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真,徐斌寧德市醫院婦科,福建寧德 352100
糖尿病患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張真真,徐斌
寧德市醫院婦科,福建寧德 352100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方法,并對護理工作效果做出科學評估。方法 回顧性分析所在醫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100例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觀察組,對其實施圍手術期全面護理干預。選取所在醫院同期100例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采用一般護理干預措施,對2組臨床護理干預質量及效果進行比較。 結果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0%,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9.0%;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為對合并糖尿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行圍手術期全面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對患者預后具有顯著的作用。
糖尿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圍手術期護理
2型糖尿病屬于常見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長期的影響。糖尿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而中年女性又是宮頸疾病的主要人群。臨床實踐證實,對合并糖尿病的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手術患者開展必要的圍手術期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預后質量。該研究選取所在醫院2014年8月—2015年12月接診的全子宮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做詳細分析。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所在醫院100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組,該組患者圍手術期配合全面護理干預,該組患者年齡45~56歲,平均年齡(49.23± 3.15)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10.23±2.15)年。與此同時,按照1:1比例選取100例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糖尿病患者作為對照組,圍手術期采用一般護理干預措施,該組患者年齡46~57歲,平均年齡 (48.93± 3.23)歲,病程3~16年,平均病程(10.01±2.14)年。兩組患者均合并2型糖尿病,滿足疾病相關診療標準,患者本人或家屬對臨床診療情況知情。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標準
研究滿足所在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病例排除標準為:(1)臨床資料缺失者;(2)具有明顯診療風險者;(3)合并器質性病變者;(4)合并嚴重感染者;
(5)不滿足手術治療相關指征者;(6)合并精神疾病及無法定監護人者[1]。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該組患者采用一般護理干預方法進行護理,護理人員在為其提供護理工作時,要兼顧到患者實際病情及心理狀況,并做好術前常規藥物指導,并對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操作要點,告知合并糖尿病疾病應注意事項。同時,嚴格執行醫囑,做好基礎護理。
1.3.2 觀察組 該組患者接受圍手術期全面護理干預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嚴格按照相關操作方法執行護理工作,詳細操作方法如下:(1)情志護理:臨床經驗表明,女性患者就診過程中,易合并多種心理問題,如焦慮、抑郁、緊張等,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心理狀況,對其開展必要的心理疏導,進一步緩解患者不良情緒。觀察患者心理狀態,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解答患者疑問。護理人員要嚴格執行醫囑,結合患者實際病情變化情況及需要,密切配合醫師做好對應護理干預。(2)術前護理:護理人員要在手術前配合患者做好常規檢查,如心電圖、血尿便常規、X線胸透以及肝功等,同時,為患者做好術前營養干預及胃腸道準備,減少術中風險及術后感染并發癥發生率。護理人員要在術前一天到病房探視患者,向患者及家屬做好手術交代,講解手術方法、注意事項等問題。(3)術中護理:為患者進行全面檢查,掌握子宮內部情況,并觀察是否合并其他婦科疾病,明確病灶位置、數量、大小等。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身份進行核實,并配合麻醉醫師,為患者提供良好的麻醉處理,方便手術開展。手術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嚴密觀察患者身體各項指標變化情況,并進行詳細記錄發現異常現象,要及時向醫師進行匯報,做好相應處理。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操作比較復雜,護理人員要備好輸血器械等急救物品,并做好密切配合,充分減少手術風險。手術過程中,要為患者做好保溫處理,保證手術治療效果。(4)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要及時為患者做好術后護理,減少麻醉復蘇期護理風險。為患者去掉枕頭,使其平臥,頭部要偏向一側,以防止嘔吐或分泌物被吸入氣道,影響患者呼吸。術后嚴密監視患者生命體征,積極采取措施對術后并發癥進行預防和控制,包括感染、腹腔出血、膿腫等,重視皮膚護理。與此同時,要切實做好腹腔鏡切口護理,重視患者術后抗感染處理,如切口沖洗及抗生素治療等。術后護理干預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時刻關注患者手術切口狀態,并告知患者和家屬保持切口干燥清潔,若發現患者手術切口存在滲液或滲血,要及時為患者更換敷料。若滲液、滲血量較大,則要及時通知醫師進行相應處理。及時對病房進行通風及消毒處理,為患者營造良好的診療環境,減少交叉感染。(5)生活護理:①并發癥:合并糖尿病者,應在其治療期間對相關并發癥進行預防,避免血糖水平處于較大波動狀態。同時,對治療環境的溫度、濕度進行合理調整,滿足患者治療需求,減少不良風險事件。②飲食護理:腹腔鏡手術結束后,應在24 h內進食流質食物或半流食飲食,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應進食無脂食物,根據術后恢復情況逐漸向低脂飲食過渡。首次排氣前,不允許患者食用產氣類食物,比如豆制品。若患者在進食過程中出現腹脹或其他不良反應,應及時進行對癥處理。③運動干預: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要對其運動進行科學指導,并鼓勵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充分提高體內胰島素的敏感性。但是,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運動方案,充分提高患者抵抗力及體質,從而為患者良好預后夯實基礎。
1.4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比較,同時對2組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進行比較,評分取值范圍為0~100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0%,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9.0%;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比較
全面護理干預強調臨床護理工作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結合全子宮切除術的糖尿病患者實際情況,對其開展必要的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針對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尤其糖尿病患者,要加強監護力度,并做好病房管理。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術后活動進行指導,避免大幅度、大范圍活動對切口造成影響,減少術后切口瘙癢現象。護理人員要對患者常接觸到的區域細菌培養情況進行檢查,充分減少醫源性感染[2]。其中,術后護理工作是整個圍手術期護理工作的重點環節,因此要在積極做好上述護理服務的同時,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并發癥護理,重點關注患者體溫變化及生命體征變化情況[3]。若發現患者體溫上升,且手術切口伴有嚴重的疼痛感,則要警惕患者已發生切口感染;若患者術后生命體征不夠穩定,則要采取必要的處理措施,或依照醫囑相關要求,對患者進行對癥護理。將全面護理干預與臨床護理工作充分結合,能夠不斷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采用全面護理管理模式,能夠有效預防并發癥,提高患者臨床護理質量,對提高護理效果具有促進意義[4]。
總而言之,為合并糖尿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患者行圍手術期全面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并在此基礎上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對患者預后具有顯著的作用。
[1]趙麗平.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12):5.
[2]韋劍銀.老年糖尿病患者經陰式全子宮切除圍手術期的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14):2388.
[3]李坡.糖尿病患者行陰式全子宮切除的圍手術期護理[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0,8(6):471-472.
[4]劉玉敏.老年糖尿病患者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30例圍手術期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4):3411-3412.
R47
A
1672-4062(2016)10(a)-0169-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9.169
2016-07-05)
張真真(1989.4-),女,福建寧德人,中專,護士,研究方向:婦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