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莉沭陽協和醫院內科,江蘇宿遷 223600
二甲雙胍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研究
王榮莉
沭陽協和醫院內科,江蘇宿遷 223600
目的 通過臨床觀察二甲雙胍藥物制劑對 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改善,確定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在使用二甲雙胍藥物制劑的臨床效果。方法 筆者通過對所在醫院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經臨床治療10個月以上、血糖不能有效控制)進行治療總結分析,將3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治療組(二甲雙胍制劑組)和對照組 (安慰劑組),治療2周,治療前后分別測量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血壓、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 。結果二甲雙胍制劑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為(8.02±2.73)m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為(6.12±0.06)、血壓為(125±10)mmHg、高密度脂蛋白為(0.99±0.27)mmol/L、膽固醇為(4.81±1.30)mmol/L、甘油三酯為(1.81± 0.35)mmol/L、體重指數為(20.11±1.15)kg/m2,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安慰劑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為(9.28±1.19)m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為(8.90±0.08)、血壓為(142±18)mmHg、高密度脂蛋白為(0.76±0.22)mmol/L、膽固醇為(7.81±2.46)mmol/L、甘油三酯為(3.31±1.66)mmol/L、體重指數為(23.61±5.77)kg/m2,治療后指標未得到良好改善;二甲雙胍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血壓、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等指標與安慰劑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二甲雙胍藥物制劑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有明顯的治療和改善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二甲雙胍;糖尿病;胰島素抵抗
一旦患上2型糖尿病,很多患者就會產生恐懼心理,積極就醫、使用各種藥物去降低血糖,然而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講血糖降到正常值范圍內,時間久了,患者也就失去信心了,也不愿意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方案。一旦出現這種狀況,2型糖尿病的并發癥就會發生。人到30歲以后就容易患2型糖尿病,主要是因為生活習慣、飲食、遺傳等因素導致。常用藥物有二甲雙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門冬胰島素 、甘精胰島素以及一些中藥制劑等[1-3]。筆者通過對所在醫院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經臨床治療10個月以上、血糖不能有效控制)進行治療總結分析,隨機分為治療組 (二甲雙胍制劑組)和對照組(安慰劑組),治療2周,治療前后分別測量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血壓、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該院收治入院臨床治療10個月以上、血糖不能有效控制的符合2型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3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二甲雙胍制劑組)和對照組(安慰劑組),治療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齡33~65歲,平均(49.5±15.5)歲;病程3~15年,平均(9.42±5.58)年。對照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齡30~69歲,平均(48.2±20.8)歲;病程2~17年,平均(9.68±7.32)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按照糖尿病診斷與分型標準確診為2型糖尿病,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體重指數≥24kg/m2,空腹血糖≥7.0mmol/L,且≤11.1 mmol/L的患者入選。
1.3 排除標準
①不符合病例納入標準者;②正準備妊娠、妊娠期間、哺乳期間的婦女;③年齡小于30歲或大于75歲者;④不能配合飲食、用藥而影響療效者及精神病患者;⑤近3月內有急性代謝紊亂以及合并感染、外傷等各種應激狀態者;⑥合并有嚴重心、肝、腎等并發癥,或合并有其它嚴重原發性疾病;⑦患者近3月內為控制血糖曾應用胰島素或雙胍類藥物或噻唑烷二酮類藥物者或長期服用激素類藥物者;⑧過敏體質及對多種藥物過敏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口服消渴丸作為安慰劑,10粒/次,3次/d。治療組除給予同等劑量的消渴丸外,配合口服鹽酸二甲雙胍片,250 mg/次,3次/d。兩組治療時間均為2周,2周后統計療效。
表2 患者脂類指標及體重指數()

表2 患者脂類指標及體重指數()
組別 時間 高密度脂蛋白(mmol/L)膽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體重指數(kg/m2)實驗組(n=16)對照組(n=16)0 d治療2周0 d治療2周0.78±0.22 0.99±0.27 0.70±0.25 0.76±0.22 8.62±2.59 4.81±1.30 8.23±2.29 7.81±2.46 4.21±1.09 1.81±0.35 4.18±1.86 3.31±1.66 24.31±0.86 20.11±1.15 23.48±4.89 23.61±5.77
1.5 觀察指標
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血壓、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
1.6 統計方法
所得數據均應用 SPSS 1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在2周的治療期間均無脫落情況,均按照計劃按時服藥。二甲雙胍制劑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血壓、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等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安慰劑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血壓、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等指標未得到良好改善;二甲雙胍組治療后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指數、血壓、高密度脂蛋白 、膽固醇、甘油三酯、體重指數等指標與安慰劑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患者血糖、胰島素抵抗及血壓指標()

表1 患者血糖、胰島素抵抗及血壓指標()
組別 時間 空腹血糖(mmol/L) 胰島素抵抗指數 血壓(mmHg)實驗組(n=16)對照組(n=16)0 d治療2周0 d治療2周11.98±3.04 8.02±2.73 11.82±3.66 9.28±1.19 9.91±0.05 6.12±0.06 9.42±0.03 8.90±0.08 148±20 125±10 150±16 142±18
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包括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環境、胰島素抵抗、β細胞功能障礙及家庭遺傳等因素。有報道顯示,中國人的胰島素分泌水平較其他國家人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胰島素代償性無明顯性增加[4]。發生胰島素抵抗的時候,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會隨著飲食習慣、用藥時間、用藥的規范性、運動及生活習慣的變化而增加,有些患者增加幅度較大。健康人群體內的胰島素的抗脂解作用發揮正常,血漿非酯化游離脂肪酸比較恒定,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比較穩定,血中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恒定[4]。2型糖尿病患者當發生胰島素抵抗時,胰島素在體內的抗脂解作用降低,使患者血中酯化游離脂肪酸增加,從而致使肝臟的游離脂肪酸升高,致使體內極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增加。
該研究結果顯示二甲雙胍制劑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為(8.02±2.73)m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為(6.12±0.06)、血壓為(125±10)mmHg、高密度脂蛋白為(0.99±0.27)mmol/L、膽固醇為(4.81±1.30)mmol/L、甘油三酯為(1.81±0.35)mmol/L、體重指數為(20.11±1.15)kg/m2,上述指標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各項指標均得到較好的控制;安慰劑組治療后空腹血糖為(9.28±1.19)mmol/L、胰島素抵抗指數為(8.90±0.08)、血壓為(142±18)mmHg、高密度脂蛋白為(0.76±0.22)mmol/L、膽固醇為(7.81± 2.46)mmol/L、甘油三酯為(3.31±1.66)mmol/L、體重指數為(23.61±5.77)kg/m2,上述指標與治療前未得到良好改善;二甲雙胍組治療后各檢查指標與安慰劑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上述的臨床觀察,可以確定二甲雙胍藥物制劑對改善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著明顯、積極作用。
2型糖尿病的治療藥物中,二甲雙胍制劑應用比較廣泛,且臨床療效較好,被廣大醫患認可,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醫生在給患者治療的時候常常應用其他藥物聯合二甲雙胍治療,比如胰島素、中藥制劑等,聯合藥物治療效果非常明顯,可以使患者的血糖迅速達到平穩狀態,可以改善患者的胰島素抵抗,能夠較長時間的有效控制血糖,因此值得臨床推廣。
[1]羅愛彬.二甲雙胍在改善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中應用觀察[J].當代醫學,2016,2(409):146-147.
[2]于學靜,史為伍,譚麗艷,等.二甲雙胍對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的臨床研究[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5,38(5):13-16.
[3]趙茜.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17):9-10.
[4]朱柏樂.格列美脲與二甲雙胍聯合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游離脂肪酸與胰島素抵抗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5,21(3):360-361.
R587.1
A
1672-4062(2016)10(a)-001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9.019
2016-07-09)
王榮莉(1972.10-),女,江蘇宿遷人,本科,主治醫生,研究方向:內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