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駿馬獎”云南獲獎作家作品暨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研討會在昆明舉行
獲獎作品:納西族作家和曉梅的《呼喊到達的距離》、白族詩人何永飛的《茶馬古道記》和佤族作家伊蒙紅木的《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報告》
9月8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民族宗教委、省文聯共同舉辦的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云南獲獎作家作品暨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研討會在昆明舉行。與會人員圍繞3部獲獎作品,深入研討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繁榮發展云南民族文學事業。
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金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說,云南文學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推出了一批聚焦時代主題、彰顯民族特色,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為一體的優秀作品。要認真總結獲獎作家作品的創作實踐,不斷提高民族文學創作整體水平。
趙金說,全省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正確方向,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圍繞云南“三大戰略定位”,主動投身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火熱實踐之中,創作一批具有中國風格、云南特色、時代精神的精品力作。全省各級宣傳文化部門和文聯、作協組織要按照“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和“云嶺文化名家工程”的部署,加強統籌協調,完善政策措施,營造良好環境,推動云南民族文學事業繁榮發展。
省民族宗教委文化宣傳處處長沙云生介紹,無論從時代氣候、創作土壤,還是各種保障來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都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抓住機遇,乘勢而為,云南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必將大有可為。從創作成就來看,我省少數民族文學事業朝氣蓬勃,結出累累碩果:突出表現在少數民族文學創作人才輩出,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風格多樣,少數民族文學影響日益擴大等方面。

沙云生提出,我省少數民族文學事業未來發展應堅持民族性。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應始終將民族性作為根本屬性和核心屬性,將民族性貫穿于創作思路、創作內容、創作成果甚至是創作理念當中,廣泛取材少數民族的生產生活、經濟人文、歷史現實等各個層面,讓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真正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鋒。應倡導時代性。少數民族文學在尊重文學創作規律、不喪失文化個性的基礎上,既要一脈相承,又要革故鼎新,追求民族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結合,在內涵上賦予時代氣象,在內容上體現時代因子,在形式上增加時代元素,在品位上符合時代需求,不斷書寫和記錄少數民族群眾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深入塑造和展示少數民族群眾“五個認同”“四個自信”的真摯情懷,做到既獨具一格,又別開生面,少數民族文學創作就會生生不息,經久不衰。要追求精品化。精品創作是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的中心環節。這就要求我們少數民族文學創作要精益求精,思想上要有“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感,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三貼近”的創作原則,堅持為人民鼓與呼;藝術上要有“妙手著文章”的審美意象,以符合人民群眾審美需求和標準為創作導向,表述通俗易懂、溢于文辭,形式不拘一格,不囿一態,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制作上要有“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意識和態度,擯棄奢華和過度包裝,追求適度和適宜。真正做到內容和形式深度契合,現實要素和文學元素有機集成,胸懷和創意無縫對接,久久為功,持續努力,讓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精品不斷,如火燎原。
各州(市)委宣傳部、省級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和少數民族作家、文學評論家代表參加會議。省委宣傳部、省民族宗教委、省文聯對3位獲獎作家進行通報表彰。
(本刊綜合)
(責任編輯 劉瑜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