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國經濟增速換檔必然會對中國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的服裝業產生沖擊。文章運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10—2013年間77家服裝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動態變化情況,旨在揭示經濟進入新常態過程中,以服裝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中國服裝業整體發展特征及變化趨勢,為服裝企業更好地適應新常態、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借鑒。
關鍵詞:中國服裝業 上市公司 財務狀況 動態分析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5812(2016)18-0048-03
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中低速增長換擋轉換,作為我國傳統支柱產業的服裝業必然受到沖擊。目前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采用個案研究或宏觀經濟研究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分析,鮮有運用財務分析方法針對我國服裝業整體進行研究。本文選擇77家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因子分析法構建服裝業財務狀況評價指標體系,分析2010—2013年我國經濟增速換擋的4年間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的動態變化情況,旨在深刻反映經濟進入新常態過程中,以服裝上市公司為代表的我國服裝業整體發展特征及變化趨勢,為服裝企業更好地適應新常態,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借鑒。
一、財務指標和樣本數據的選擇
(一)指標選取
本文結合服裝業上市公司的特點,根據系統性、全面性、科學性、層次性、簡單性和數據的現實可得性等指標選擇原則,從籌資、投資、經營活動三個方面選擇15個有代表性的財務指標對企業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入選的財務指標為:股東權益比率、流動比率、保守速動比率、流動資產比率、資本支出/折舊和攤銷、固定資產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凈資產收益率、投入資本回報率、管理費用率、銷售凈利率、經營活動凈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率、銷售毛利率、營業費用率、銷售收入增長率(見表1)。
(二)樣本數據
為了更好地反映我國經濟增速下降對服裝企業的影響,提高樣本數據的可信性和有效性,本文剔除了上市時間較晚的服裝企業以及財務數據披露缺乏連貫性的企業,選擇2010—2013年經過審計的77家服裝企業作為研究對象。本文研究的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涵蓋了在我國A股和H股上市的紡織服裝板塊中屬于男裝、女裝、休閑服裝、鞋帽及其他服裝子行業的企業,以期突出體現服裝制造及零售業的財務特征及其變化情況。
二、服裝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變化實證分析
(一)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服裝企業2010—2013年的財務狀況進行綜合評價。因子分析法是指從研究指標相關矩陣內部的依賴關系出發,把一些信息重疊、具有錯綜復雜關系的變量歸結為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因子的一種多元統計分析方法?;舅枷胧牵焊鶕嚓P性大小把變量分組,使得同組內的變量之間相關性較高,但不同組的變量不相關或相關性較低,每組變量的基本特征用一個公共因子代表。該方法已廣泛應用到鋼鐵、機械制造等多個行業的財務績效及財務健康狀況評價方面,顯示出良好的適應性及評價效果。
(二)因子分析過程
1.因子分析的適用性檢驗。為確認選取的數據是否適合做因子分析,首先對數據進行KMO 和Bartlett 檢驗。SPSS統計軟件運行結果顯示,服裝行業KMO值為0.546,達到了適合做因子分析的一般水平。Bartletts 球形檢驗的值為1 971.119,相伴概率為0.000,明顯低于顯著性水平0.05,說明變量之間存在相關性,可以提取公共因子。
2.公共因子的提取。對15個財務指標進行因子提取,是根據因子變量的特征值和方差貢獻率來確定因子個數,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作為公共因子。同時,為使因子變量的含義更為清晰,需要對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旋轉之后各公共因子的特征值較旋轉之前的特征值跟方差累計貢獻率分布更加均勻化,但累計貢獻率并沒有改變。旋轉之后的因子載荷系數與旋轉之前的因子載荷矩陣相比較明顯的兩極分化,更加利于對因子進行歸類。服裝業上市公司旋轉前后的公共因子特征值和累計方差貢獻率如表2所示,前6個公共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合計的方差貢獻率為71%,顯現出良好的信息解釋能力。因此,本文選擇前6個公共因子對服裝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進行評價。
3.公共因子的解釋與計算。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計算旋轉后6個公共因子在原始變量上的載荷,形成旋轉成分矩陣,從而總結出6個主因子的特征。公共因子1在流動比率、保守速動比率、股東權益比率指標上載荷較大,反映了企業長短期負債的償還風險狀況,因此可以將該因子命名為“償債能力因子”。公共因子2在凈資產收益率、投入資本回報率指標上載荷較大,反映了資本投資回報狀況,因此可以將該因子命名為“資本盈利能力因子”。公共因子3在營業費用率、銷售毛利率指標上載荷較大,反映了產品因自身成本結構及銷售渠道驅動而獲得的溢價能力,因此可以將該因子命名為“產品增值能力因子”。公共因子4在經營活動凈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率、固定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比率指標上載荷較大,反映了企業對主營業務的投資布局及盈利情況,因此可以將該因子命名為“主營業務專注度因子”。公共因子5在銷售收入增長率指標上載荷大,此外還與資本支出占折舊與攤銷比重、管理費用率相關性較高,反映了企業在滿足市場需求、資本支出及經營規模方面的擴張能力,因此可以將該因子命名為“經營擴張能力因子”。公共因子6在應收賬款周轉率、銷售凈利率指標上載荷較大,反映了企業通過成本費用控制活動獲利并回籠資金的能力,因此可以將該因子命名為“經營節流能力因子”。見表3。
(三)因子評價結果
本文利用SPSS統計軟件計算出因子得分系數矩陣,建立6個公共因子的評分公式,然后根據樣本單位2010—2013年的原始財務指標分別計算6個公共因子的值。最后以6個公共因子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計算企業每年的財務狀況綜合得分,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企業財務狀況綜合得分=0.19169×償債能力因子+0.14634×資本盈利能力因子+0.12694×產品增值能力因子+0.08768×主營業務專注度因子+0.08096×經營擴張能力因子+0.07157×經營節流能力因子
根據77家樣本單位每年的各因子得分及財務狀況綜合得分情況,計算出2010—2013年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得分的中位數,如表4所示。
從各年因子得分的變化來看,2010—2013年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綜合得分逐年下降,并且從2012年開始出現負值。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同時撫養率比重開始上升。這意味著我國人口紅利從2012年開始消失,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服裝業財務狀況造成了負面影響。從6大因子得分的變化情況來看,降幅最明顯的是經營擴張能力因子得分,從2010年的0.21下降到2013年的-0.36,說明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普遍面臨消費需求增長乏力的局面,擴大投資和經營規模的動力不足。其次是資本盈利能力因子得分,也呈現較大幅度的下降,從2010年的0.33下降到2013年的-0.12,說明資本盈利能力越來越弱,尤其是2012年以后資本普遍面臨投資虧損的局面,未來我國服裝業對權益資本等長期資本的融資吸引力會下降。主營業務專注度因子得分也在2012年以后出現負值,說明主營業務投資的穩定性開始下降。償債能力因子得分、產品增值能力因子得分、經營節流能力因子得分連續四年均是負數,表現最差的是償債能力因子,說明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對短期商業信用融資依賴性強,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服裝業的供應商同質化程度高,彼此競爭激烈,在產業鏈中處于弱勢地位,議價能力低,和服裝業上市公司的利益鏈條緊密捆綁在一起,發揮著穩定支持的作用。產品增值能力因子得分也很低,而且最近幾年沒有明顯改善,說明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著產品附加值低、對銷售渠道支持力度不強的問題。經營節流能力因子得分也不高,說明企業在成本費用控制方面較弱,資金回籠能力不強。
從2010—2013年四年的均值來看,得分最低的是產品增值能力因子,為-0.17,其次是經營擴張能力因子,得分為-0.16,緊隨其后的是償債能力因子得分和經營節流能力因子得分,分別為-0.15和-0.13。說明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在人口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速持續下降的過程中,產品結構和渠道銷售能力沒有得到及時調整,產品附加值普遍偏低,產品銷售收入增長乏力,經營規模擴張能力下降,對商業信用融資依賴性強,財務風險有增大的趨勢,經營活動獲利能力弱,資金回籠速度低,資金在產業鏈上下游周轉的速度慢。
三、結論與建議
2010—2013年短短四年時間里,我國經濟基本面發生了重大轉變。我國勞動力人口規模由峰值開始不斷下降,我國GDP增速從2010年的10.6%持續下降到2013年的7.7%。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同一時期我國服裝業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動態變化情況,實證結果顯示: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對服裝業經營擴張能力沖擊最大,表現為銷售收入增速明顯下降,資本支出占折舊和攤銷的比重持續下降,管理費用率增速放緩。其次嚴重影響了服裝業資本盈利能力,凈資產收益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雙雙下降,不利于服裝業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通過對各因子四年均值的比較來看,導致服裝業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惡化的內在因素是產品增值能力因子,長期以來服裝業上市公司普遍毛利率偏低,銷售回款速度慢,在經濟高速增長的環境下,能通過增加市場需求穩定資本盈利水平,但經濟增速下降環境下,服裝產品設計和創新能力低,產品結構不合理等深層次的問題就會影響市場需求,導致經營擴張能力和資本盈利能力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筆者提三點建議:(1)服裝業上市公司應加快包括產品設計、面輔料開發、智能制造、渠道營銷等多方面創新能力,盡快通過系統、全面地創新改變產品結構,提升產品品質,提高產品附加值,引領服裝業的產業升級。(2)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營銷手段,提高碎片化需求的響應能力,穩步提高銷售收入,從而提升經營擴張能力。(3)在弱市環境下,具有良好品牌聲譽和強大企業管理能力的資本家要加快市場兼并重組的步伐,利用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實現服裝業有質量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金碚.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1).
[2]金鑫,許其昌.南通紡織行業經濟運行進入新常態[J].紡織報告,2015,(4).
[3]邵爭艷.“新常態”下民營服裝業財務狀況特征分析——以常熟民營服裝企業為例[J].商業會計,2014,(12).
[4]孫黎娟.上市公司財務健康狀況實證研究——基于機械制造業的分析[J].山東輕工業學院學報,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