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燕紅
摘要:中小企業如果想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提高自身的運營管理水平,提高財務運營的效率,獲得長遠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內部控制管理,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本文分析了當前中小企業內控管理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四條加強中小企業內控管理的措施,旨在彌補中小企業內控存在的缺陷,提高中小企業內控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內部控制;中小企業;內控缺陷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發展迅速,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成員之一,在增加就業、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刺激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國中小企業在內部控制方面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創新能力、人員素質整體不高和對內部控制的忽視等,使中小企業難以持續發展下去,導致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壽命只有2.5年。所以,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內部控制,不斷完善內控水平,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一、中小企業內部控制的缺陷
(一)管理者沒有樹立實施內部控制的管理意識
中小企業大多是私人經營形式的民營企業,管理的模式比較單一,而且管理層沒有形成系統的管理理念。企業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往往都是管理者一人掌握,管理者的權力過于集中,不利于在中小企業內建立完善的監控機制。和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缺乏系統正規的管理理論教育,自身的知識文化水平也有限,沒有系統的管理思路,管理觀念保守落后,尚未關注到內控對企業發展的重要程度,只看到企業眼前的利益,看不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此外,中小企業的員工數量不多,崗位職責不明確,分工不清楚,這些都是管理者缺乏內部控制觀念導致的結果。中小企業只注重開發市場,推出新產品,獲得既得的利益,而忽略內部控制的建設。在中小企業中,從管理者到基層員工,由于管理者對內控的忽視,導致整個企業自上而下都沒有樹立內部控制的意識,最終導致中小企業如一盤散沙,很難持久的發展下去。
(二)中小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內控監管機制
在我國,中小企業只關注和經濟利益直接相關的活動,很少關注和經濟利益間接相關的活動,所以,很少有企業建立完善的健全的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制。導致中小企業內控監管機制不完善的原因無非有兩種,一是有的企業根本沒有建立內部控制監督管理機制,二是雖然內控監控制度在一些中小企業建立起來了,但是制度的建立不意味著執行有力,內控監督機制不健全,也沒有充分發揮監控機制的作用。即使有的企業建立內部控制監督機制,而在實施的時候往往只關注財務方面的監督,忽視了對其他部門工作的監督,導致中小企業的內控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監督的結果也難以讓人信服。監督體系的缺失導致中小企業監管不力,內控也沒有得到有效的執行。
(三)中小企業沒有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體系
當前市場經濟如雨后春筍之勢發展,各個行業之間、企業之間的競爭如此激烈,相比較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人才和市場都處劣勢,缺乏核心競爭優勢,而且中小企業產業鏈比較短,產品結構單一,在面臨不確定的市場經濟波動時,中小企業容易遭遇破產的風險。內控工作沒有引起管理者的重視,由于自身知識結構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限制,管理信息不透明,經營管理不當,管理者很難預測到潛在的風險,當企業遇到危機時,管理者容易盲目地采取錯誤的決策,使企業面臨更尷尬的境地。企業沒有事先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沒有對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準確的評估,盲目的追求規模擴大只能導致資金鏈的斷裂,使企業停滯不前,最后使企業面臨破產的風險。
二、中小企業加強內控建設的策略
(一)管理者應該樹立內控的管理思想意識
中小企業如果想有效的實施內部控制,首先管理者需要改變傳統的落后的保守的管理理念,意識到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進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只有管理者意識到內控對企業發展的作用,樹立內控觀念,才能促進在企業內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管理者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知識結構水平和管理能力,構建內控制度系統的理論體系,才能著手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中小企業應該盡快改變所有權和經營權集于一人手中的局面,做到兩權分離,建立自上而下的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者不能忽視企業文化的作用,在企業內形成濃厚的企業氛圍。管理者要發揮榜樣的作用,以身作則,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樹立領導的威信,才能更好的管理員工,增強員工的向心力。
(二)建立內部控制的制度基礎
加強中小企業內控機制建設,需要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體系。
第一,改變企業經營權與所有權一體化的局面,真正做到企業的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公司的經理層要發揮好管理的職能,對企業所有的經營業務全權負責,企業的董事在制定重大決策時要從企業的長遠利益出發,同時要設立監事會,監督管理者和董事會的權力,提升內控的效率。
第二,中小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目標在于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流程,而內部控制的核心是對企業財務的控制,所以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是實施內控的首要前提。中小企業要嚴格按照會計法規的要求,結合實際的規章制度,制定企業內部的財務準則,完善財務決策、財務執行、財務監督的流程,明確崗位職責,防范財務徇私舞弊的現象發生。
第三,企業要規范授權審批制度,培養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各崗位的財務人員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在財務流程的實施上要嚴格按照企業的財務制度進行。
第四,建立企業財務預算制度,精確的財務預算可以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防范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經營效率,財務預算要根據企業實際的經營現狀制定,做到財務預算既不超出實際支出,又可以滿足實際支出。
(三)加強中小企業的內控監督制度建設
中小企業建立完善的會計制度以后,要調動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堅守崗位職責,加強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控制工作,才能推動內控工作的順利開展。中小企業建立內控監督制度,內部審計發揮著重大的作用,若想提高內控的有效性,必須加強審計的獨立性。審計部門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設立,賦予審計人員監督的權利,直接領導是企業的董事會。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審計工作應該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審計人員要全面掌握企業的經營業務,掌握審計工作的流程,全面揭示企業財務的薄弱環節。企業的審計工作不局限于事后審計,還應對一些資金數額較大、風險較大的業務進行事前審計,也可以對正在執行的業務進行事中審計。審計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企業利益最大化,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把私自挪用企業資金、貪污腐敗行為扼殺在搖籃里。
中小企業應該加強自我評定,這是中小企業開展內控工作的必然要求。中小企業只有經常對自身進行評估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和缺陷。為了自我評定工作的順利開展,企業要成立負責相關工作的評定小組,定期對企業某一階段的內控工作進行評價和反饋,及時發現內控制度的紕漏,不斷完善內控制度,改進內控工作的流程。
(四)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中小企業若想在變化莫測的市場經濟中獲得長遠的發展,建立合理有效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基本保障。中小企業相比較大型企業,自身規模較小,資金不充裕,周轉速度和融資能力都比較弱,抗風險能力不足,面對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市場經濟,中小企業應該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以便準確反映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通過強化財務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建立財務風險防范系統,預警企業潛在的經營風險和財政風險。企業可通過應用風險評定結果,根據不同等級的風險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同時要落實財務風險責任制度,一旦出現財務風險問題,相關的財務人員要承擔全部責任,采取合理的獎懲制度,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警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的保障,是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砝碼。
中小企業要正視自身內部控制的不足和缺陷,分析導致內控缺陷出現的原因,制定促進內部控制的策略,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率,發揮內部控制的功能。中小企業只有加強內部控制,逐步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培養自己的核心競爭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獲得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房忠剛.中小企業內控視角下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5,32:130-131.
[2]曹建英.解析常見中小企業內控的改進方式[J].現代商業,2014,02:112.
[3]盧瓊. 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的完善幾點建議[J].財會學習,2015,12: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