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黎黎
摘 要:學習美術課程新標準,如何提高兒童畫教學質量?筆者認為兒童畫教學應該從觀察、構思、技法、評價四大環節實施一定的策略,以使兒童畫教學在新課程實踐中沿著正確的軌道不斷創新。
關鍵詞:兒童畫;有效教學;觀察;構思;技法;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64-01
早期的繪畫訓練是發展兒童個性特長的一條重要途徑,對兒童眼、腦、手的協調能力的培養,對其智力的開發等都是大有裨益的。這也正是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孩子的美術教育的重要之原因。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兒童畫有效教學。
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觀察
兒童習慣畫記住的形象,常常認為擺在面前的實物,與自己畫畫無關,不認真觀察,只畫記住的概念形象。通過觀察就可以幫助兒童克服造型的概念化,每一事物都有其獨特的特征,區別于其它事物的色、形、質。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來觀察,學生會發現同一物體各部分比例不同;通過觀察比較,學生會發現兩個或幾個物體之間有著相同點和更多的不同點,呈現出其特有的特征。如:長頸鹿的主要特征是頸長和網狀斑紋;螳螂是昆蟲,有著與其它昆蟲共有的特征:一對觸角、兩對翅、三對足。同時,有著區別于其它昆蟲的最大特征:頭呈三角形、前足似大刀等。
二、抓住事物的美點觀察
視覺總有一定的選擇性,我總指導學生觀察時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最美的一個點。如:金魚在水中游動的姿態美;高樓林立、車水馬龍、都市繁華的美;兩個小朋友合撐一把傘互相幫助,人情的美;田間勞作的農民,勤勞的美;作品中布局疏密的美;色彩對比強烈的美、協調的美;形象粗獷的美、細膩的美……
三、遵循觀察規律,養成有意觀察的習慣
觀察遵循一定的規律,從整體到局部到整體的觀察、從近至遠的觀察、由外往里的觀察等,要有比較地觀察,思考地觀察,并時時有這樣的觀察習慣。有了觀察,學生就會發現一棵樹歷經四季呈現出不同的美感:春季,嫩芽初吐;夏季,郁郁蔥蔥;秋季,黃葉滿地;冬季,金果掛枝。有了觀察,學生就會發現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污染的小河,成堆的垃圾,貧困的伙伴……于是就進發出許多美好的愿望。有了觀察就會有發現,有了發現就會有想象。敏銳的觀察力,良好的觀察習慣,豐富的觀察體驗,為“想象”收集所有的信息,也為“想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創設故事懸念,選擇主題
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是兒童的天性。我在低年級兒童畫教學中,將同學們喜聞樂見的故事經過重新改編,變成了全新的課題。如講述《貓和老鼠》一課:貓和老鼠先是一對好朋友,在玉黃大帝挑選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時,因為比賽那天,老鼠忘了喊貓起床,貓錯過了比賽機會,所以沒選上十二生肖。貓打那以后見了老鼠就咬。同學們,如果貓和老鼠再次成為好朋友,又該發生哪些故事呢?有的同學說貓喜歡吃魚,貓過生日那天,老鼠送一條大大的魚給貓解饞。有的同學說貓是歌星,老鼠給貓獻花等等。如講述《漁夫和魔瓶》一課時,讓同學們猜猜漁夫打撈上來的魔瓶是個什么樣子。同學們設計出來的花瓶也是百花齊放。這種在故事中構思主題,使學生想象的閘門一下子打開,大大激活了學生的創作源泉。
五、以線入手,學會黑白線描畫
人類最早的繪畫形式就是線描畫。線條造型是美術表現能力中最原始、最基本的表現手法。中國繪畫的特點是強調用線造型,而外國繪畫的特點強調是用體來造型。我國國畫中的工筆畫就是用線來表現對象。我吸收我國古代繪畫中運用線條的優勢,開展了黑白裝飾畫和黑白線描寫生畫。黑白線描裝飾畫就是將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螺旋紋、彈簧紋、波浪紋、麻花紋等各種線形花紋填充到對象中,最后處理好黑、白、灰的效果,就形成了裝飾味較強的新的畫種。黑白線描寫生畫,主要強調以線造型的表現方法,學生不用考慮明暗、色彩關系。如可以用慢寫的形式畫交通工具、古建筑、動物、人物等。這種寫生大大訓練了學生駕馭線條的能力。
六、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勢,提升主題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兒童畫教學已漸漸成為現代化教育的發展趨勢。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兒童畫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能夠以交互的方式,集圖形、圖像、文字、動畫、視頻、聲音于一體,經過計算機處理后再生動地表現出來,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它具有視聽結合、動靜相宜、感染力強等特點,能夠將往日呆板的兒童畫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教學《恐龍世界》一課時,如何讓學生感受幾億年前的恐龍世界,傳統教學中口述、看掛圖是無法滿足兒童欲望的,而多媒體技術中可以將恐龍的龐然大物、叫聲怒吼、生活在熱帶原始森林里等特點活生生地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到無比震憾,最后創作出來的恐龍姿態萬千、栩栩如生。
七、鞏固學習興趣、體驗成功愉悅
要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教師應該營造一種開放的、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體驗到相互信任和信心,計劃和組織教學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要。教師要主動走近學生,因為當教師向學生靠得越近,溝通就變得越為互動,也就有越多學生跟著教師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目光交流、聲音的變化、身體的移動等。
要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教師還應改注重鼓勵和評價。例如對于學生回答的鼓勵和表揚,作業的講解評價等。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幫助學生整理作品集、展示學生作品等也是鼓勵、表揚的有效方法。美術學科也應該有測試,包括美術知識和實踐操作兩方面,測試的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小組競答、書面測試、主題繪畫等。
總之,教師能夠影響學生的認知行為和情感行為,因此關鍵點便落在了“有效”兩字上。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我會努力研究課堂行為和方法、重視課堂中的師生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