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仕隆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280-02
何為云教育課堂?云教育課堂是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網絡資源和新課程改革相結合的新模式。平板則是老師與學生溝通的最靈活的,最有效的橋梁。平板具有高效、全面、直觀、反饋快、易儲存等優點,因此我校正在小范圍內實踐平板教學,目前已取得顯著成績。以下是筆者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平板一年多的的心得體會。
平板的優勢:
1、備課優勢,平板可以將課本知識和課堂活動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我們可以在網上收集大量的資料和信息并結合相關的課程,利用平板,把這些資料和信息變成生動、形象、交互性的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從而使課堂變得更加有效性和趣味性。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很多老師都碰到過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有些課文知識或情境很難用語言來表達,就是勉強表達出來了,學生也感到很難理解,在這點上,平板是個一個很好的平臺。如在解釋單詞時,可以運用網絡資源,用圖畫或動作表現出來,學生學習起來既簡單又直觀。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平板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形成學習動機,可以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交互式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探索。中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注意力時間短,自制力較差。大腦易出現階段性疲勞。如果將他們的學習當作單調的教師講、學生聽的過程,將會使他們的興趣蕩然無存,課堂上表現為無精打采,注意力分散。平板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一個圖文聲像并茂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避免厭學現象的出現。例如單詞的學習:傳統的單詞記憶枯燥乏味,但平板的使用就完全改觀這一特點,如有虎口拔牙,水滴石穿,叢林誘惑等游戲,這些極具誘惑和挑戰的游戲吸引他們,使他們越戰越勇,積極性特高。
3、平板的高效、全面、直觀、反饋快、易儲存等特點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
利用平板進行課前預習,掃除學習中的單詞障礙。通過電子書包中的動畫或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單詞短語,利用課前預習試題及時檢測,利用交互式功能立刻打分并評價。課堂教學中利用平板圖文聲像并茂的交互式學習環境,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利用平板的課后反饋提高,可以及時評價自己的得失。諾亞舟平板還有錯題本,凡是學生犯過的錯題都會自動儲存在自己的錯題本里,任何時候都可以以新的題出現,這大大的節約了學生自己歸納錯題的時間,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
4、有利于學生口語、聽力和閱讀水平的提高
使用平板模擬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有說英語的沖動,積極參與討論或對話表演,或人機交互或生生交互。利用電子書包中的英文短片或原聲電影或聽力音視頻可以提高學生的聽力,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英語文化底蘊和內涵。 英語不同于母語學習,我們的學生學習英語絕大部分在課堂上進行并獲取新知。由于缺乏真正自然的語言交際環境,學生學習記住的是一些單詞和語法規則,而在真實情境中就說不出來,課堂學習和生活口語交際嚴重脫節,難以掌握正確的發音和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平板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彌補這個不足。通過下載或平板電子書包自帶的一些純正的語音材料,使學生能夠接觸到最地道的英語發音,同時學生也可以很便捷地矯正自己的錯誤發音。通過平板中電子書包中閱讀的交互性可訓練學生閱讀技能,擴大詞匯,極大的提高了學生閱讀興趣。
5、有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
利用平板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操作能力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些能力的提高,最終歸結為思維品質的提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有利于強化學生思維訓練,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優化。
平板自身具有一定的劣勢
1、利用平板學生可以玩游戲,qq聊天或看自己喜歡的電視劇。稍有不稱,學生就會走向歧途。因此必須依靠教師的正確引導,平板的規范管理和使用,從而充分發揮平板的優勢。
2、平板自身資源較少,需要教師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增加完善其資源庫。及時給學生發送一些與學習相關的音視頻及相關練習。
“云教育”環境下,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與教育的結合,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實現了空前的優化,教育水平、教育手段都在不斷地提高。對教師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為了實現真正的云教育,充分發揮平板的優勢,就要求老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養,注重教師教研能力的培養。
把互聯網同教材、學生相結合,教師要由實踐者轉變為研究者,要從單純的課程執行者向課程研制者的角色轉變。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會學生獲取“信息知識”的本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以互聯網為平臺,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要把互聯網同教材、學生相結合,就是要研究教材、研究教學過程和方法,研究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平板開展各種教學活動,如何優化課堂模式,達成高效課堂,使課堂真正成為互動的民主的課堂、開放的課堂和具有活力的課堂。在“云教育”環境下,網絡協同教研是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分享教育教學資源、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改進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形式。
2、注重教師之間的相互協作
網絡資源豐富而雜亂,什么樣的資源適合學生呢?老師每一次備課都要在茫茫的網絡中去搜尋嗎?這樣既費時又費力,收效還小。在“云教育”環境下,教師需要集體備課,進行分工合作,最后掛在指定的網絡空間里供大家共享。這種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形成的教研文化,實現了教師自主性與集體性的有機結合,個人智慧與集體智慧得到集中體現。這樣的合作發揮了教師個人的專長,實現了教師的共同成長。
3、教師要由課程實施者轉變為課程開發者
在傳統的課程體系中,教師僅僅是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而新課程將教材、學生、網絡資源作為文本新課程所提出的課程開發理念就是要根據自己所面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依據自己對課程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風格等,對課程進行的第二次開發,開發的結果是自己的教學設計或者說教案。 換句話說,教師的每一次備課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教學設計的過程。新課程對教師課程開發的要求:(1)要將課程開發看作實施課程的前提條件,沒有課程開發,相關理念就難以體現;(2)要求教師經常性實施課程開發,沒有課程開發就難以勝任有效的教學;(3)要求教師把課程開發當作自覺性行為,有意識地將自己當作開發的主體。
參考文獻:
[1] 尹合棟.基于教育云的數字化校園系統建設[J],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11):28-3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劉延東國務委員在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2012-9-5.
[3] 張德成,電子書包對“教、學、做”的影響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3),20-23.
[4] 金 陵,大數據與信息化教學變革[J],中國電化教育,2013,(1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