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長春市日壇血管病醫院內科,吉林長春 130033
糖尿病是否并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資料的比較分析
李曉麗
長春市日壇血管病醫院內科,吉林長春 130033
目的比較分析糖尿病是否并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以總結其臨床特點。方法 以筆者于2013—2015年治療的具有可比性的80例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和80例單純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表現、并發癥、血清標志物和心電圖檢查結果的差異性。 結果 兩組患者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等臨床表現,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壞死標志物呈陽性和心電圖檢查呈多壁病變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結論 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疾病的危險性較大,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等臨床表現,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壞死標志物呈陽性和心電圖檢查呈多壁病變發生率,應采取措施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和及早治療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糖尿病;急性心梗;臨床特點;回顧性分析
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分別為老年人常見的內分泌代謝性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糖尿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也隨著年齡逐年升高,因其病程長、易合并心血管病、心肌梗死,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伴發急性心肌梗死時多無胸痛,表現為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上易造成漏診,是糖尿病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一個主要原因。糖尿病是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和惡性腫瘤的人類健康第三大殺手,病死率水平較高[1]。急性心肌梗死是致死率最高的糖尿病并發癥。為此,回顧分析并比較筆者于2013—2015年治療的具有可比性的80例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和80例單純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以探討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為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預防和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筆者于2013—2015年治療的具有可比性的80例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觀察組)和80例單純急性心肌梗死(對照組)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2],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的標準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經血液和影像學檢查,兩組患者未合并其他器臟嚴重疾病,具有正常的神經系統和新陳代謝功能。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52例;年齡范圍在63~75歲之間,中位年齡為71歲。在單純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53例;年齡范圍在62~75歲之間,中位年齡為70.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組成和平均年齡等一般資料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觀察比較項目
觀察并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主要表現、嚴重的并發癥類型、血清學和心電圖檢查結果。其中主要表現包括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并發癥包括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血清學檢查指心肌壞死標志物陽性結果,心電圖檢查指定位診斷為多壁病變。
1.3 統計方法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并發癥類型、血清學指標陽性例數和心電圖檢查定位診斷為多壁病變結果均以絕對數表示,兩組臨床表現、并發癥類型、血清學指標陽性例數和心電圖檢查定位診斷為多壁病變構成比 (發生率)之間的差異應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推斷。
2.1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發生情況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具有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等臨床表現的分別有16例、14例、16例、13例、20例和36例;觀察組患者中,具有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等臨床表現分別為30例、26例、29例、27例、32例和68例,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表現發生情況的比較
卡方檢驗表明,兩組患者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并發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的例數分別為6例、14例、11例和13例;觀察組患者中,并發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的例數分別為15例、32例、28例和26例,詳見表1。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卡方檢驗表明,兩組患者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2.3 兩組患者血清學和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54例患者心肌壞死標志物呈陽性,24例患者心電圖檢查呈多壁病變;觀察組患者中,78例患者心肌壞死標志物呈陽性,46例患者心電圖檢查呈多壁病變,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血清學和心電圖檢查結果的比較
卡方檢驗表明,兩組患者心肌壞死標志物呈陽性和心電圖檢查呈多壁病變發生率之間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
糖尿病和急性心梗疾病均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水平,且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糖尿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幾率顯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導致糖尿病患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較多,糖尿病并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較為復雜,且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4]。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學基礎是炎性細胞所致斑塊破裂,降解患者體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的纖維基質,阻礙患者平滑肌細胞增殖,脂質核心被大量流出,導致糖尿病患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是一種慢性內分泌系統疾病,且在患者血液中具有較高含量的炎癥介質,可損害患者的內皮細胞,與患者動脈粥樣硬化也有一定的關聯性[5]。糖尿病是一種能引起多器官并發癥的綜合性疾病,對心臟靶器官危害可導致植物神經發生病變、大小血管和微血管發生病變、心肌發生病變。糖尿病在誘發冠心病時,會對冠脈的多個分支甚至是微血管也造成嚴重影響。非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梗死范圍較小,但糖尿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其梗死范圍要大得多,即表現為泵衰竭。糖尿病是是老年人的多發病,亦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大量研究證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獨立因素,是加重病情、發生心血管事件和最終導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并發癥。糖尿病并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表現在:①無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高。糖尿病可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感覺神經受損及潛在的腦血管病存在,降低了機體對疼痛的敏感性,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時多為無痛或輕痛,癥狀往往不典型,容易忽視、誤診而延誤治療。②泵衰竭發生率高,且多為難治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易引起廣泛的中小血管病變,而損害多支冠狀動脈,急性心肌梗死面積廣泛,同時由于糖尿病導致的心肌病變及自主神經損害所致的潛在的心功能不全,提高了泵衰竭的發生率水平。③心律失常發生率高。這是由于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面積廣泛,心肌受損嚴重壞死、損傷、缺血及正常心肌細胞并存,加之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心臟電生理極不穩定,易發生折返及自律性增高,致心律失常特別是嚴重心律失常發生率增高。④住院期間病死率較高。在高糖狀態下,糖的過度氧化、蛋白激酶C的活化、細胞內肌醇耗竭等機制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害內皮細胞、血管壁各層和心肌組織。可見,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死亡率較高,并且會累及心臟,使得微血管、小血管、大血管等發生病變,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導致冠狀小分支發生病變。因此,對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積極控制血糖,以減少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一旦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應采取積極的有針對性的措施預防和控制并發癥的發生,以降低疾病的病死率水平。
筆者回顧分析并比較筆者于2013—2015年治療的具有可比性的80例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和80例單純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表明兩組患者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等臨床表現,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壞死標志物呈陽性和心電圖檢查呈多壁病變發生率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均高于對照組,是為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
綜上所述,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疾病的危險性較大,盜汗、心悸、嘔吐、無疼痛、呼吸困難和肺啰音等臨床表現,室壁瘤、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嚴重心律失常以及心肌壞死標志物呈陽性和心電圖檢查呈多壁病變發生率,應采取措施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和及早治療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韓文昌.糖尿病并發急性心梗臨床分析56例[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2):163-164.
[2]雷寒主編.內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3]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急性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29(12):710-725.
[4]張彥寧,趙通洲,王學梅.糖尿病合并急性無痛性心肌梗塞17例臨床分析[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7,3(6):42-43.
[5]陳偉鑫.糖尿病并發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及診治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16):23-24.
R58
A
1672-4062(2016)10(a)-0103-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9.103
2016-07-19)
李曉麗(1973.6-),女,吉林松原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內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