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媛媛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勝利街道辦事處 北京)
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
蘇媛媛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勝利街道辦事處 北京)
在我國市場經濟確立的大背景下,經濟交流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消費者,是指那些為了個人目的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服務的社會成員。在現實中,消費者由于購買目的主要是為了個人消費,購買的金額不大,并且往往是單獨購買,這就使得在消費中,消費者處于弱勢一方。如果商家依靠自己的主導優勢,店大欺客,消費者通常處在不利的地位,合法權益會受到損害。如何在經濟生活中保證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研究這個問題對于理論和實踐都有重要的意義。
權益保護;消費者;經營者;法律保護
作為弱勢群體,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應受到保護。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費時人們進行經濟交流的主要手段,同時應該注意到,經營者和消費者雙方之間在交易中的地位并不平等,作為資金實力雄厚的經營者,為了自身的利益,有時會依仗自己的經濟優勢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此時,作為弱勢一方的消費者很難為自己維權。
為了應對消費中出現的經營者侵害消費者利益的現象,國家和社會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在國家層面,主要表現為制定和執行相應的法律法規,《消費者權益保障法》是我國現階段最重要的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此外,還有一系列的相關的規章制度,對消費行為進行約束。對消費者的社會保護,主要是消費者協會。現階段,消協作為重要的社會組織,在組織消費者維權,處理群體性事件的方面發揮在重要的作用。并且,作為社會性的組織,消協通過對消費者進行宣傳教育,增強消費者的維權意識,防范意識,從而防范經營者侵權,侵權之后懂得如何維權。
同時應該看到,現階段我國關于消費者的保護措施還存在缺陷。首先,對于消費者的權利保護范圍有限。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的權利進行了列舉,在該法中,將消費者的權利概括為九項,但現實中,消費者的權利不止九項,這就使得有些權利被侵害,卻無法可依的局面。第二,維權難。現階段關于消費者的維權 手段規定了很多,比如協商、調解、仲裁等等,但是這些手段實施起來并沒有太大的成效,例如協商、調解通常是無果而終。第三,維權 成本高。在現階段,消費者在糾紛中處于弱勢地位,訴訟需要成本,會給消費者造成負擔,同時由于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并沒有規定舉證責任,在訴訟中,處于不利地位的消費者對于需要專業知識較強的問題進行舉證很難。并且,即使在勝訴后,經營者推脫,不履行該負的責任的情況比較常見。
對于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保護途徑有很多,法律保護是最主要的方式。法律由于是國家制定并且由國家保證實施的,因而具有權威性,對于消費者的保護也是最有利的手段。法律保護主要是從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教育等角度來探討法律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加強立法。這就要求針對當前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存在的不足,對法律空白進行立法補充,對法律漏洞進行立法完善。我國現在已經有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對消費者的權利進行了規定,但是規定的并不全面,例如對于消費者權利的表述,運用的是列舉式的表達,雖然清晰明了,但是概括性不夠,有很多權利并沒有概括進去,就會使消費糾紛產生時,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可供選擇。
針對當前我國消費者保護的不足,有針對性的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擴展消費者的權力范圍,將更多的權利納入到消法的保護之內;增加維權保護措施,是維權措施能夠達到維權的目的;降低維權成本,用法律規定明確維權成本的數目和承擔方式,使得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降低,提高維權的積極性。
其次,嚴格執法。良好的法律必須能夠得到實行,在制定了完善的法律法規之后,就要作為明確合理,這是行政機關進行執法的前提。職權劃分明確合理,指的是行政機關之間的職權歸屬明確合理。行政機關進行執法活動要有法律依據,即法律法規的授權,這是其執法的合法性基礎。行政執法權在行政機關之間的劃分,明確了各個機關的職能,從而避免了執法的重合或者無人執法的局面出現。例如在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模式中,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管理部門的職權劃分,能夠使相應的行為歸相對應的機關管轄,避免了重復管轄和無人管轄情況的出現,最大限度的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再次,公正司法。這是在侵權行為發生后,進入訴訟階段對司法機關的要求。做為法律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公正的司法行為對消費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在消費者主動選擇訴訟,或者在協商、調解無果后選擇訴訟的,司法機關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在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之后,根據侵權造成的損失,已有的證據和案件的事實做出裁判,對于經營者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懲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在司法過程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訴訟成本的控制。處于弱勢一方的消費者提起訴訟的目的是減小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但是訴訟本身需要成本,經濟成本,時間成本都是消費者的負擔。因此法院在審理相關案件的時候,應該注意成本的控制,如適用簡易程序,縮短辦案時間等方法。
最后,法律教育。對于經營者,進行守法教育,使其了解違法侵害消費者利益應受的處罰,了解違法的危害,合法經營,在交易中保證產品的質量,維護交易公平,這就在根本上杜絕了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可能性。對于消費者,進行宣傳教育,是其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提高防范意識,對于虛假宣傳不貪圖便宜,對違法經營行為進行舉報,維護市場交易的安全,從而使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保護。
[1]楊慧.論產品缺陷召回制度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安徽大學學報,2009.
[2]王德山,呂艷華.論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完善,中國市場,2009.
[3]楊輝.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審視及啟示,標準科學,2010
[4]任書林.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消費和諧,中國商貿,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