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瑤
摘 要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把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重要的課程目標之一,且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標。其中情感對人的行為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培養的具體方法是:1.用口算的實用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2.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3.用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4.用理想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5.用感恩的心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
關鍵詞 培養 數學情感 價值 興趣 方法 理想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1-0135-02
通過十幾年來我對數學教學實踐的研究和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分析,覺得學生要學好數學就必須對數學的價值觀要明確,對數學要產生情感,對數學學習態度要端正,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其中情感最重要,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呢?
一、用口算的實用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
學生不明白口算基本方法的價值所在,教師教學中必須注意有效挖掘數學的實用價值。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口算加減法的例1時,我出示例題后,先讓學生算,然后告訴老師答案,再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1)23+31=□ (2)32+39=□
學生的計算過程是:
第(1)小題,先算個位3加1等于4,再算十位的2加3等于5,所以,23+31=54;第(2)小題,先算2加9等于11,向十位進一,在個位上寫1,再算十位的3加3等于6加上進過來的1就得7,所以,32+39=71。實際上這是筆算方法。而教材中的口算方法是這樣的:
(1)23+31=□ (2)32+39=□
想:23+30=53 想:30+30=60
53+1=54 2+9=11
60+11=71
這兩道題用了兩種基本的口算方法,也是最實用的兩種方法。口算方法有多種,但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采用的是教材里的方法,同時進行了強化訓練,當時學生還掌握得不錯,可是等上完筆算后再來檢查口算時發現,很少有學生用書上的方法進行口算,而喜歡用從個位加起的筆算方法進行計算。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通過調查發現,學生之所以不喜歡書上的基本口算方法,而喜歡采用筆算的方法,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學生覺得筆算的方法簡便,沒必要用口算的方法。其實學生根本不知道現在看著算式算,與日常生活中不看算式算是不一樣的(看著算式算數字不會丟失,而生活中的口算,數字只記在心里,所以要先把多的算了,也就是先算高位,這樣即使后面的出錯了也問題不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有效挖掘口算及其基本方法的實用價值。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知識的興趣。激發興趣的方法很多,其中游戲是學生最喜愛的一種,數學課的內容有的比較抽象,小學生活潑好動,學起來就會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數學與游戲結合,就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不僅可使學生輕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識,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里的“加法的驗算”時,有的同學在小組學習討論后仍然不清楚“調換加數的位置”是怎么回事。看到這種情況我急中生智,讓學生做調換位置的游戲。結果輕而易舉就解決了這個難點。
三、用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
1.讓學生會用課本。有些學生根本不會利用教材,也就是不會用數學課本,不會看書學習,這時教師要注意引導。讓學生學會看課本內容,學會看例題,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問同學或者老師。做作業時可以先看與作業有關的課本內容,再做作業,或者遇到不會做的題時要會從課本里找答案或解題方法。概念、性質、定理、公式、應用、解題思路等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
2.讓學生學會互相講解。有種實話說來別人可能不相信,我以前有位同事對我說:“我讀書的時候應用題最差,直到工作以后,在進行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才弄懂的”。怎么會這樣呢?為什么讀書時不會,工作后就會了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教師要給學生傳授知識,必須自己先弄懂所要教授的知識,就不得不主動地學習。同理,在進行預習和課堂鞏固時教師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互相講題,學生要給同伴講解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必須自己得先搞清楚,因此,課前就會認真看書,上課時就會專心聽講,課后也會認真看書。如果教師天天堅持這樣訓練,慢慢的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學起數學來就輕松自如,就會對數學產生情感。
3.讓小學高段的學生摸索總結出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慢長的實踐學習過程中會形成一些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讓他們互相交流學習方法,取長補短。比如:有些學生會約同伴一起做題,然后看看結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就要一起認真審題,說說自己解題的理由,就會發現是誰錯了。每完成一道難題,學生就會產生成就感,同時就會產生對數學的情感。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后,學起數學來就會得心應手,就會對數學產生興趣和情感。