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英
摘 要:從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以來,我了解到班主任不僅是一個班學生品德、學習、健康和生活等方面的教育者,也是班級教育活動的主要實施者與各方面教育力量的協調者。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只有在愛學生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讓自己的班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才能成為一名幸福的班主任。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愛學生;幸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52-01
2015年10月31日,在興隆一中禮堂聽取了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實驗學校康營分校馬金鶴老師的講座,她的講座中的那些有關人生、生命的論述,還真的就與班主任工作息息相關。因為我們賴以謀生的工作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工作質量的好壞決定著生命質量的好壞,生命的規律同樣是工作的規律。她做班主任工作沒有豪言壯語,只有執著的堅守;不分課內課外,只有默默地實踐,她和所有的小學班主任一樣,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班媽媽;她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將師愛進行到底;她樂學習、善思考,將快樂育人進行到底;她沒有太多高深的理論,只有一個個與學生的動人故事,但也正是這些故事背后的良苦用心,奠定了學生一生的發展基礎。通過這次培訓,進一步更新了我的教育理念,豐富了教育理論知識,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維。看到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同時也使我更加明確自己以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下面我就本次報告談一些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蘇聯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班主任的愛心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養與技能。愛是教育的靈魂,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石。
一、了解研究學生是愛生的前提
盧梭在《愛彌爾》中說:“教育必須從了解人心著手。只有了解人才能教育人,這是真理,是實踐的總結”。了解學生的性格、愛好特長、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生日、成長經歷、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是班主任把握每個學生的教育方式的重要資料,是班主任能順利開展班級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在我現在的班級,有個小男孩,是從別的學校轉到我班的。我了解到他在原來的學校是出了名的“差生”。上課做鬼臉,撇紙團,吃口香糖,把課堂攪得一團糟,下課欺負老實同學,和同學不能很好的相處。為此是德育處的“常客”。給班級榮譽帶來損失,老師頭疼煩惱;家長來校,無助萬分。轉到我班后,他的“本領”我著實領教了。我在制止他的不當行為的同時,留心觀察,親近他,通過與他的交流,我發現:他也認識到自己做錯了,但不知道怎樣做是對的,很多行為方面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每天應該做什么怎樣做非常迷茫。分析了他的心理我對癥下藥,對他不能負面批評,應該給予正面引導告訴他什么時候應該做什么,怎樣做,讓他頭腦里有明確的目標。我采用同學結對一幫一,和我的專門輔導雙管齊下,同學監督、運動轉移、心靈日記、人格激勵、樹立榜樣,對他的進步大范圍表揚,向他真實傳遞老師與班級的關愛與期盼,家長的希望與辛勞。在自己的努力下,家長的配合下,他一天天進步起來。遵守紀律,熱心助人、維護集體榮譽和利益,他基本上做到了。也沒有老師在課堂上告他的狀了。所以我認為,了解學生就是“對癥下藥,因人用情,因人施教”。這樣,很多時候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很好的效果。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是愛生的重要內容
習慣是決定一個人成就大小的關鍵的主觀因素。習慣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是一個過程和需要細心、耐心及教師指導和示范的教育。良好的習慣養成有助與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心理更有利于促成學生健全人格。
班主任的教育就是細節教育,細節無小事,處處皆習慣。習慣養成的過程就是學生感受和得到教育的過程。有一次學生值日,用抹布在水盆里沾一下,擰也不擰就開始擦黑板、鏡子、瓷磚,等回頭一檢查到處是水印或灰痕,看上去不潔凈。我就給他們做示范:先把抹布放到水盤里用手洗干凈,再擰干,一滴水都不要留,這樣只要兩遍就夠了,完后要把抹布洗干凈,掛在教室的衛生角里。結果,是我帶的學生打掃實驗樓是最干凈的,我們的樓道衛生區的地板是最亮的;有時候,班級衛生角不干凈,勞動工具擺放不整齊,我親自把它打掃干凈,擺放整齊,結果是衛生角保持了干凈整潔;有時候,教室地面有紙屑,我彎下腰把它拾起來放到桶里,結果是,我什么也沒有說,學生都自覺的把自己周圍的紙屑拾起來,教室一直保證了隨時都干凈與整潔。盡管事情小,可學生確實缺乏方法,不知道怎樣養成良好的習慣,通過我的示范,培養了學生勞動講求方法而又認真負責的勞動習慣和衛生習慣。我想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更有利于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
班主任是班級學生的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引領者、服務者,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的橋梁,是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指導者。班主任的責任心、愛心和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班級孩子一生發展的思想道德基礎,關系到全部孩子一生的發展和許多家庭的幸福與成就。所以我們選擇了當班主任的老師,我們就應該無怨無悔、全無保留地愛我們所有的孩子,不要做“家長、孩子、社會、老師組成的水桶中的那塊短木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參考文獻:
[1] 吳 強.班級管理中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探究[J].教師,2014(29):113.
[2] 鄒月珍.讓溝通從心開始——我的教學故事[J].學苑教育,2014(20):13.
[3] 王志廣.溝通感化,以退為進——班級工作案例[J].考試周刊,2014(92):184.
[4] 劉洪生.做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體會[J].甘肅教育,2015(22):145.
[5] 曹亞梅.師愛是灑向學生心田的雨露陽光[J].安徽教育,2015(0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