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楠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與研究型并存的教師已經成為每一位教師發展的目標。我國將地理課程納入到初中學習已有百年歷史,作為一門基礎教育的必修課,已經倍受到社會、家庭和學生的關注,其重要功能也已日漸顯現。這就要求地理教師不但在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方面不斷提升,而且要善于研究學習,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發展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地理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089-01
小組合作學習是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形式之一, 它最大的特點是在于創設一個民主、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主動。經過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小組合作學習改變那種以知識為主位的傳統教學,打破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教學方式的束縛。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之間是面對面地合作交流、實踐,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但也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因此,探索更多更好的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措施,讓學生在活動和娛樂中養成積極思考、互幫互學的良好品質,是當前體育教學值得重視和探討的內容。
小組合作學習,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分組問題,這也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為了讓學生得到有利的鍛煉和提高的機會,為了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發展,為了讓學生進行愉快和諧、富有成效的合作學習,創設快樂有趣的情緒氛圍,提高積極高漲的學習熱情,從而推動學生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地努力,實現知識技能的積累和智商、情商的發展,必須科學地構建合作小組。
一、分組原則:同組異質、異組同質
同組異質就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分組,這樣有利于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同時活動進度相對統一。考慮因素包括:成績優劣、能力強弱、性格差異、等。異組同質就是保持組際之間的均衡性,有利于組際間的交流和競爭,有利于對各組學習活動的評價。
二、分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組人數。學習小組人數根據本校班額,可分成11組。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大的問題由組長布置分工、安排學習,小的問題同桌之間解決,難的問題共同討論,組內每個學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參與機會,有利于小組成員的共同發展。
2、合理搭配小組成員。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不提倡學生自愿組合,學生個人意愿只能作為參考。合作小組的人員搭配也要遵循“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原則,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由于每個小組成員都是異質的,所以就連帶產生了全班各小組間的同質性,這就充分體現了“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原則。組內異質為小組成員間的互相幫助、互相促進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又為全班各小組創設了公平競爭的寬松環境。同組同質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班級混亂,小組合作學習成為空談。
3、適時進行組間調整。小組合作的成員在一段時間內是相對穩定的,有利于學生間的互相了解、優勢互補。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一段時間后,各小組的發展如不很平衡,甚至出現教大差異時,教師應根據測試成績,學生個別差異,以及教師平時觀察,了解到的各小組的合作狀況,進行及時的人員調整,使之更好地發揮各自的優勢,進一步增強合作能力。
4、明確組內成員分工。在構建好學習小組后,教師還要幫助各小組進行合理的人員分工,明確任務職責,學習時才不會盲從。一般情況下,在每個合作小組內要設一名組長,負責本組學習活動的組織、分工、監督等,讓小組學習有序開展。本組每個成員都要有分工,如根據學習成績或興趣愛好,每個學生都負責一門學科,可以指導本組學生的學習,也可以對本學科所學知識進行“過關”檢查;各種角色分工并不是長期固定的,組內成員要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實現小組角色的互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三、管理與評價
合作學習小組形成后,管理及評價還應跟上,否則就會出現自由散漫、低效混亂的局面,如何發揮小組學習的積極作用呢?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全體任課教師應形成合力,變紀律約束的課堂組織形式為自我展示、積極競爭的課堂組織形式,通過全景反饋的評價方式進行學生的自我管理。
第一,小組長管理。小組長對全組進行全面管理,從學習行為、習慣養成到思想教育,小組長都要對全組負責。小組長應對全組同學的一天表現進行定性或定量記錄,如課堂表現,發言、展示次數等,匯總后對全組進行反饋,及時鼓勵督促幫助后進生,使之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及展示中來,小組長在放學前把簽名的記錄表交至學術助理處。
第二,班長管理。班長每天管理班級日常事務,對各組進行檢查管理、考核評價,根據各小組長反饋上來的記錄表第二天課前五分鐘,將小組積分公布在教室評價欄內,并評出一個優秀小組。
第三,班主任及課任教師管理。班主任是班級的靈魂,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熱情直接影響著班集體的發展。因此,班主任應善于調動班干部的管理積極性,支持班委的工作,公平公正的評價各組的學習展示活動,對月優秀小組進行精神或物質上的獎勵。班主任還應協調好課任教師,對學生反饋意見及時聯合教師進行整改。科任教師也應支持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評價工作,課堂教學過程中或結束時可以讓學生組內自評、組間互評,教師也可綜合評價。
評價的目的不僅是對學習目標達成度的評價,更重要的是,通過評價激勵學生參與協作學習的過程。為此,在評價內容上,既注重學習目標的檢測,又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合作性、創造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在評價方法上,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評價。評價結果只讓學生進行自我縱向比較,不進行同學間的橫向比較。
“小組合作學習”這種高效課堂所倡導的學習方式,它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能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最高水平;能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能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進人際關系。關鍵是要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效果,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對學生一生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今后的教學中,將小組合作探究的運用不斷的深入,爭取將它的優勢和地理教學的特點更好的結合起來,讓小組合作學習在我們的教學中發揮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