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摘 要:數學應用題在小學階段占有重要地位,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很多學生對如何解應用題常感到很茫然,無從入手。解應用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教無定法,但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解答應用題才是最好的方法。那么,小學應用題教學現狀有哪些?又有哪些解決策略呢?
關鍵詞:小學;應用題;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376-01
目前,小學數學應用題大多還是采用先講例題,后做習題的形式,訓練也是學生先做題,之后教師再講,缺乏方法的特別性和策略,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應用題的學習失去了信心。而老師為了提高成績,經常采用題海戰術。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應用題教學的不理想性體現在學生對應用題方法掌握的單一性,覺得問題解決出來就萬事大吉,這樣長此以往,縮小孩子的思維,體會不到學習應用題的樂趣。這樣就導致高年級的學生,千篇一律的問題呈現形式,缺乏靈活性。結構封閉,缺乏開放性,不給提供創新的機會,無法使學生形成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應用題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環境中選擇和運用恰當的學習方法是有效的途徑之一。為此,我制定了以下幾條有效的應用題教學策略。
一、把教學應用題簡單化
應用題教學的簡單化,就是將較長的應用題,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經驗及語文功底,對知識進行簡單處理,變應用題為簡單的文字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小華有20本書,小明有的書是他的3倍還少5本,求小明有書多少本?
講解時,首先讓學生認真讀題,體會到是小華的3倍還少5本是什么含義,找到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實際就是求比20的3倍還少5本是多少,這樣理解這道題就簡單多了。
再如:在一邊長為4cm的正方形中畫一個面積最大的圓,圓的面積是多少?減去這個最大的圓,剩下部分的面積是多少?首先讓學生明確,正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圓,實際上這個圓的直徑就是正方形的邊長,圓的半徑是2cm,這樣算圓的面積就非常簡單。
這種轉化的思想剛開始比較困難,不但需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積累,理解,還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功底,對中低段學生比較適用。
二、應用題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
以前傳統的應用題教學中,呈現方式比較單一,大多為文字敘述的結構也比較簡單,總是若干個條件加上一個問題,所有的條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問題。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課標》中則明確指出:“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的學習需要?!痹诮虒W中,教師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內容呈現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將“純文字化”的表達模式有機地與表格、情境圖、數據單等有效地結合起來,廣泛地采用于教學之中。
例如:雞兔同籠,有9個頭,26條腿,雞兔各有幾只?解決雞兔同籠問題,最易于理解的就是利用表格進行試數。可以先從中間數開始,按照得數大小,選擇上下試數。
再如:在教學求平均數的應用題的時候后,我們可以盡量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表或數據,讓學生結合表格來研究。如某城市氣溫變化情況,某班級學生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等等。再例如“小青買了兩個毽子,三個跳繩,共用了十元錢。其中已知了一個毽子是兩元錢,問一個跳繩是多少錢?”這種應用題呈現方式比較單一,大多為文字敘述的結構也比較簡單,總是若干個條件加上一個問題,學生的心里就會產生厭煩。而對于同樣一道例題,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現,如圖文應用題。這樣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應用題變成了活潑生動,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三、應用題應注意數形結合
數形結合,是解決應用題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形式是多樣的。小學用的最多的,最廣泛的是線段圖,它貫穿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全過程,通過線段圖,我們可以將較為復雜的數量關系淺顯地表現出來,達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例如:有甲、乙兩人騎自行車分別從A、B兩地相向出發,兩人在途中距B地30公里處第一次相遇,然后兩人繼續前行,甲、乙到達B、A兩地后都立即返回,兩車在途中距A地20公里處第二次相遇,求A、B地間的距離。
從圖中可清晰看出,甲乙兩人同時出發,相向而行,他們第一次相遇時,距B地30公里,說明此時他們共行了A、B兩地的1個全程,乙行了30公里;兩人從出發到再次相遇時,距A地20公里,說明他們共行了3個A、B兩地的全程,此時乙應行了30*3=90公里,從圖中又可以看出乙實際行了一個全程多20公里,所以A、B兩地間的距離是:90-20=70(公里)
簡單的一個線段圖,就巧妙找到了隱藏其中的條件。由此看來,應用題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實現了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補。
四、應用題教學評價的全面化
現在社會出現這樣一種怪現象:不少學生應用題的分數很高,但是,實際上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不是很強。有的時候,學生一旦遇到新的問題,變束手無策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應用題教學評價應努力實現評價考核多元化。新課程改革為應用題的教學指明了方,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問題解決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
解應用題的方法多種多樣,教無定法,但如何教會學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偠灾?,新課程改革為應用題的教學指明了方,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把問題解決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題策略的機會,那么學生便能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時候,他們便會成長為自信而成功的問題解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