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賽
中圖分類號:G62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121-02
班級是社會的縮影,是一個只有幾十名成員的微型社會。2011年,我又一次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作為起始階段的班主任,我希望培育出有“感恩之心,善道之行”的學生,因此我決定借助《三字經》來輔助班級管理,打造一個有“善道”之心的班級。
一、創設“性相近,習相遠”的環境,啟迪學生向善
中國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營養源”,以國學為主體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做好班級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
1.布置“三字經”文化墻,打造一個“善道”的班集體
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紀小,接受能力和感受能力都非常有限,因此在班級環境布置時我選擇了請《三字經》進班級,在教室后面的正中間位置是“三字經文化墻”,在“三字經文化墻”這個板塊的左邊是“三字經課堂”,其中摘錄了《三字經》的內容;右邊是“每周之星”,用來評選每個星期的“三字經達人”。在教室兩邊的墻上分別掛著四塊融合學生日常行規的版塊:有好學尊師的“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尊長禮讓的“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感恩孝道的“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钡鹊取H缓笈渖喜鍒D,給孩子們打造一個“善”的氛圍,讓孩子們在環境中受到熏陶。久熏幽蘭人自香。良好的環境,濃濃的氛圍,孩子們身處其中,自然是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2.誦讀《三字經》,營造濃濃的向善氛圍
《三字經》不僅誦讀起來朗朗上口,還要內化為心中的理念,這樣才能不知不覺地落實到行動。如學生學習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明白了“讀書要有好的環境,而好的環境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這個道理。自從誦讀了《三字經》,現在負責擦黑板的同學每天早上都會準備好粉筆、黑板擦,開好電腦等待老師來上課;遲到現象少了,以前經常遲到的學生也漸漸不遲到了,究其原因,孩子們都覺得“蠶吐絲,蜂釀蜜。人不學,不如物?!薄度纸洝防锏拿恳痪湓挾嫁D化成了他們進步的動力。
二、落實“玉不琢,不成器”的行為,練就學生好習慣
孩子對于是非道德的辨別能力非常之弱,他們對日常的行為常規正處于一個建立正確認識的階段。為此,我從“吃飯”“走路”“上課”等教起,培養每個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
1.明理三字經,落實“知”到“行”
每位學生有帶有拼音標注的《三字經》,每周準備一部分經典的詞句抄寫在黑板一側,課前三分鐘,全班齊讀。對于讀得通順、流利的孩子給予響亮的掌聲,同時在紅花榜上加分并贈送小小獎勵品。以此激起孩子學習《三字經》的熱情,不知不覺中養成誦讀經典的好習慣。每周五利用活動課播放《三字經》經典小故事,幫助孩子理解和遷移到日常應用,并展開積極討論。比如“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這些小故事的講述符合了孩子們愛聽故事的心理需求,同時增加了孩子理解文字的內涵。聽了《三字經》的故事以后,孩子們把一些必須恪守的行為準則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行為。
2.踐行三字經,促使“行”到“理”
通過行動,才能促進明理,更能落實到行動,這是一個落實行為、促進明理的過程。
(1)依托《三字經》,開展活動。如“光盤”行動,要求孩子們不挑食,不浪費。在活動前,我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知道了糧食的珍貴性,從這以后,孩子們不僅自己做到了,還將“光盤”行動延伸到了家庭,影響了父母。
(2)對照《三字經》,養成習慣。人人都會“走路”,可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紅燈停,綠燈行”呢?為此我在每學期開學時都會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安全知識防范手冊》,誦讀“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讓孩子們不僅自己會正確“走路”,還用他們的“小手”來牽著家長的“大手”走路,為和諧社會盡一份力。
(3)學習《三字經》,樹立榜樣。插班生傅XX上課好動,書寫潦草,課間午間玩得很瘋狂,臉上、身上經常會有“傷痕”。剛開學幾個星期,不是把別人弄哭,就是讓自己“掛彩”。一次大掃除活動,剛學習過“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身體并不強壯的他居然幫起了比他更弱小的同學提水,這引來了很多同學的掌聲。從那以后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有人需要幫助,他就會出現。
三、領悟“首孝悌,次見聞”的精髓,讓學生在感悟中明理
古語云:“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薄度纸洝愤M班級后,我還結合了各種活動讓孩子們領悟其中的精髓。
如“母親節”“父親節”——結合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眮黹_展活動,教孩子學會泡“愛心茶”,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敖處煿潯?——結合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眮黹_展活動,讓孩子給以前的老師寫一封信,讓曾經的老師知道你還記得他。
四、打造“人之初,性本善”的班級,讓愛永駐學生心間
近千年來,“人性本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踐行《三字經》的日子里,我們班的孩子變了,我們的班集體也變了。
1.《三字經》改變了孩子
我班有40個孩子,其中有23個屬于外來務工子女,安排位置的時候,一個本地小男孩嫌棄外地學生,不愿意在他的周圍有外地學生坐。當時,我就和學生一起學習了“弟于長,宜先知。”“長幼序,友與朋?!保缓笳疫@個小男孩談話,讓他明白同學朋友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他告訴我自己不喜歡的是不講衛生、不守紀律的同學。后來我給他安排了懂事、文明有禮的外地學生做同桌,他欣然接受了。之后我又給全班學生上心理輔導課,讓他們明白: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爸爸媽媽心中的寶貝。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互相愛護,因為我們人人都是“人之初,性本善?!?。
2.《三字經》提升了班級
過去的幾個學期里都會有孩子要轉學,在孩子離開的前一天,我會讓孩子依依惜別,給一個擁抱,送一件學習用品,說一句悄悄話……就這樣,在經典誦讀中,我們班的班級凝聚力提升了,孩子們成了好同學、好朋友,就連有些外地的家長都和本地的家長成了好朋友。
學生是可以教好的,優秀是可以教出來的。《三字經》讓孩子們學會了謙恭,感恩,文明禮儀,并力爭在生活中養成自覺規范言行舉止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度纸洝纷尯⒆觽儌鞒辛藗鹘y文化,給班級管理帶來轉機。《三字經》在孩子心中種下了“善”的種子,將來我們將收到“善”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