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雯
摘 要:人格教育是德育教育之核心,語文學科的特點為開展人格教育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本文探討語文教師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希望能為中學語文教學人格教育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關鍵詞:語文;人格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75-01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的特點,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同時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使其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如何才能在教學實踐中巧妙地滲透人格教育,塑造學生健康高尚的人格呢?下面談談我的拙見:
一、提高教師修養,充分施展教師的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人獨有的一種氣質和素養,它可以感染和影響他人。一位專業知識扎實、教學技能高超、治學嚴謹的語文教師;一位為人師表、博學多才、風趣幽默、睿智機敏的語文教師;一位具有頑強的意志、開拓進取的創新能力、自信樂觀的進取心、寬以待人的包容心等健康的心理品質的語文教師;一位正直善良,具有以人為本、終身學習等先進教育理念的語文教師,無不贏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無不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的人格進行潛移默化影響,讓他們猶如沐浴在陽光雨露中,達到春風化雨的目的。因此,語文教師應加強自身修煉,健全高尚人格,提升人格魅力,這是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前提。
二、從教材中挖掘人格教育的素材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都是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的文章,尤其是詩詞文,不但是漢語言文學的典范和精華,更閃耀著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積極的人生觀、正確價值觀等光輝,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掘其潛在的德育因素,滲透人格教育。如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表現出作者雖仕途坎坷、屢遭貶謫,但仍豁達自信,奮發進取,執著追求理想的頑強意志力,以及他們對人生前途的樂觀豪邁氣概和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堅忍不拔的意志。在詩詞教學中若能扣住這些強大的精神力量因素,對于塑造并激勵學生的意志品格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再如《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給巴特勒上尉的信》中,作為法國著名作家的雨果并沒有為英法聯軍劫掠并焚燒圓明園唱贊歌,而是運用反語,辛辣的諷刺了英法聯軍的強盜行徑,強烈的控訴了英法聯軍毀滅世界奇跡圓明園的滔天罪行,表達了對中國人民的深切同情,對人類文明成果被毀滅的無限惋惜。雨果正直勇敢、仗義執言、無私無畏的高尚人格以及沒有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的博大胸襟,感染并教育著每一位學生,讓其領悟到做人的道理,從而培養他們健康高尚的人格。教材中還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篇章,有慷慨激昂、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如《我愛這土地》《最后一課》《過零丁洋》等,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人文因素,使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我國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和洗禮,凈化他們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努力使他們成為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三、營造民主平等的人格教育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主陣地,也是人格教育的主渠道。營造民主平等、融洽和諧、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其樂于表達自己獨特的理解、感悟及與小組成員合作交流的成果,敢于大膽質疑,標新立異,這既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又有利于學生在創造新知方面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特個性,為形成良好人格奠基。
四、借助語文活動進行人格教育
首先,可充分利用內容豐富、形式形式多樣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或語文活動課,豐厚學生知識,提高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內在潛能。初中語文教材每冊中都精心設計了主題各異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有關于黃河的、人間真情的、戰爭的、名人故事的、追星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收集、整理資料的基礎上,通過采訪、比賽、搶答、討論、辯論、演講等活動,使其在相互協作中、在激烈爭辯中,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感受美丑;讓學生在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在講述名人故事中,啟迪學生見賢思齊……從而豐富學生情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其次,通過讀寫活動進行人格教育。語文教師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閱讀、觀看與教學相關的書籍、電影,在閱讀名著作中,與先賢圣人進行思想上的碰撞、交流,情感上產生共鳴,讓圣賢和哲人的思想、心靈世界去啟迪他們的心智,進而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行為。在閱讀書籍和觀賞影視作品后,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對其發表評論,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也可以使學生通過分析鑒賞藝術作品,增強自己的見解,培養審美情趣,提升人格魅力。
第三,通過競賽活動進行人格教育。教師要多組織學生參加朗誦、演講、征文、表演課本劇等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學會展示自我,從中獲得自信和樂趣,并且讓他們在經歷成功與挫敗中磨礪堅韌、頑強的意志。
第四,語文教師也可協助班主任組織學生編創班規、班徽、墻報等,讓學生充分關注社會,關心集體,關心同學,積極思考,開闊眼界,增強責任意識,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總之,人格教育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師在語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究人格教育的方法,巧妙地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使學生逐步成長為具有高尚人格、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明娟,論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J],廣西教育,2012年09期
[2] 張國徽,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完美人格,[J],課程教育研究,2013年18期
[3] 陶建成,語文教學應注重人格塑造,[J];吉林教育,2013年19期
[4] 王 磊;人文素質教育視點,[J],陜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