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要:本文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現狀出發,剖析了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可行性及其實際運用方式。真正讓學生在“體驗”中習得,在“體驗”中發展,在“體驗”中快樂。
關鍵詞:小學英語;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76-01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強調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因此,教師應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體驗式學習對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用身邊資源創設體驗式情境
小學生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相對較短,教師要利用實物或模型、圖片、簡筆畫等輔助教學,使學生清晰地感知和理解語言的意義。用身邊直觀的東西來創設情境,避免母語的干擾,這有利于建立英語思維的習慣。
利用圖片、實物展示情境。教師可利用生動、形象、逼真的圖片把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還可用連環畫的形式把長段課文分解成一個個易懂的片斷,降低課文的難點,突出語言的重點。圖片和實物的展示建立了新舊知識的聯系,并且從心理上拉近了學生與學習材料之間的距離。一旦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的“陌生感”消除了,他們就能在老師和同學“眾目睽睽”之下大膽參與課堂活動。
例如在教水果這一課時,學習課本上的lemon,apple,pear,peach,orange和Banana,我從網上下載了大量精美的水果圖片,讓學生看了浮想聯翩。當看到真實的水果時,他們更是垂涎欲滴。
二、在探究中體驗學習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引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探究思維,讓學生在情境中親身體驗、自主感悟、構建和運用語言知識,從而主動獲得知識和信息,應用知識或信息去解決問題,使他們感受體驗語言學習的樂趣和語言本身的價值。
1、朗讀感悟。在語音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呈現一組或者幾組含有相同音素的字母和單詞,讓學生分小組朗讀,體驗感悟,然后以小組為單位,總結出該字母或單詞中所含有的共同音素。
2、觀察比較。例如,學生通過觀察all、ball、wall、call、small后,發現它們都含有-all這個字母組合,探究和發現這些構詞法的規律有助于學生記憶單詞。
3、分類比較。比如,在教授英語可數名詞的單復數時,教師可以先介紹以下詞組:a book、an apple、one pen、a box、two pears、three boys、many students、some boxes。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將它們歸類,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歸納出以下結論。
三、用音樂創設體驗的情境
教學中融音樂與英語語篇教學為一體,能幫助學生理解對話,表現情境內容,創設有聲語言環境,使學生自然投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既避免了枯燥重復的操練,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語音語調,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體現了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的新教學理念。
例如,在教學英語5B Unit 8 A部分的課文時,筆者借用了本單元的H部分的歌曲“We Know”創設體驗的情境:
A dragonfly flies high, flies high.
A firefly glows at night, glows at night.
A grasshopper jumps high, jumps high.
And a butterfly likes flowers and flowers.
學生在反復唱這首歌的時候,不僅熟悉了課文部分的重要單詞和詞組,也對接下來要學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四、在表演中引導體驗生成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應用語言。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生動的活動情境、開放性的活動內容,給學生肢體與情感的釋放,通過讓學生親身的實踐與表演,將學生既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新知識和新技能進行合理穿插融合,引導學生自主體驗,并在此過程中牢固掌握大量語言信息,通過對知識的運用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成功地生成體驗過程,達到體驗教學的目的。例如,在學習PEP 五上What can you do?這一單元時,筆者就為學生設計了才藝展示的活動,鼓勵學生介紹自己,并將自己的特長展示出來。大多數孩子都能大大方方的說出:Hello,everyone. My name is…Im…I can…等話語。有的還真的帶來了二胡、古箏等樂器為大家表演。學生們毫無拘束,玩得開心極了。表演完了以后學生都稱意猶未盡,希望老師多進行這樣的活動。在學習動物的時候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或動作,再配上頭飾,學生必定會喜歡,耗時也不會太大,但這樣的體驗給予學生的影響卻是深遠的,記憶也必定是深刻的。
五、在生活中營造體驗氛圍
人類的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英語教學的實質就是通過交流活動使學生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也可以將生活中的某一典型場景通過教師的現場操作及語言描繪展現在課堂上。這樣一來,通過教師積極、飽滿的情緒,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極具情感色彩的英語體驗氛圍,感染每一個學生。
在教學三年級的色彩一課時,筆者利用生活中最常見的色彩的三原色進行教學,通過色彩的混搭讓學生感受色彩神奇的同時學習了關于色彩的單詞。如:在講授色彩單詞過程中,用兩杯不同色的墨水混合后得到新的顏色。eg:(yellow)+(blue)=(green),教師指著黃色的一瓶說問學生what colouris it?同樣方法問藍色那瓶,然后變“魔術”,提醒大家仔細觀察,兩種顏色倒在一起就變成了綠色green。將學習英語與體驗了生活結合起來。
在教學四下“時間”一課時,上課后筆者先展示了本節課需要掌握的單詞和句型,通過15 分鐘的鞏固操練后,筆者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一張自己喜歡的作息表。學生設計好后讓他們進行組內交流,通過這種交流,他們輕松鞏固了本課所學的英語單詞。
小學英語課堂體驗式教學倡導優化教學手段,調節師生關系,力圖以盡可能少的時間投入和精力消耗,讓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英語知識與實踐經驗,以提高英語課堂教學實效。小學英語課堂體驗式教學的實施,不但力求完成培養學生語言技能和良好的英語學習態度目標,更要實現發展學生主體性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