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煬
[摘 要]生態文明道德風尚,是當下我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本文從生態文明道德思想、生態文明道德文化、生態文明道德活動三大理論層面,對生態文明道德風尚這一重要課題,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研究。
[關鍵詞]生態文明;道德風尚;道德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的。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道德研究,意在從文化價值觀的視角為正確生態文明觀的樹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實現提供理性的梳理和道德支撐,同時在實踐上給予方法論的指導。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各種因素形成的復雜生態環境,同時又是多種社會關系的結合體。在此意義上,生態文明建設蘊含著道德問題。生態文明道德風尚是當下我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也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其意義重大、內容豐富。
所謂“生態文明”,是指生態環境的文明,即生物和影響生物存在與發展的一切外界條件的和諧統一。生態文明由許多生態因素構成,主要有非生物因素的光、溫度、水分、大氣、土壤、無機鹽等,生物因素有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在自然界,各個生態因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對生物發生作用。而生態文明則體現的是這種作用的正能量。
所謂“首先風尚”,是由道德而形成的風氣和習慣,而“道德”又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于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非正義等等倫理觀念和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包括道德意識、道德關系、道德活動等內容。”
生態文明道德風尚是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的大課題,當前我國五大國家發展戰略——創新、協調、綠色、該放、共享中,綠色指的就是生態文明。習近平同志指出: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當然也包括生態文明道德風尚建設。
具體而言,生態文明道德風尚,又可以分解為以下三大理論層面來進行系統化的解讀與研究。
一、生態文明道德思想
生態文明道德風尚的第一個層面,是生態文明道德思想。這是一個理性認知系統,也是一個智力支撐系統與能量之源系統。眾所周知,思想來源于實踐,反轉過來又指導實踐。正確的思想一旦被人們掌握,就會變成巨大的物質力量。
生態文明是新時代的精神旗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和必然趨勢,我們必須從道德的視角與戰略的高度來認識生態文明道德風尚的重要意義,首先在道德思想上牢固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道德觀,要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指續發展的“綠色銀行”,留下藍天、綠地、凈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生態文明道德風尚。
要用生態文明觀統領首先風尚,并把生態文明作為衡量道德風尚的標尺,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建立生態文明道德風尚體系,推動生態文明道德風尚理論研究,加強生態文明道德思想宣傳教育,促進生態文明道德思想的發展,并以此指引整個生態文明道德風尚建設。
二、生態文明道德文化
生態文明道德風尚的第二個層面,是生態文明道德文化。這也是一個深層的“軟系統”,更是一個“高端系統”。
文化是一個內涵十分豐富的大概念:“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
中華民族的道德文化與整個民族文化息息相關,而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在生態觀上的集中體現,就是“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從老莊的“上善若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到后來西漢董仲舒的“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是一脈相承的。“‘天人合一決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前者強調‘天人合一,而后者強調‘主客分立。”] 也就是說,“中西文化基本差異的表現之一是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中國文化比較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而西方文化則強調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這種文化思想決定了中國的道德文化的實質,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而愛國主義又自然包括熱愛祖國的生態環境、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珍愛自然,做到“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鳥山花好兄弟”。
三、生態文明道德活動
生態文明道德風尚的第三個層面,是生態文明道德活動。這是一個“實體系統”,也是一個“載體系統”。生態文明道德思想和道德文化,最終都要具體落實到生態文明道德活動之中。
首先,要把生態文明道德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結合起來,要把生態文明滲入到共同理想,而共同理想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是推進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重點內容。理想是一種信仰,一種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要明確認知: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到人們福祉、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的重要內容。同時要把道德風尚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聯系起來,使二者有機統一、完美結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其次,要把生態文明道德活動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落實緊密結合起來,使二者同步互動、互促并進。要從道德的視角與生態文明的高度,努力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倡導生態富強、生態民主、生態文明、生態和諧等國家價值觀,建設生態型國家。倡導生態自然、生態平等、生態公平、生態法治等社會價值觀,建立生態型社會。倡導生態愛國、生態敬業、生態誠信、生態友善等個人價值觀,培養生態型公民。這就把生態文明首先活動具體落實到建設什么樣的國家、什么樣的社會、什么樣的公民等重要問題上面,從而為建設生態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走向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最后,要把生態文明道德活動細化到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之中。要模范地踐行生態文明中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心靈品德,要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做到自然美、社會美、行為美、心靈美的高度統一。堅持以德育人、以教啟智、以文化人,不斷增強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做到合理消費、適度消費、綠色消費、低碳消費,強化生態道德和生態行為,凈化心靈,美化情操,養成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不斷提升個人行為和思想的“美麗指數”。
綜上所述,我們從生態文明道德思想、生態文明道德文化、生態文明道德活動三大理論層面,對生態文明道德風尚這一重要課題,進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的研究與論述。需要說明的是:這三大層面是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三位一體、三維互動的一個整體,是密不可分的。
參考文獻: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91.
[2]辭海編輯委員會編纂.辭海[M](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P1858.
[3]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35-336.
[4]張岱年.程宜山著.中國文化與文化論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P51.□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