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斌
摘 要:新課改的推行不僅要求調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合作性,同時對老師自身的素質能力及教學方法要求更高,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是新課改下與歷史學科自身特點有機地結合是貫徹落實課改理念的重要工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會更大地還原歷史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是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關鍵的切入點。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中歷史教學;有效性
《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信息化建設方案》中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技術手段和有效的學習工具。同時《甘肅省普通高中歷史新課程實施指導意見》中指出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歷史教學提供了更為方便快捷和豐富的信息來源。充分利用各種與歷史學習有關的多媒體歷史課件、收集豐富的網上資源,制作歷史課件,展示歷史資料,制作多媒體教學軟件,開發歷史網頁和進行遠程教學等,能夠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可以看出伴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對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已成為歷史教學的重要手段。
通過對我校高一至高三學生的抽樣調查可以看到,90%的學生對歷史課應用多媒體技術較有興趣,說明了學生比較認可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但同時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如40%的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對學習效率的提高不大,30%的學生認為多媒體課件教學與老師的互動和情感交流更少,多媒體教學形式單一,僅僅局限在PPT的制作方面,對其他技術的應用少之又少,另外,教師的多媒體技術也是良莠不齊,對多媒體技術在歷史課堂的認識不到位,只是機械地將“滿堂灌”變為了“電灌”,對不同年級不同班級(文理科班)的歷史教學缺乏客觀的認識,沒有發揮多媒體應有的作用。如何恰到好處地用好多媒體技術,是歷史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平衡多媒體教學中的“人”與“機”,“人”與“人”的有機結合
過去在課堂上那種單一的接受性的教學,基本的對象是老師和學生,基本不存在“人”與“機”之間的關系,教師的精力集中在學生身上,學生面對的只是老師,而利用多媒體技術,借助信息化平臺,嘗試“人”與“機”的有效結合,不僅對歷史教師的備課、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新的要求,同時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挑戰,怎樣做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能夠使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受影響,怎樣適應新的教學節奏,都是我們面臨的新問題。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識到要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對教學內容整合應有針對性,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應求真務實,不搞花架子,內容不要繁雜。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與教學內容協調一致,不能使其流于形式,一閃而過。同時要克服多媒體教學中的弊端,如教師僅僅局限在講臺上,基本不會到教室中走動,同時師生更多的注意力也放到多媒體幻燈片上,教師缺乏對學情的關注,學生來不及做筆記,這就要求教師應當把多媒體技術當作實現有效教學的工具,而不能使老師淪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應該精而不在多,更關注學生,講解內容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消化、記錄的時間。
改變多媒體教學認識的誤區,把簡單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機械應用,幻燈片從頭閃到尾,那只是把“滿堂灌”變為了“電灌”而已,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沒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我們應當倡導一種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交流互動的溝通中理解、創造知識、方法的新理念。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以個性化的資源為基礎,以教師的講授為引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建立研究性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人”與“機”,“人”與“人”的有機結合。
二、多媒體教學應充分考慮學生和班級的實際情況
在高一歷史教學中應側重提高學生的興趣,形式可以多樣,與歷史學科特點有機結合,最大限度地利用原始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音視頻資料,創設歷史情境,客觀地反映歷史,感悟歷史,最大限度地使學生愛上歷史課,轉變學生把歷史當“副科”的尷尬境地。高二文科班在歷史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當側重基礎知識的深化拓展,呈現原始的歷史文字資料,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為高三做好鋪墊。高三文科班教學應當側重知識框架的構建,充分利用多媒體自身的特點清晰地勾勒出框架,同時要加大典型例題的分析,在課堂教學中講練結合,提升能力。最大的忌諱就是把一種理解認識用于所有班級的教學,千篇一律。
三、倡導開放的多元性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師多媒體技術水平
在學校的多媒體技術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許多老教師技術較為薄弱,應用比較生硬。同時歷史課堂多媒體課件應用最多的類型是Powerpoint,而互動性、開放性較強的Authorware課件、Flash課件、Frontpage\Dreamweaver等網頁型課件應用得非常少。課件形式單一,這樣不易在實際操作中適時調整,使教學的機動性和生成性大大降低,影響了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因此,應當加強教師多媒體技術培訓學習,除了教師的自主學習之外,學校層面也應當適時地組織多媒體技術的培訓,不斷地提高教師的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歷史課程能否以資源為中心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是高中歷史教育信息化實施的關鍵,也是落實新課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1]彭立.計算機輔助教學[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08.
[2]吳忠銳.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歷史教學問題,1996(3).
[3]張少莉.計算機輔教手段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一例[J].福建教學與研究,1999(4).
[4]成勤駿.試論多媒體歷史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J].歷史教學研究(通訊):上半年刊,200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