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穎玉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結合相關改革要求多年的教學實踐,從多方面就自主學習的意義和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能為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目標;自主學習
一、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是與傳統的接受學習相對應的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顧名思義,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義
1.當前教學改革的需求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都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的權威高于一切。教學都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大多數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知識點。這樣的教學方式,效率低下,師生負擔巨大。因此,在新一輪《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由此可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的需求。
2.新時代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進入21世紀,企業和社會更加重視人才的學習能力的高低,自主學習能力是新時代人才的必備條件。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科學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科技成果轉化周期也越來越短。不能保持學習和進步的企業和個人,就很容易被淘汰。僅僅依靠在校期間的學習積累,滿足不了社會對現代人才的需求。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積極響應時代號召、自身發展的需求。
三、自主學習不是盲目地放任學生自己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一定的策略
1.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首要條件。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靈活運用多種教法,向學生展現化學獨特的魅力,以此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相比其他學科,化學更具有獨特的趣味性。各種各樣的化學反應,產生的聲光物質變化,都能給學生的感官帶來新鮮的刺激。如,在鈉和水的化學反應實驗中,當鈉在水面上游來游去的時候,學生都會好奇是什么在推動它前進;當看到鋁熱反應中紅熱的鐵水流下來時,學生也會感到神奇。當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之后,就會主動地進行相關的探究與學習。
2.目標導向
自主學習不是盲目學習,要以學習目標為導向。學習目標是學習之前確立的預期結果,目標的設置本身就是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恰當的目標設置,對自主學習有著重要意義。
(1)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在自主學習之前,通過目標的設置,以目標為導向,時刻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標的完成過程中,從而避免受其他無關活動的影響,保證自主學習的質量。
(2)具有一定的調節功能。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能根據達到目標的過程及時作出調整。如果不能按時完成目標,學生通過回顧找出原因,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或者學習時間的分配,或者嘗試用其他方法達到目標等,如果能順利完成目標,則可以對自己提更高的要求。
(3)具有一定的促進功能。在沒有限制的學習條件下,沒有目標的學習很容易受到干擾。學習進展與學習目標的差距會促使學生不斷實現目標而努力。所以,恰當的目標設置,能維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3.加強基礎學習,循序漸進
由于受初中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影響,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普遍較差,即使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在基礎扎實的條件下,循序漸進地開展自主學習。最開始可以通過創設情境的手法,教師從表格、數據、實驗等入手,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學習,然后得出結論,讓學生逐漸掌握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如在摩爾氣體的體積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列出相關數據,讓學生自己分析對比,從而得出任何1 mol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都約為22.4 L的這一結論。
4.教師角色轉變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并非和教師完全沒有關系。教師應該從傳統的施教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支撐者、推動者。教師要完善學生的學習計劃,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給予指引,在學習內容上提供幫助和建議,在精神上要給予鼓勵,而不是幫助確立目標或者方法,強制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教師也要適當地加以監督和管理,不能放任自如,避免學生養成散漫的學習習慣,對于在自主學習中存在的不良現象要加以制止和引導。
總的來說,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就要切實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以正確的學習方法為指引,適當監督,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保證自主學習的高質量。
參考文獻:
[1]鄒健春.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實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
[2]楊加慶.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自主探究性學習[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3):30.
[3]胡炳初.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下,2011(1):46-47.
[4]雷建金.淺談高中化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15(2):43-4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