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沖亞 徐喆 張立峰
[摘要]在經濟發展迅猛的當下,社會的發展不僅僅需要人才具備高學歷,還需要具有一技之長,而中職+本科的培養模式,可以實現中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優勢互補。中職階段注重技能的培養,本科階段重視理論的學習,兩者的銜接,為中職畢業生提供了一條通往高層次教育的途徑,同時也為其在本科階段畢業后的就業拓寬了道路。本文旨在分析“中職+本科”模式下,旅游管理專業在酒店實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創新實踐模式。
[關鍵詞]中職+本科 酒店實習 創新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8-0245-02
一、中職+本科培養背景
中職本科教育指在中專或高職院校就讀的學生,通過三年的學習,參加升學考試后考入本科教育,再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最后取得本科畢業證的教育過程。這一培養模式,能夠實現中職和本科教育方面的互補、銜接。國家現階段的發展,需要的正是既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又有深厚的理論基礎的人才,而中職本科培養模式就可以為社會輸送大批這樣的人才。中職本科教育既包含了職業教育的重實踐動手能力,又包含了本科教育的重扎實理論基礎。
(一)強化職業教育建設的國家政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指出,必須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國要形成適應發展、產教結合、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溝通、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這些國家政策我們不難看出,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
(二)經濟發展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現階段的職業教育主要承擔者是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出的技能型人才也處于高端階段。但是,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出的技能型人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其實踐動手能力較弱,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接受的鍛煉較少,因此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出的技能型人才的“使用率”偏低,不能滿足現如今快速發展的經濟狀況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中職教育作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主力軍,近年來卻面臨著生源萎縮的情況,招生情況不容樂觀,加上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在培養目標等方面存在銜接的問題,導致中職教育升學率偏低。面對這種情況,為了適應經濟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中職+本科的培養模式。
(三)技能型人才對制造業發展的支撐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制造業的發展勢頭迅猛。“中國制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早已遍布世界各個角落,但是要想在經濟中立足,光靠中國制造是遠遠不夠的,如何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型,是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問題。要做到中國創造,就離不開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大批高素質技術型人才一方面可以將引進的先進技術消化吸收,為己所用,另一方面還能走自主研發創新之路。但是目前的狀況來看,我國正缺少高素質的技術型人才,“中職+本科”的培養模式應運而生。
二、中職+本科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面臨的困難
(一)實習生面臨的困難
1.角色轉變慢,心理承受能力低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酒店實習過程中,其角色轉變較慢,還把自己的角色定位為學生,不會從根本上以酒店員工的職責來要求自己,工作稍有不如意,想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如何逃避,沒有對工作負責的態度。尤其到了新的環境中,離開了平日里熟悉的同學和老師,沒有了家庭的庇護,心理上開始排斥實習這種形式。此外,實習酒店環境不如意,也是其無法快速投入角色的重要因素。
2.實習目的不明確,對實習內容不了解
有的學生認為,實習就是取得畢業證的必經“手續”,得到學分是他們參加實習的主要目的,從根本上就沒有認識到實習在他們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實習的內容和形式上,有的學生會以為跟在學校學習時的授課方式是一樣的,離開了“填鴨式”的教學,他們缺少了主動學習的能力,對實習內容的不了解,讓他們更加沒有目的性和方向感。
(二)學校面臨的困難
1.實習基地建設落后,實習基地的選擇有局限性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對酒店頂崗實習尚未投入太多重視,可以建立起長期實習關系的酒店較少,再者就是實習單位永遠是固定的幾個,畢竟時代與社會在不斷發展,服務行業更要緊跟時代步伐,沒有創新意識的酒店企業根本無法培養出優秀的酒店實習生。高校在選擇實習酒店時,一般的考慮因素有酒店的規模、地點等硬性條件,對于酒店內部文化建設是否符合本校人才培養方向完全不在考慮范圍之內。這就會造成酒店管理與高校管理的脫節。
2.實習指導教師水平較低,對指導教師管理不夠完善
高校實踐教學環節的指導教師一般不單獨設立,既要負責完成校內教學工作,又要負責跟蹤指導在酒店頂崗實習的學生,這樣就造成教師任務繁重的情況,必然會導致對頂崗實習的學生跟蹤指導不到位。有的高校會為頂崗實習單獨配備相關負責教師,但苦于實習學生多,教師少,一個教師往往負責幾十個學生。雖然我國一直倡導要建設一專多能型教師隊伍,但實際上,現在很多教師并沒有很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他們有專業的基礎知識,但是往往又缺少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教學的能力,同樣會導致在指導實踐時不到位。此外,高校對實踐指導教師的獎勵機制不健全,從根本上影響著指導教師參與跟蹤實踐的積極性,多數教師會本著保證學生安全的原則下,不過多去付出精力和時間。
(三)酒店面臨的困難
1.實習崗位單一,缺少系統培訓
對于酒店而言,如何利用實習生在短暫的實習期內發揮最大效用的勞動價值,是酒店首要考慮的問題。許多頂崗實習酒店單純從自身利益出發,酒店哪里缺人就把實習生安排到哪里去,很少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把他們安排到合適的崗位上,這樣一來,酒店的勞動力問題得到了解決,但學生的實習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沒有起到培養實習生能力的作用。而且,在實習生上崗工作之前,并沒有為實習生專門設立的崗前培訓,在實習生不了解酒店發展歷程和文化以及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就安排他們到各自的崗位去,缺少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2.對實習生的考核激勵機制的欠缺
沒有激勵就沒有進步,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酒店對實習生的考核機制不完善,獎懲不分明,造成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沒有積極性,只有獎勵機制完善,才能激發起實習生更加投入到頂崗實習工作中的動力。
3.勞動強度大,缺少人性關懷
經歷過酒店頂崗實習的學生普遍抱怨實習過程中勞動強度過大,工作量與正式員工相同,但是薪酬待遇卻遠遠不如正式員工。做著同樣的工作,福利待遇卻相差甚多,這樣很多學生產生不平衡的心理。雖然實習只是一個積累經驗的機會,但是過大的待遇差別,會讓實習生從心底排斥這種形式,從而影響實習效果。
三、中職+本科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實踐
(一)創新實踐之酒店方面
在頂崗實習初期,要對實習生投入較多的關懷,幫助他們適應酒店的環境和規章制度,多關心他們的心理訴求,培養實習生強烈的責任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酒店的一員應該盡快投入工作角色,完成從學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轉變。在頂崗實習中期,要建立相應的崗位輪換制度,在對實習生有一定了解之后,把人才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去,做到人盡其用的同時還滿足了實習生個人的需求。
要重視實習生頂崗實習之前的培訓工作,建立具有針對性的培訓體系。通過崗前培訓,讓實習生對所在酒店的發展歷史、企業文化、規章制度、經營理念等有詳細的了解,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實習生建立對酒店的歸屬感,讓他們逐漸建立起主人翁意識,從而激發他們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創新實踐之學校方面
高校要將自己定位為管理者和教育者的角色,幫助實習生做好角色過渡準備,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的同時,掌握實習生實習情況動態,幫助他們在專業上和心理上穩步成長,了解實習生在職業選擇和今后職業規劃方面的心態。
在實習基地的選擇上,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首先,在實習基地地點的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實習生日后的職業發展方向。其次在實習基地的選擇上,要多考慮大型外資酒店,因為這樣的酒店不僅規模大,在經營理念上也比較創新,走在酒店業的前沿,這樣有助于實習生接觸到更多新穎的知識和文化。再次,實習酒店的選擇上要盡量避免選擇新開張的酒店,這樣的酒店其管理運營模式還不夠成熟,即使是正式員工也是處于摸索階段,不利于實習生的成長。最后,要多尋求幾個可以建立長期實習合作關系的酒店,這樣有利于了解彼此情況,便于后期酒店與高校的溝通交流。
在實踐跟蹤指導方面,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實習體系,指派富有經驗的跟蹤指導教師,在頂崗實習之前,就對實習生做好崗前動員工作,幫助學生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幫助他們快速熟悉酒店環境,了解酒店的文化和制度;在頂崗實習期間,做好跟蹤指導,對實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頂崗實習期接近尾聲時,面對有懶惰懈怠情緒的學生要做好激勵工作,幫助他們度過實習瓶頸期;在頂崗實習結束之后,要及時做好實習工作總結,從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有利于下次頂崗實習計劃制定的更加完善。
在交流合作的方式上,可以選擇教師帶領學生到實習酒店進行觀摩教學,還可以聘請酒店人員到校內舉辦講座授課,這兩種形式,可以使學生在了解酒店行業的同時,逐步轉變自己的角色,淡化了校園與社會的界限,利于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初期的心理適應。
(三)創新實踐之學生方面
以往的酒店實習,學生的角色轉變慢,在心理上也接受得慢,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就會想要逃避,不能積極面對解決問題。為解決學生“被動實習”這一現象,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實習酒店,在確定實習酒店之前,由指導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幾個實習酒店,從而讓學生們加深了解,從中選出自己較認可的進行接下來的實習,這樣一來,即使在實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實習生也會想辦法積極面對,實習滿意度也會比被動選擇的高。
在“中職+本科”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中,學生、學校、酒店三者的利益互相影響,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要充分考慮學生今后的就業情況,對酒店實習的創新實踐要考慮到學生和酒店的不同需求,又要考慮到學校的切身實際,既要保證實習后學生的就業率,又要保證酒店利益最大化,還要保證學校管理的便捷,這三者之間的利益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侯國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模式反思與創新[J].旅游學刊,2004(S1).
[2]張代宇,戴淑嬌.現代職業教育視域下中本“3+4”分段培養模式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24).
[3]中共中央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4]吳慧穎.關于旅游系學生崗前實習教育的探討[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5(04):15-17.
[5]侯園林.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習模式反思與創新[J].旅游學刊,2004(04):50-51.
[6]冀東怡.高校旅游管理專業酒店實習創新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9):80-81.
[7]黃明超,雙長明.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實習管理改革探索與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04):71-72.
[8]余伶蓮.旅游專業酒店實習相關問題探討[J].滁州學院學報,2006(02).
[9]白美麗,張金輝,郎琦.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11):136-138.
責任編輯: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