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珊 陳中珂
【摘要】目的 觀察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分析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后患者疾病知識總知曉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壓,值得推廣。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06.0.02
原發性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疾病,藥物是治療該病較為可行的方法,但由于患者受教育程度、思想觀念、心理因素的影響,使得血壓控制效果欠佳[1]。本文主要研究健康教育在原發性高血壓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同時,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進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7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男20例,女17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2±2.51)歲。觀察組加強健康教育,男21例,女16例,年齡46~79歲,平均年齡(63±2.71)歲。研究經患者及其家屬的簽字同意,且兩組各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措施如下:
1.2.1 集體健康教育
醫護人員應定期開展座談會及交流會,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發病的原因、治療的原則及應注意的事項等,強化患者治療的意識及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積極鼓勵患者發言,對于有疑問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耐心為其講解,以消除患者的疑慮;此外,護理人員還應讓自我保健和護理較好的患者分享自身經驗,進而提升其他患者治療及護理的信心。
1.2.2 一對一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詳細評估每位患者的臨床資料、用藥情況及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并根據評估的結果給予患者一對一的健康宣教,比如:對于有焦慮、恐懼及害怕等不良心理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給予其心理疏導,并告知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對于不良飲食習慣者,護理人員應為其擬定一份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囑其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并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并避免高蛋白、高脂肪的攝入量;對于用藥依從性較差的患者,護理人員應及時向患者發放相關藥物的說明書,并為其制定一張服藥卡,讓患者認真填寫服藥卡上的內容,進而提升患者用藥的依從性。
1.3 評分標準
記錄兩組護理后舒張壓及收縮壓情況,同時,采用本院自擬的疾病知識調查問卷對兩組護理后的健康知識知曉程度進行評定,具體包括:均衡飲食、生活模式、作息及運動的規律等,滿分為100分,分滿分為100分,基本知曉:分數≥86分;部分知曉:分數65~85分;不知曉:分數<65分,總知曉度=基本知曉度+部分知曉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護理后血壓情況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舒張壓為(83.62±2.54)mmHg、收縮壓為(139.85±5.54)mmHg,對照組護理后舒張壓為(89.37±2.69)mmHg、收縮壓為(146.97±6.98)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護理后疾病知識知曉程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總知曉度為94.59%,高于對照組的78.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轉變,使得原發性高血壓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藥物是當前臨床治療原發性高血壓最為可行的方法,但由于患者對疾病認識不足,使得用藥依從性成為制約高血壓治療的最大難題[2]。因此,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中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糾正患者的錯誤觀念尤為關鍵。本次研究中,加強健康教育的觀察組,其護理后舒張壓、收縮壓水平及疾病知識總知曉度等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原發性高血壓護理中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度,進而有效控制血壓,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 簡,湯月明.健康教育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20(19):118-119.
[2] 蘇 霆,吉華萍.健康教育對社區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江蘇預防醫學,2014,25(5):91-92.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