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娟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鹽城 224100
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與護理觀察
施娟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江蘇鹽城 224100
目的 探究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與護理方法。方法 以該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是否有并發癥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探究這些因素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相關性,并根據研究結果探究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護理方法。 結果 兩組患者在各項指標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都會對糖尿病并發癥造成影響,有效的護理能夠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
糖尿病;并發癥;高危因素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分泌性代謝失衡疾病對人體各個器官、各種機能的損傷都極大,且具有病程長、并發癥多等特點,患者發病后極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視網膜病變及其他并發癥[1]。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終生接受治療,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該研究以該院106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與護理策略。
1.1 一般資料
2015年4 月—2016年4月共有106例糖尿病患者在該院接受治療,其中57例糖尿病合并并發癥患者為觀察組,男29例,女28例,其中有心腦血管并發癥的患者38例,視網膜病變的13例,其他并發癥的6例。以49例單純糖尿病患者為對照組,男24例,女2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統計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重點查看過兩組患者年齡、病程差異;測量兩組患者的身高、體重,計算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檢測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的血糖水平及平均動脈壓(MAP)水平;比較兩組患者各指標的差異。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
1.4 統計方法
對于兩組相關數據使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使用()表示,對兩組的數據比較結果采用t進行檢驗,以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都是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見表1。
2.2 高危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對所有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可以發現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均與糖尿病并發癥呈正相關關系(P<0.05),見表2。

表2 高危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究其原因就是糖尿病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極高[2]。上文以該院單純糖尿病患者和合并其他并發癥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糖尿病并發癥的高危因素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各高危因素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3.1 高危因素分析
結果數據表1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都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2對所有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高危因素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BMI)、空腹血糖水平、進食2 h后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MAP)水平均與糖尿病并發癥呈正相關關系(P<0.05);兩方面分析結果提示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水平的提高都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是糖尿病并發癥的高危因素。糖尿病的發病原理為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作用缺陷,從而導致血糖升高。隨著患者年齡的長大和病程的延長,患者的各項身體機能退化也日趨嚴重,胰島素的分泌不足加劇,而胰島素分泌不足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增加患者并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3];另一方面患者血糖水平的提高使機體的糖代謝和脂代謝發生紊亂,從而會損害患者的各臟器器官,引發多種并發癥[4];再有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動脈壓水平提高,動脈壓發生紊亂從而對腎臟造成損害,容易引發腎臟疾病[5]。此外身體質量指數過高、過度肥胖更會加劇患者胰島素分泌異常和血糖代謝異常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6]。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組別 年齡(歲)病程(年)BMI (kg/m2)空腹血糖(mmol/L)進食2 h血糖(mmol/L)MAP (mmHg)觀察組(n=57)對照組(n=49)t值P值64.3±2.67 58.21±2.11 13.36 0.001 9.5±3.25 5.3±2.70 8.82 0.001 26.7±1.93 24.1±1.24 8.26 0.001 9.97±2.35 6.13±1.01 9.71 0.001 13.57±2.21 8.15±1.73 12.46 0.001 77.4±3.92 96.5±4.71 22.79 0.001
3.2 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護理措施
作為一種慢性疾病,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較好的穩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水平從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根據以上對高危因素的分析提出以下幾點護理措施。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年齡越大、病程越長并發癥的發生率越高。護理人員應該充分了解患者的病例資料,根據患者年齡及病程設置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對于過度肥胖患者要為其制定有針對性的減肥計劃。心理護理:糖尿病患者在忍受著強烈病痛的同時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糖尿病不能治愈,恐懼治療,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率[7]。護理人員應認真傾聽患者心聲,理解患者的苦悶心情,耐心的安撫患者,給患者講解治療成功的例子,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可以引導患者轉移注意力,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此外還要做好患者家人的教育工作,需要的時候家屬要多陪伴患者。
用藥護理: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終身服用大量藥物,科學掌握每種藥物使用作用的條件,合理使用藥物對病情的控制尤為重要。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牢固掌握各種藥物的治療機理及使用后的反應情況,并指導患者科學使用藥物,并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做科學的處理,還要向患者宣教相關病情知識和服藥治療知識,培養患者病情管理能力。
飲食護理:糖尿病患者對飲食要求極高,必須控制飲食,禁止攝入糖類食物。要求在合理飲食的基礎上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病情。以此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時一定要教會患者合理控制飲食,制定營養均衡的飲食計劃,而不是盲目節食。
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狀況及一些日常的健康常識能夠更有效的促進治療,堅定患者的治療信心。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告誡患者一些日常注意事項,并教授一些有益于病情緩解的和對糖尿病控制有益行為、做法,引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識。
運動護理:科學的運動能夠有效的促進代謝,平衡血糖水平和平均動脈壓,促進治療。因此護理人員要激發患者的運動意識和潛能,幫助患者制定符合自身的運動計劃,并長期堅持,可以是散步也可以是跑步,或是其他的運動方式。
綜上所述,年齡、病程、身體質量指數、血糖水平、平均動脈壓水平都是糖尿病患者的高危因素,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平衡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平均動脈壓、使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1]李惠,佟麗芳,鄭福偉,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院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14:1643-1645.
[2]李偉芳.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的相關研究[J].鄭州大學,2015.
[3]湯世國,譚興容.非磺脲類促胰島素分泌劑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4):4076-4078.
[4]姚瀚鑫.糖尿病及慢性并發癥患者血清、尿液微量元素變化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2.
[5]劉潔,王戰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與腎臟損害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科大學,2013.
[6]楊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及心腦血管并發癥分析[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12):1593-1595.
[7]林麗,王俊.綜合性心理護理對糖尿病抑郁癥患者血糖達標及急性并發癥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28):109-111.
R587.1
A
1672-4062(2016)10(a)-0165-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9.165
2016-07-06)
施娟(1978.9-),女,江蘇大豐人,本科,主管護師,從事內分泌科臨床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