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球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是基礎的教育,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從小打好語文基礎是極為重要的。本文就如何營造和保持良好的語文課堂氛圍進行闡述,以期能為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課堂;氛圍;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03-01
良好的語文課堂氣氛能營造一種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為教師順利進行語文教學創造積極的條件,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呢?下面是筆者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課題研究中獲得的膚淺體會。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語文課堂氣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關系是否融洽,決定著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是否和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權利,努力創設民主氣氛,實現民主對話、民主交流,呈現一種協商式的良好師生關系氛圍。只有改善了語文教學中師生不和諧的關系,才能打開學生情感的閥門,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調動其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也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學改革目標。
二、激發學生興趣,營造積極、主動、活躍的語文課堂氣氛
1、以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之火
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文采,那就像豐富的礦場中閃爍的顆顆耀眼珍珠,讓人喜愛。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生動形象,還要講究輕重緩急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內容,抑揚頓挫的語調,配合適當的體態語言,與無聲的語言結合為主體語言,聲情并茂,撥動學生的心弦,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發學生的探求熱情,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學習當中,忘身于課文所展示的情景。
2、以豐富的想象激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多值得思考的“空白”。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式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維元素,從而架起一座溝通作者與讀者情感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了個性鮮明的理解,逐步深入,進而內化為自覺地行為。此時被激活的思維填補了一個個“空白”。
3、運用多媒體,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在輔助教學的活動中,通過圖像、聲音、動畫等形式,給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感受,對學生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地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情景,必將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才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才能營造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因此,老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三、教師走下講臺,用商量的方式營造語文課堂交際氛圍
1、改變以往師生問候方式為“閑聊”式
一堂課的開端就像人們見面一樣,是通過相互問候來建立交際情感的過程。如果在上課開始時結合學生實際和即將要上課的內容與學生進行適當地、即興地“閑聊”,對安定學生情緒,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進入課堂會大有好處。
2、教師充滿殷切期待的提問方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之一。如果我們總是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生硬的提問,教師就顯得缺乏親和力,學生在情感上就會與教師拉開距離,表現出一味地從眾與退縮的狀態。因此,教師提出問題時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待。當學生提出問題或發表意見時,教師的應答應根據班級情況、靈活多樣,并具有交際表率作用。
3、講究師生互動的形式
(1)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
努力創設民主的課堂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也是課堂教學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讓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使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每個教師都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2)充分發揮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智慧潛力的開發
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創設讓學生有話愿說的情境。對于某一問題,只要能擺出充分證據,完全可以各抒己見、自由發揮。有時學生的討論超出了教學范圍,有時甚至影響了教學進度,也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四、自由選擇的作業形式
教師應當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根據所授內容在一定范圍內,指定一些分量或難度有所不同的題目由學生自由選做。對于成績好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讓其少做些瑣碎的作業,推薦他們做些課本以外的練習,以拓寬加深其知識結構;對于中低層次學生,在推薦作業之前,教師需精選一些示范題進行講解,做些必要指導。
五、民主的評價方式
1、讓學生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接受評價
學生的準備過程實際就是學——學會——會學的過程。如:在檢查“復述課文”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回答時,允許他們看“綱要信號”,這樣,學生就胸有成竹,良好的心理狀態更能使他們發揮出水平。
2、把評價權力交給學生,使其主宰自己
如在考核學生的“聽、說”能力時,可從教師作為主考官,學生接受考核和考試,轉變為學生自己充當評委給自己和同學評分,教師只是作為指導者;在進行“聽寫、默寫”檢查或“寫作能力”考核時,,可讓學生間互相批改打分,教師只是在學生評價后,有目的地抽查幾本,了解情況。這種民主的評價方式更會增進師生間的信任感,并能夠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充分地展現自己,發揮出應有水平。
3、評價標準要多樣化、層次化
教師在一定程度上要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來評價自己或同伴的學習,體現出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層次化。這種多樣化、層次化的評價標準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圍。
總之,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應該努力的工作方向。
參考文獻:
[1] 劉春蕾,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J].新課程(小學),20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