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豐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中心醫院內三科,內蒙古烏海 016040
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益生菌制劑治療糖尿病性腹瀉的效果及對胃腸動力學的影響分析
孫海豐
內蒙古烏海市烏達區中心醫院內三科,內蒙古烏海 016040
目的 探討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益生菌制劑治療糖尿病性腹瀉的效果及對胃腸動力學的影響。方法 選取該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腹瀉患者,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方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采用止瀉等對癥處理,觀察組采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益生菌制劑培菲康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血漿生長抑素(SS)、胃動素(MTL)、以及胃泌素(GAS)水平變化情況。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11%(41/45),對照組為68.89%(31/4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14,P<0.05)。治療前兩組SS、MTL、GAS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治療后SS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P<0.05),MTL及GAS水平較前顯著下降(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益生菌制劑治療糖尿病性腹瀉可以明顯降低血漿胃動素水平,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馬來酸曲美布汀;益生菌制劑;糖尿病性腹瀉;胃腸動力學
糖尿病腹瀉是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腹瀉進一步加重了代謝紊亂,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目前認為糖尿病并發自主神經病變引起的胃腸動力以及胃腸激素改變是引起糖尿病性腹瀉的重要原因[1],需要應用藥物調節腸道菌群以及調節激素水平的變化,在該次研究中我們聯合應用了馬來酸曲美布汀及益生菌制劑雙歧桿菌四聯活菌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間收治的90例糖尿病性腹瀉患者。就診時空腹血糖為10.1~18.9 mmol/L,其均表現出了腹瀉癥狀,主要為慢性、頑固性腹瀉,5~10次/d,多為稀便,在夜間及進餐后感腹瀉,大便常規檢查未見膿血,OB試驗陰性,大便培養未見菌群生長,未發現蟲卵,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方法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45例,其中觀察組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41~86歲,平均(54.6± 3.4)歲,糖尿病病程6個月~20年,平均(12.1±2.3)年,腹瀉病程4個月~7年,平均(3.6±0.8)年,對照組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40~87歲,平均(53.7±2.7)歲,糖尿病病程5個月~19年,平均(11.4±3.8)年,腹瀉病程4個月~6年,平均(3.3±0.6)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糖尿病以及腹瀉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口服降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的方法對血糖進行控制,以空腹血糖<7.8 mmol/L及餐后2 h血糖<111.0 mmol/L為控制標準,對照組同時加用易蒙停(鹽酸洛哌丁胺膠囊,國藥準字H10910085),4 mg/次,3次/d,口服治療,觀察組給予培菲康(歧桿菌三聯活菌膠囊,國藥準字S10950032),420 mg/次,3次/d,口服治療,同時聯合應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規格:0.1 g/片,批號:H20130714),3次/d,0.2 g/次口服治療,兩組均治療12周。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根據參考文獻,將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腹痛、腹瀉癥狀消失,大便性狀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腹痛、腹瀉癥狀明顯好轉,排便次數為1~2次/d,大便性狀基本正常;無效:治療后腹痛、腹瀉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大便次數仍>5次/d。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胃腸激素水平,檢測方法:分別采集各組患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應用肝素抗凝,將血漿予以常規分離,應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檢測血漿胃動素(MTL)、胃泌素(GAS)、生長抑素(SS)指標變化。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的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應用student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采用pearson χ2檢驗。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胃腸激素水平變化比較[pg/m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漿胃腸激素水平變化比較[pg/mg,()]
2.1 兩組療效比較
經過2個月的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1.11% (41/45),對照組為68.89%(31/4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914,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SS、MTL、GAS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治療后SS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MTL及GAS水平較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不論是1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均有50%以上的人群伴有胃腸代謝功能紊亂,該疾病與糖尿病周圍自主神經病變、平滑肌變性以及高血糖狀態對胃腸功能起到抑制劑糖尿病引起的胃腸激素失調有一定關聯[2],糖尿病性腹瀉患者腸道中的雙歧桿菌、擬桿菌以及乳桿菌等優勢菌群的含量顯著降低[3],同時血漿胃動素是一類與腹瀉之間有著緊密聯系的胃腸道激素,其分泌水平受到了迷走神經的影響,隨著糖尿病患病時間的延長累及自主神經時,血漿胃動素表達水平顯著升高,從而損傷胃腸道自主功能,誘發糖尿病性腹瀉[4]。
目前對于糖尿病性腹瀉尚缺乏標準的治療方式,多采取控制血糖、止瀉、營養神經、益生菌制劑聯合應用的綜合治療方式,也有應用生長抑素物質使胃腸道收功能增強,胃動素分泌抑制,有效緩解腹瀉癥狀。馬來酸曲美布汀屬于一類而外周阿片類受體激動劑,對全消化道的運動功能發揮調節作用,使得細胞膜上K+例子通道出現去極化作用,有效提高了平滑肌細胞的興奮性,也能夠阻斷鈣離子通道中Ca2+離子的內流,松弛平滑肌,選擇性調節去甲腎上腺素以及乙酰膽堿的釋放,所以能夠發揮興奮劑抑制的雙向調節功能,恢復正常的胃腸動力。通研究證實馬來酸曲美布汀能夠有效改善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的腹痛、腹瀉癥狀[5],但是其應用于糖尿病性腹瀉患者尚未有報道。糖尿病患者的胃腸蠕動緩慢,腸腔中菌群失調導致腸道中微生態紊亂,引起腹瀉。益生菌制劑雙歧桿菌四聯活菌能夠補充人體中的正常菌群,促進腸道蠕動,調節菌群失衡,激發了機體中的免疫力[6],有效促進營養物質的消化及吸收。通過該次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應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雙歧桿菌四聯活菌治療后的有效率達到了91.11%(41/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8.89%,治療后兩組的血漿SS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升高,MTL以及GAS水平顯著下降,但觀察組的改善水平較對照組更為明顯,提示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益生菌制劑治療更能夠調節胃腸激素水平,抑制胃腸道平滑肌的興奮性,有效延緩胃腸排空狀態,緩解糖尿病患者的腹瀉癥狀。
綜上所述,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益生菌制劑治療糖尿病性腹瀉可以明顯降低血漿胃動素水平,提高療效,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潘勁,胡如英,龔巍巍,等.浙江省2007至2012年糖尿病流行特征的描述性分析[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15,31(10): 846-850.
[2]賈琪.西沙比利治療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腸功能紊亂[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4):4897-4898.
[3]王涵,顧成娟,逄冰,等.仝小林教授辨治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經驗[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12):1654-1656,1666.
[4]向旭,朱海杭.糖尿病腹瀉的發病機制及治療[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3,33(2):92-95.
[5]郭偉,高明松,段苗,等.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依帕司他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的臨床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2): 153-156.
[6]劉開淵.馬來酸曲美布汀治療糖尿病腹瀉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胃腸動力的影響[J].臨床薈萃,2013,28(12):1343-1345,1348.
R587.2
A
1672-4062(2016)10(a)-003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9.039
2016-07-05)
孫海豐(1979.9-),男,吉林長春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