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鈞
摘要: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是遵循教學規律的要求,精心計劃、組織、協調和監督具體教學活動的實施,以保證形成良好的教學秩序,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實現教學目的,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學管理工作是高等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
關鍵詞:教學管理;人才培養;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9-0112-01
一、現行管理模式
高等學校目前大都實行“三級管理”的管理模式。地方高校工作機制還不完善,辦學經驗不足,與部署、省屬重點大學等差距還很大,學校的管理工作并沒有做到校—院—系三級管理等先進的管理模式。目前學校實行的一般是校—院或系二級管理模式,系、部的教學工作主要由教研室完成。學校的運作效率不高,大量工作主要依靠教研室來完成,對系、部作用意義認識不夠,積極性調動不足。
二、目前地方高校管理工作的現狀
(1)高等學校在一個統一的管理體制下,內部一般存在四種管理工作,即教學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和學生管理工作。目前地方高校的中心任務是教育教學,培養合格的中小學教師, 教學質量是其發展的生命線, 良好有序的教學管理工作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這也是地方高師教學管理體系的主體所在,所以目前學校以教學管理為中心,其他管理工作都為教學服務。
(2)地方高校當前一般都能認真開展教研室的組織建設及制度建設,推動教學研究活動的正常開展;按照本部門專業、課程、學科的現狀及相關規定,積極加強專業、課程建設,促進課程的優化。配合教務部門做好本部門重點學科、專業、課程的申報、建設。同時,加強教學檔案管理,依據相關條例、法令、文件、決定以及校、系(部)制定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材料按時間先后、分門類、整理裝訂、保存,為教學改革或總結和評估提供依據和參考。
(3)良好的學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地方高校特別重視學風建設,在目前實行的校、系(部)二級管理制度下,采取“校、系(部)共同抓,教師人人管”,責任到單位、到人的做法,并堅持重在教育,建管結合,以建為主的原則。同時組織教學專題研討會、教學情況匯報交流會、教學管理座談會、教學工作現場會等來推動教學研究,推廣教學經驗。學校的學習風氣比較好。
三、管理難點
(1)高校的內部管理應依據高校自身的特點來安排,同時如何利用好管理職能和管理策略是地方高校的辦學難點。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地方高校校系二級管理模式在短期內很難向三級管理模式過渡。所以,地方高校必須正視現行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并適時采取對策,加強和完善高校管理體制,尋找一種適合自身的教學管理模式。
(2)地方高校一般地處非中心城市,辦學規模小,辦學水平還不高,學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效益不高,沒有建立起兼顧效益、效率與質量的管理體系。此外,學校管理秩序的不具體性所表現出的區域和時效性等差異,使得新的管理模式和學校實際運行秩序存在較大差距。所以三級管理模式在地方高校實際管理中的實施還有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
(3)近幾年來,面對高校辦學資源緊張等問題,財政撥款雖然有所增加,但仍不能滿足高校辦學的實際需求,這就嚴重威脅到一些規模小,教學環境與資源薄弱的高校。對于一些非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校,例如地方高校,這些問題都給教學管理的改革增加了難度。
四、建議
(一)管理要注重方法,同時也要兼顧利弊
采用適宜的管理方案是高校發展中的重要環節,這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質量的好壞與辦學效率的切實提高。此外,好的方法可以促進發展,但是也要依據實際情況,不能盲目追求。既然實行校—系二級教學管理模式,那么就應在此基礎上改進教研室的工作職能,提高教研室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并積極配合好學校和系部的工作,然后再進一步考慮適合學校自身情況的改革方案。
(二)準確把握定位,提高教學質量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機構,也是知識創新的場所,要克服盲目競爭和急功近利的傾向,把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與教育質量統一起來,把好新生入學質量關,搞好招生宣傳,檢查課堂教學效果,促使教師互相學習,制定骨干教師培養計劃,不斷提高教師的學歷結構和整體素質,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使學校管理向科學化發展。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大學教育要特別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管理與制度結合,教育與育人結合。
(三)樹立“以人為本”和“理念變革”的管理思想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我們應以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為根本。地方高校要進一步強化和落實高校“三級管理”的建設與創新,做到服務好教師隊伍、保持教育方法的先進性和前沿性,以及重視學校管理體系改革的探索與研究,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教學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馮方盛,劉吟. 地方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中國高教研究,2011,03:59-61.
[2]許世華,李耀宏. 對地方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的認識與思考[J]. 教育與職業,2009,26:38-39.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