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娜
摘 要:數學是一門創造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本文從更新數學教學觀念,學習認知能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論述了在幼兒數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認知能力。
關鍵詞:活動;培養;創新;認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37-01
數學教育不僅能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還可以培養其創造思維。這些年我在大班數學領域中開展各種創造性的活動,嘗試來發展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獨特性、培養幼兒探索發現的積極性,從而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力。為此,我在現行的各種數學教育途徑中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與做法,在實踐中探索兒童的認知能力。
一、教師必須要更新數學教學觀念
幼兒的數學活動實際是一種準備性的學習,是幼兒初步建立數概念、形成邏輯思維循序漸進的過程。實驗表明,幼兒期特別是4-6歲階段是幼兒認知發展的一個關鍵期,幼兒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和形成數概念,萌發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此時孩子的數學思維異常活躍。我們應該正確地把握這個關鍵期,提供適合其學習特點的數學教育。
在大班開展10以內數的組成教育中,我引導幼兒探索、體驗、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一些簡單的數量關系。如總數與部分數的包含關系、等量關系、互換關系、互補關系、分合的有序性,應該說是賦予幼兒一種獲得新知識的智力上的潛在能力,幫助幼兒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對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然而,目前在組織組成教學中也存在教學誤區。這些誤區讓幼兒在學習組成中出現很多的偏差,主要原因是教師本身對于概念的模糊不清和理念上的偏差。數學具有抽象性、精確性以及嚴密的邏輯性的特點,且強調必須遵循幼兒思維活動規律和年齡特點。因而教師對于數學這門學科的知識內容、教育目標的把握顯得至關重要。
二、幼兒對數學興趣是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關鍵
教育學家烏申說:“沒有絲毫興趣的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幼兒探求真理的欲望”。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興趣也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動力。
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應恰如其分地出示問題,讓幼兒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問題難易應適度,可以激發幼兒的認知矛盾,引起認知沖突,引發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幼兒有了興趣,就會積極思維,并提出新的質疑,自覺地去解決,從而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
其次,幼兒期的孩子可以說是個個好奇、好聞、好探索,他們生機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索周圍世界。他們什么都想知道、他們的問題沒完沒了,幼兒天生就有調查和探索的本能,探索是兒童的本能沖動,好奇、好問、好探索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但如果在學習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屢試屢敗,就會對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有必要的。組織一些有利于培養創造性思維的活動,如開展幾何圖形設計比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生活數學游戲活動等,讓他們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體會數學給幼兒帶來成功的機會和快樂,進而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能力。
另外,通過充分利用數學中的圖形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實際生活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積極思維,勇于創造,從而使創造性思維能力得以提高。
三、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認知能力
培養幼兒發現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置疑和善于置疑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多,好奇心便會逐漸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對問題的淡化的重要原因。愛因斯坦回憶自己的幼兒時代時,曾批評強迫式的灌注教學方法。:“無論多好的食物強迫吃下去,總有一天會把胃口和肚子搞壞的。純真的好奇心的火花會漸漸地熄滅。”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揚民主,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環境,愛護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鼓勵幼兒敢于置疑,善于提問,從而增強他們的問題意識。
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不置疑,就無問題可言。思維的創造性主要表在同中見異、異中見同和平中見奇,能從一般人不易覺察的地方看問題。如果說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端,那么置疑就是發現問題的起點。因此要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必須積極鼓勵他們敢于置疑,培養他們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操作在先,自主體驗的認知能力
我們知道學習組成最好的辦法是讓幼兒操作,通過自身的體驗去發現數的分合規律,進而掌握數的組成。而幼兒參加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完全來自于好奇心發展起來的求趣心,是幼兒產生興趣、參與學習、獲得快樂的劃槳,因此幼兒數學教育必須創設游戲情境,充分利用幼兒的求趣心,寓教于樂。設計有游戲情節的操作活動,可以將“就事論事”地擺弄材料,變為有趣味的手腦并用的活動,可使幼兒多次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兒保持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例如,在活動中我們設計了保齡球館這一游戲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孩子的興趣,并愉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擊打球的過程中,讓幼兒把投中與未投中的結果記錄下來,發現其中總數與分成的兩個部分數之間的關系。同時,每個孩子在輪流記錄的過程中,感受到將數字分成兩個部分時,可以有不同的結果。在這里,我們讓幼兒操作體驗在前,教師的引導歸納在后,這樣更有助于幼兒對組成要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在組織活動中,注重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而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幼兒。
實踐證明,在數學這個領域中開展創造性的活動是可行的,它不僅有利于幼兒掌握數學的概念,有利于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同時也正如德國心理學家戈特弗里德海納特指出的“倘若把創造力作為教育的目標,那么實現的前提就是創造型的教師”。因為教師是落實教育目標的執行者和實踐者,所以我們只有先使自己富于創造精神,在教育中不斷有新設想、新追求、新探索,才能充分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