍樓棟值班、衛生保潔、校園巡邏等勤工助學活動,開展節約水電、愛惜糧食等珍惜勞動成果教育活動,強化大學生“愛勞動”的意志品質,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海.從通識教育看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思想政治”轉型[J].南京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63-66.
[2]王臣申.應用型本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研究——以差異化理念為視角[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1:54-57.
[3]張全福.差異化視閾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考核方式改革初探——以安徽四所新建本科高校為例[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