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冠芳
摘 要:初中數學相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較為無聊、枯燥、乏味。而數學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主要途徑。因此,課堂對于學生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課堂的教學質量也就嚴重影響著孩子的未來。初中教學課程教學如何才能做到優質教育?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程 高效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06-02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應試教育中,數學教學較其他學科弊端更為明顯。究其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分析。
1、教師
(1)備課不充分,照本宣科。對新教師和老教師有不同的解讀。新入職的老師認為初中的知識對于他來說,是易如反掌的事,備課與否,對于課堂教學不會有多大影響,或是簡單粗略的瀏覽教學參考,而沒有深入的研究課程設計中設置各個環節的出發點以及能達到的效果。因此,導致課堂上的時間安排不合理,自己的思路不清晰,邏輯不嚴謹。而對于部分老教師而言,自認為已經熟練掌握知識要點,所以沿用自己多年的教學設計,不加改進,對新的課程標準理解不透徹,這些都會影響高效課堂的質量。
(2)教學方式單一,無創新。對于枯燥的數學知識,教師不能將自身對知識的理解與實際生活變通相聯系,而是簡單的復述,或是遵循前輩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式粗糙,課堂引入各環節生硬,教學循規蹈矩,沒有任何創新,致使學生不懂變通,不能學以致用,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3)未能給與不同學生不同的情感關注。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上都各有差異,有的教師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課程規劃,造成有的學生學習困難,而有的學生吃不飽。
2、學生
初中生,雖不再像小學生那么懵懂、貪玩好耍,但是他們并未完全脫離孩子貪玩的天性。因此,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自制力不強,好奇心強,逆反心理強。沒有嘗到數學對自己的好處,自然無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3、家長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往往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現在社會,社會節奏加快,父母的壓力比較大,因此,往往對孩子的關心也只限于物質方面的給予,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便有所忽略。對于自己的孩子的學習,父母關心的也就是成績,往往忽視了在學習過程中的關心和幫助。
二、實現數學高效教學的方法
1、讓學生正確認識數學的價值
當今社會是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人要想在這個社會有所建樹,必須掌握充足的科學技術知識。如今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需要用到信息化、科技化的電子產品,要想操作這些高科技設備,必須具備一定的數學知識。
老師在教學中應該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已經滲透于社會各個領域中,初中數學知識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基本知識技能了。
只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已經認識到掌握數學知識必要性,學生才會刻苦努力學習并保持持久的動力。
2、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才能讓學生自主的去了解學習他。
有很多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都是覺得數學知識像大道理般抽象難懂,初中知識在生活中一般都很難運用得到,因此,覺得初中數學無用,從而也無法對它產生興趣。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認識到學生的這種心理。先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然后慢慢培養學生的興趣。
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前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把握好教學中的難易程度,45分鐘的課堂教學節奏。讓課堂教學中形成良好互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營造一生數學環境,將一些數學知識引入日常生活之中。讓學生們認識到其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用到數學知識的,比如三角形穩定性的應用,勾股定理的應用,函數的應用等等。從而讓學生慢慢拋開初中數學無用的偏見。
其次,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把握好教學的難度,難度要在學生能夠接受的范圍內逐步增加,讓學生們認識到數學也不是想象中的高山那樣高不可攀,從而樹立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最后,教師應該豐富教學方法和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將整個班級分鐘幾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混雜成績好的和差的,讓小組內相互幫助,各小組之間競爭。每個孩子都有爭強好勝之心,老師只要調控適當,就可以讓學生們的這種心理,應用在數學教學之中。從而引導學生動手參與,鼓勵學生積極探討,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比如嘗試動手操作,讓其自己感受其中的奧秘,或是體驗數學美感,如“黃金分割”、平面幾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內分中線為2:1等,讓學生在數學與美術創作中產生共鳴。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實踐中了解到,好多學生因為討厭或是懼怕教師,從而失去了對此學科的學習興趣。
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融洽,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扮演多重角色,導演、編劇、演員,也可以是學生的朋友,與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從心底里接受喜歡自己,接受數學學習。
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創設輕松愉悅的課堂求知氛圍,培養學生求知欲。
4、結合教學目的優化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教師也應配合使用各類資源。一是提高趣味性,而是更加直觀的讓學生理解知識,比如“勾股定理”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影像來播放相關的影片,利用教具直觀感受。
5、培養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老師的教學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有時適當的點撥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并且好動、好表現。因此,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適時創造機會和條件,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引導他們自主研究學習。讓他們在學習中形成這樣一個積極學習,主動思考,并且將自己的想法及時的運用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去。讓他們養成這樣一種“學習—思考—實踐”的良好學習習慣,必將在以后的學習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培養數學知識的興趣,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改變,這樣便能實現高效課堂,智慧教育。
參考文獻:
[1] 徐 濤,戚耀輝,淺談如何有效實現初中數學課的優質教育[A].課程教育研究,
[2 新課程理念下重構有效數學課堂的探索與嘗試[A].江蘇省教育學會
[3] 陳 林,如何提高初中數學課堂的效益[J].數理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